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往关于《魏书》、《北史》的对比研究主要侧重内容、书法及文字。本文以Halliday的衔接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对《魏书》、《北史》进行衔接的语篇分析,旨在讨论语篇衔接功能的实现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恰当评价对比语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裁分析方法,商务英语体裁分析步骤进行了阐述,并从交际功能入手,对商务信函的体裁分别从语法特征、语篇化特征、语篇结构和语用策略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商务信函的特殊交际功能决定了其体裁的特殊性,因此,分析不同的商务信函,需对其交际目的、语篇程式和语用策略进行分析,语用策略分析应为商务信函体裁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功能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要的理论之一,对现代维吾尔语功能语篇进行语篇分析研究,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普通语言学和适用语言学理论有效指导目标语言研究的科学实践活动。论文立足功能语法系统探讨人际意义与现代维吾尔语功能语篇的互动,以及情态系统与现代维吾尔语语篇的建构,指出现代维吾尔语功能语篇分析的两个层面。同时,按照功能语篇分析的三个步骤对现代维吾尔语语篇展开实际分析,进一步揭示现代维吾尔语功能语篇在交际过程中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性、资源性和服务性,以期进一步扩展功能语篇分析研究的理论维度。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有关理论来分析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错误,从主位推进模式及连结手段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两个方面探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将错误分析的结果运用于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目的是使学生对语篇的体裁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把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功能和捷克语言学家丹尼斯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为理论框架,通过对比研究,主要探讨英汉科技语篇主要选择哪几种主位推进模式,英汉科技语篇中主位推进模式选择的异同,以及造成这些相似和相异选择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它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评价理论是对语篇中人际意义的拓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课堂上,仅仅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文字符号和词汇语法等表层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解读语篇中作者的态度、理解篇章中的评价性资源,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欣赏语篇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本文试图从评价理论的视角对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进行探讨,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挖掘语篇中的评价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和作品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被动语态的使用由来已久,作为一种句法资源,被动语态不仅和主动语态关系密切,它的选择和具体的语境也是分不开的.在英语科技语篇(EST)中,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文体特征.因此本文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位结构的角度出发,对英语科技语篇(EST)中的被动语态作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8.
笔者以语篇衔接理论为框架 ,结合俄语教学实践 ,从分析中国学生不规范的言语现象入手 ,探讨俄语语篇衔接的特点。通过对存在于俄语语篇中的一些语法及词汇衔接手段的分析后认为 ,俄语语篇衔接理论拓宽了传统语法及词汇学的研究范围 ,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框架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学科的许多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篇连贯是功能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结合起来,尝试分析了框架理论及其在语篇连贯中的应用及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了框架理论中如何通过词汇激活与信息缺省填充实现语篇连贯,强调了心智与语篇的互动,这对于新的视角下认知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裁分析与英文求职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篇分析入手,探讨体裁分析的发展及特点,并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对英文求职信这种特定的语篇体裁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节选的一篇<新概念>教材中的被动语态进行功能分析,认为语篇分析有利于优化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2.
好的翻译是以翻译情境多元系统为支点的源语和译语语篇多元系统诸价值的最佳平衡。语篇是翻译的基本单位。译者要根据语篇范围选择翻译方法 ,考虑译文是否体现了原文的语篇方式及体式 ;根据具体语境 ,采取灵活对策 ;掌握源语和译语衔接手段的异同之处 ,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衔接和连贯标准 ;了解英汉语在语篇结构各方面的差异 ,翻译中及时调整语篇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媒介话语探析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话语策略和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媒介话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分为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战略维度从宏观层面表现为媒体通过话语说服建构身份认同、通过话语叙事培育情感认同、通过公共言论促成集体行动以及强化集体认同;战术维度主要是基于新媒体的双重编码、多级传播、文本互动以及话语风格等文本特征,从中观层面反映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思路和方法;作业维度主要是微观层面具体的话语建构行为,包括网络表情包、新媒体话题、新媒体段子以及网络流行词等。三大维度共同组成了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体系,促成了新媒体话语与国家认同建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话语的指向是一种事件,一种实践行为,武术传播问题可从话语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对此,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法,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传播的目标、话语、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认为:1)武术传播话语实践目标为:掌握和增强中国武术话语权和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受众认同;2)武术传播话语空间内,武术传播话语内容呈现出:“事实失真”、“未表达武术文化精髓”、“众说纷纭、认同焦虑”的特征;3)武术传播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坚持武术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引导公众表达,提高受众信息识别力,逐步形成武术认同,明确武术传播话语立场;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武术传播应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构建独特话语方式,并以继承和借鉴为基础,转换和创新原有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关联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了话语标记在英语篇章中的作用,提出将话语标记的讲解纳入英语阅读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篇章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变动不居的中国足球话语实践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公共空间、公共话语、公共意识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本语境分析,基于公共性的空间维度特征、话语维度特征以及意识维度特征,构建了一个针对中国足球话语实践的三维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系统全面地从“空间—话语—意识”三个维度来梳理、审视新中国足球话语的建构与变迁脉络,为更好地推进、深化、创新中国足球话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更为观察当今中国体育新闻媒介的公共性发育态势提供了一个实践背景和现实的切入角度。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足球话语实践符合公共性的空间维度特征,构建了中国足球公共话语空间,为公共话语、公共意识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前提;2)中国足球公共话语空间内,各类主体间展开的话语交往,背离了公共话语的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要求,中国足球话语实践无法生产有效的公共话语,不符合公共话语有效性特征;3)中国足球话语实践中的各方主体并非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寻求观点上的求同存异,并非建设性的话语商讨,对于公共意识的培育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17.
篇章与认知的联系的特殊性在于篇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多种可能途径。这也说明篇章理解和篇章产生过程的行为主体控制因素多种多样。相应的研究需要经过一个意识发生过程 ,即由单维到多维整合、由感知层级到高级心理抽象层级综合的认识发展过程。篇章与认知的此种联系要求篇章研究遵守一些特定的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冬季奥运会话语权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界定,认为冬季奥运会话语权主要包括赛事举办权、赛事组织自主权、比赛规则制定与解释权、文化传播权、虚假事件的揭露权、正当权益的诉求权等方面。通过对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话语权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虽然中国体育话语能力成长快速,话语空间持续拓展,话语风格渐见特色,但依然存在话语经验匮乏,话语基础不稳固,话语特色不够鲜明,话语表达时机不够准确等突出问题,有必要借助冬季奥运会这一话语平台,不断争取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体育话语权利,维护国际体育发展秩序,通过增强体育话语实力,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内容,创新体育话语的表达机制和传播方式,构建我国冰雪项目的体育话语体系,不断提升我国体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和相关的扩展理论出发,以汽车检修英语语料为例,从指称、语气、情态和模糊限制词、语法隐喻等方面探索职业技术英语语篇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人际意义,认为职业语篇的词汇语法特征体现着作者的权势地位。职业技术语篇的作者一方面维护和加强其自身对读者的专业权势,另一方面又掩盖和弱化其与读者之间的不对称地位,以使得传达的信息看起来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简单介绍了语篇分析理论的含义,认为该理论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用来指导听力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探讨语篇分析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策略,以改进听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