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为中心,搜集古代绘画作品中具有骑羊童子图像的画作18幅,通过对"三阳开泰"与"九阳消寒"寓意物化为宫廷图像传达方式的分析,结合11幅骑羊童子画像进行比对,试图厘清冬至与立春不同节令所绘图像的具体意涵,继而将画作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图像标志或器物特征、服饰纹样等纳入历史发展范畴,确定此类画作的绘制时间。其中结合元明杂剧文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相关信息,力图更加明晰骑羊童子形象的来源应当与宫廷戏曲相关。通过上述研究,初步推断北京画院藏《三阳开泰图》的绘制时段为清代末年。文章结尾将"三阳开泰"图像研究与文本分析延伸至民国时期,以突出古代历史画作中"三阳"与"九阳"的特殊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沈周《桃花书屋图》轴,系20世纪80年代由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时隔3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末举办了"名家珍品集萃—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使此图得以与公众见面。据有关文献对于沈周《桃花书屋图》的著录,署款沈周的《桃花书屋图》在历史上曾出现两个版本。目前所见"国博本"《桃花书屋图》最早由明代李日华著录,之后百年隐于民间,流传过程不详,清中期重见于钱载著录,后入藏怡亲王府,其后流传有序。而另一版本的《桃花书屋图》先后被明汪砢玉、清卞永誉以及安岐等人著录,清中期之后则不见踪迹。综观"国博本"《桃花书屋图》的笔墨与用纸,当属沈周画作无疑。另一版本《桃花书屋图》至今下落不明,以现有资料而言,无法判断其真伪,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晚年佛利尔极其珍视的南宋马远长卷《江山胜览图》在20世纪20年代被判为明代伪作,自此不受学界重视。但是海内外公私博物馆中存有多件马夏派作品在题材场景、构图布局、笔墨技法上与之类似,因而该卷仍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马夏派范例。本文在厘清该卷断代问题之后,基于题跋信息的释读,以及与《溪山清远图》等六件类似画作的图像比对,尝试补充梳理该种马夏派范例的域外流播与鉴藏脉络,同时就该卷罕见的清末藏家之身份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或可推进相关鉴藏史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才图会》是明代嘉靖、万历间王圻、王思义父子编写的一部综合性图谱式类书,全书分天文、地理、人物等十四大类,每类之中以图系文,图文互证,保存了丰富的图像史料。本文针对《三才图会·地理类》图谱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地图""山水名胜图"与"地理谱表与图解"三类,分别考证他们的图像来源与绘作者。  相似文献   

5.
一、《新安蠹状》简介徽州文书档案由于是第一手资料而受到明清史学研究者的重视。徽州文献也有属于档案汇编的形式。《丝绢全书》就"无异明代徽州府衙门中的一批卷宗","与徽州地方发现之房地契约同有史料保存的价值。"见之《新安蠹状》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6.
"调夷之仇国以攻夷"是《海国图志》"悉夷情"的结果,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可是历史没有给其提供展示的舞台。无论"调夷之仇国"还是"师夷之长技"都是《海国图志》为中国御侮图强提出的"制夷"之策,都是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构想。  相似文献   

7.
唐代司马贞在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作的《索隐》中曾三次提及《文翁孔庙图》:“唯《文翁孔庙图》作七十二人。”①“如《文翁图》所记,又有林放、蘧伯玉、申枨、申堂,俱是后人以所见增益,于今殆不可考。”②“《文翁图》作‘国选’,盖亦避汉讳改之。”③ 《文翁孔庙图》,应该就是《隋书·经籍志》中著录的二卷《蜀文翁学堂像题记》。这本书在新、旧唐志中均有著录,但  相似文献   

8.
《卢沟运筏图》一直被学术界视作元代风俗画,描绘的是元朝初年营建大都城时通过卢沟桥运输建筑木料的场景。本文对这幅画的时代与内容重新进行了研究,认为画中描绘的实际上是明初于卢沟桥设立竹木抽分局之后的商业景观,画作者是明代前期某位宫廷画家;此画的绘制可能与1444年太监阮安主持的卢沟桥重修工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贾文祥 《大观周刊》2013,(10):165-165
以Quick Bird遥感数据为例,本文介绍了从原始卫星图像的收集到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遥感图像正射图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描述了在正射影像图制作过程中融合、纠正等步骤以及其原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时效性好、覆盖范围大、成本低廉。因此利用商业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直接对遥感卫星图像产品进行正射校正,继而制作正射影像图,是一条好的路线,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东庄(Eastern Estate)位于苏州城东,为吴宽之父吴融所建。吴宽不仅请李东阳作《东庄记》,文学友人做东庄诗,还托请沈周为他绘制了一套《东庄图》册页。这些记文、诗赋和绘画都具有某种纪念性,纪念吴宽的父亲吴融,同时又展现出吴融及吴宽所拥有的财富、品行和修养。《东庄图》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成为现存明代最早的园林图像,直接影响到文徵明及其后的吴门画家,还建立起一种再现园林的图像模式。通过考察《东庄图》对城市空间、山川景物以及观看视角的处理方式,可以讨论明代以来"城市山林"的图像传统如何得以塑造成形。  相似文献   

11.
"军图"是明代中叶开始州县对军户管理的新措施。就浙江而言,"军图"设置主要集中在嘉靖、万历时期,分布于温州府沿海各县。"军图"的设置,是军管区与民政区冲突与协调在基层组织上的表现,体现了不同户籍人群参与浙江沿海开发的过程,也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图甲制演变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今存世传王维的雪图中,《江山霁雪图》《江干雪意图》和《长江积雪图》三件长卷作品,因景致与风格的近似被认为源出一幅早期母本.三者相较,《长江积雪图》问世时间虽在明中晚期,但其画幅最为完整,所据底本应为当时的某件全本,是目前探求早已亡佚之母本画面景致和创作时代之重要凭借.画卷以连贯形式展现的"江天暮雪""远浦归帆""平...  相似文献   

13.
杨涛 《兰台世界》2016,(14):159-160
盛唐时期,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向世人展现了唐代贵族妇女奢华艳丽的出游场景,然而,《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北斗式的构图方式含蓄地表达了画家对政治时局的不满和对"女主复出"的深深忧虑。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绘画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将研究工作与博物馆的展陈主业结合起来,2019年12月3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主办、馆书画研究所承办的"以形写神:明清肖像画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古代绘画领域的会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期待。来自全国各地文博界、高校以及相关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馆藏为基础,围绕"明清时期肖像画研究"主题,就明清肖像画研究中的学术热点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与交流,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议程,同时为馆藏研究、陈列展览以及博物馆发展等多角度、全方位献计献策,会议成果代表了目前明清史肖像画研究的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海国图志》的编著者只有魏源一人,但林则徐对该书的编著功不可没。《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基础上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6.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乐乐 《文化遗产》2017,(3):107-117
建鼓作为乐器之一,承担着祭祀的娱神功能以及宴饮或丧葬表演的娱人功能.在汉代厚葬之风的浸淫下,建鼓进入墓葬,成为汉代墓葬装饰题材之一.建鼓图的出土固然为文献中的音乐记录提供了比对的图样,但相较于着重记录建鼓的起源、形制及演奏位置的文献,汉墓中的建鼓图似乎更注重建鼓与诸如车马出行、捞鼎图或西王母等有特殊象征意义图像的拼合及其在墓葬中的空间配置.这意味着汉墓中的建鼓图虽然具有建鼓的普遍功能,但由于它与其它图像的配合,致使整体图像或强化建鼓的基本功能或呈现整合之后新图像所具有的"求仙道"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宋以前的诗经图,出自两晋南北朝画家者,由文献记载,可知数量不少,宋代则有归在马和之名下的一大批,它出自画院中人,追求的仍是写实风格,物象描绘多工致细微.此是诗经图的别一类,也是诗意图以及院体画中的别一类.今读此图,不仅是另一种经验的读《诗》,同时也是阅读读《诗》的宋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的是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院的南宋禅画《潇湘卧游图》中的全部题跋。目前,该画上现仍留存9条南宋人的题跋,5条明清人的题跋,另有1条南宋人的题跋散佚,但载于《石渠宝笈初编》。题跋保留的完整性,留下了丰富的资料。经由9条南宋人的题跋,可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南宋时自上而下的修禅风气,非但使士人居士与禅师之间相互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还使士人之间多有结社交游。第二,《潇湘卧游图》中的禅意,使南宋居士们阐发无穷,显示出深厚的禅学素养。第三,题跋中的南宋士人,并非交游圈中的画家或收藏者,而是围绕着禅社而结交的社友,对禅意的探究多过对画意的欣赏。自明代之后的题跋,则如今天常见的样貌,主要围绕鉴定、鉴藏展开论述。各种语境的题跋,生动地呈现出了不同时代和身份的士人之兴致所在。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2月28日",国博典藏《乾隆南巡图》长卷数字展示"正式对外开放。我馆吕章申馆长、原副馆长周志强先后讲话。陈履生副馆长主持。《乾隆南巡图》全套共12卷,总长154.17米,描绘了乾隆十六年第一次南巡的情景。此次南巡,历时112天,全程5800余里,乾隆共题诗520余首,并从中选出12首,"以御制诗意为图",令宫廷画师徐扬依照前后次序分卷描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