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什么是数学的“再创造”学游泳的最好方法是在游泳中学习游泳。那么这种方法在数学的学习上行不行得通呢?国际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的回答是肯定的。他强调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他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提出 :“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为此 ,弗赖登塔尔提出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什么是“再创造”呢?就是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得数学知识 ,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这里的“创造”指的是主观意义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创造。“再创造”数学学习有两个最突出…  相似文献   

2.
佚名 《教师博览》2010,(2):19-21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最好的鞋子不是那双价格最贵的,也不是那双款式最时尚的,而是那双穿着最合脚的。同理,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孩子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感觉最好的,而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以为最好的。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却往往被我们过于“功利”的眼睛所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常常好心做了“坏事”。  相似文献   

4.
欧健 《今日教育》2007,(1S):59-59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你(家长或教师)有什么反应?调查显示:中国的教育者除少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并陪孩子一起做以外.40%的教育者会对孩子“训斥”和“警告”.48%的教育者“不屑于回答”。也就是说88%的教育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创新,理论界和实践层现在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即教育如何创新?毫无疑问,教育创新应该是也必须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合力进行的;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教育者应该是也必须是教育创新的发轫者和主导者。如此,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者的创新,首先应该有创新型的教育者。那么,创新型的教育者从何而来?谁来培养创新型的教育者?具体到一个学校,校长不可能另外去寻找一批创新型的教师,而必须是在现有的教师中去发现和培养,那么如何发现和培养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教师是创新型的教…  相似文献   

6.
黄小平 《成才之路》2011,(14):97-I0014
一个年轻人学做生意.见别人做什么赚钱.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结果,只看到别人赚钱.而白己却没有赚到钱.甚至还做了很多赔本的买卖。年轻人去请教一位成功的商人.问怎样才能在生意场上闯出一条道来.商人问年轻人.“道”字是怎么写的?不就是一个”首”再加一个“走”字底么.年轻人说。  相似文献   

7.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8.
“受教育”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必须要经历的。但是,教育不应当仅仅是教育者向被教育者灌输知识,这只是最初级的教育;教育的更高形式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领悟、感受知识,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这其中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亲自去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9.
葡萄     
“先生,我吃了一串葡萄。”“什么?你为什么要吃葡萄?为什么不吃别的什么呢?为什么要在这时候吃?吃葡萄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吃那玩意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完全不知道。”“愚人!你会为你的无知遭殃,而且还会连累别人。你仅仅知道吃,干吗不去思索一下你的行为呢?你知道事情的起因和后果吗?那会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你也不去想想吗?”“不,我不能照你所说的那样去做。我只能告诉你:葡萄是甜的,胜过蜜糖;是酸的,赛过柠檬;是紫色的,比皇帝的大袍还美丽!”“愚人,你知道的只有这些吗?”“是的,先生!为了这些东西,已…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教学中,让人沮丧的莫过于“无力感”了,就好像你在使劲推一座山,不管怎么用力,结果它都纹丝不动。这种感觉对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深深地刺痛了教育者的心灵,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难道我做得不对吗?这孩子真的无可救药了吗?”对于教育者来说,这种怀疑是致命的。那么,教育者如何才能让教育更有力量呢?笔者认为,一定要按...  相似文献   

11.
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来。“你要做什么呢?”“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7”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可是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及格而不成。最后,他进了一个县级的剧团。真倒霉啊!我叹息。  相似文献   

12.
刘玉秀 《学前教育》2011,(11):27-27
我在班里的一角做玩教具,桌子上堆了各色卡纸和剪刀、胶水、水彩笔、铁丝、大纸盒等工具用品。孩子们去厕所时,围在我身边问:“刘老师,你要做什么呀?”我说:“给你们做一个小轿子。”“啊?轿子是什么呀?”“我在电视里看见过皇上坐轿子。”“庙会里也有。”……孩子们好奇地议论着。我说:“等我做完你们就知道什么样了,现在快小便去。等会儿还要去做操呢。”孩子们陆续走了。  相似文献   

13.
校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追其根、探其本,什么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领”,什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发”?也就是说,学校的“本”是什么?校长如何去“务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李荐 《湖北教育》2010,(8):32-33
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词条的解释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一定要求”是什么要求呢?《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解释,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者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被教育者效法教育者的行为,以达到至仁至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林格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道:"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很奇妙的是,一旦建立了保护孩子主动性的信念后,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教育素养就是‘无为',因为只有真正做到无为,才能切实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在孩子的成长面前,最好不要刻意去做什么,才是教育的大智慧。"这里的"无为"并非"不为",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全面依靠孩子"。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  相似文献   

16.
刘菊英 《新疆教育》2013,(1):114-1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写作兴趣,谈不上写出好作文。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而写作兴趣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因此,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激发者。  相似文献   

17.
周末来了,各位“咖啡”们,你们怎么不兴奋呢?什么?你们根本没有周末?周末,各位家长,你们又在愁什么呢?什么?您正愁是送孩子去上辅导班,还是送孩子去学特长?可当你们在做这些选择的时候,您看见孩子眼睛里的失落了吗?  相似文献   

18.
也许是出于专业思维的习惯。笔者常会去思考“教育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等诸如此类看似简单却也深奥的问题。也常在思考“对学生一个友善的微笑是不是教育?”、“给予学生一次浸透思想的目光注视是不是教育?”、“对学生脑袋的一个肯定性轻拍是不是教育?”等诸如此类看似无聊却也有趣的问题。乍看起来,这些问题又似乎是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时才会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爱的感悟     
李静 《山东教育》2009,(1):119-120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许微微常常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她说:“我觉得上帝真不公平,为什么有些人既有姣好的容貌又有很高的智商,而我却什么也没有。”我无奈地耸耸肩,说:“上帝怎么想的,我和你都不会知道。咱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后天努力去弥补先天不足。”许微微听后,嘴噘得都能挂油瓶了。要知道她是个懒散惯了的人,若是教育她如何去勤奋、去努力,就像是对牛弹琴,白费力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