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文科》2006,(7):33-35
[常考考点] 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成因特点地壳物质组成、循环过程及对地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岩石,要求的重点落在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目的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能够正确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读图,能够自  相似文献   

4.
王中波 《地理教育》2010,(10):32-38
一、考点分析考点 1.岩石的种类与形成 【命题角度】考纲对本部分要求是识记地壳中的主要元素和常见的造岩矿物,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相互转化过程。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小,题型常以较简单的选择题出现。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构建湘教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节编写依据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浙江省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内容,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将教学要求解读为三条基本要求:了解地壳的物质组  相似文献   

6.
一、从解释到内化再还原,掌握概念学习的方法 1.阅读教材内容中关于概念的解释 在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的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地理概念,如化学元素、矿物、岩石、矿石、矿产、矿床以及品位等,教材对此也作了比较详细和科学的解释.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中这些概念的解释,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未必都能记住.  相似文献   

7.
一、考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1.考纲解读 本专题存全国考试大纲中的考点主要有: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洋流及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专题四:陆地和海洋一、熟练掌握层次(基础知识选择题)1.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是氧、硅、镁 C.组成地壳的物质比较稳定,不再发生运动和变化 D,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分布均匀2.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B.氧C.铝D.铁3.组成大理岩的矿物主要是() A.长石B.石英 C.云母D,方解石4.下列矿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矿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H.有用的矿物又叫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源的重 要来源 C.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D.矿…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目标(略)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2.地壳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试题设计地壳运动形成断层的过程中,山体被切割,使断层面呈现出三角形态的陡崖,称为“断层三角面”(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在山西省某山脉考察时发现,该山脉山体以片麻岩为主,形成沿同一方向排列的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如图2所示),目前该地区地壳较稳定[1]。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字母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污、竺「践妇厂万 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丙部的岩浆 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成的沉积岩在 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成的变 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 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从而开始新 一轮的循环。 1.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变质作用 的序号是() ‘粉概子弓心雌粉脚卿洲一燕 (l)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是二A一舀‘ BC一一厂 (2)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是:由未一 一沉积岩 沉祖物 变质岩 一岩浆岩 岩_浆 ②一③一国—⑤一一…  相似文献   

12.
3 .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图 3 .4岩浆岩生成示意 (教材 5 9页 )一、相关变式图二、设问及训练1.读图回答 :( 1)箭头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 2 )花岗岩主要由   、   和云母等组成。( 3 )常见的喷出岩除玄武岩外 ,还有   等。解题思路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变式图用箭头表示岩浆的形成 ,更直观地显示岩浆活动又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 :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因此形成了岩浆岩的两种基本类型 :侵入岩和喷出岩。学法指导 :岩浆岩是地壳三大岩石之一 ,其形成原因和类型是重点掌握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 …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一、陆地(一)陆地的组成要素1.关于陆地组成要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陆地是地壳的一部分B.陆地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C.组成陆地的矿物种类很多,但常见的只有几十种D.石英、云母、方解石、长石都是造岩矿物,而盐、铁矿石则不是造岩矿物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它们是(  )A.石英、石墨、云母B.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C.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D.砂岩、页岩、火山岩下图为“某火山遗迹剖面图”,读图回答3~5题3.图中沉积岩是(  )A.a   B.b   C.c   D.d4.图中玄武岩是(  )A.a…  相似文献   

14.
第一节物质的尺度与质量 [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3.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金宇琳 《中学文科》2009,(12):81-82
[事件回顾]地壳物质循环的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中一个重要的地理循环规律,存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高三年级的第一轮复习中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所有岩石能沉积,昕有岩石能变质,所有岩石成岩浆,岩浆成为岩浆岩”的蓖要知识点:即各类岩石都能露出地表,接受外力作用成为沉积岩;各类岩石都能下沉地壳深处,接受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相似文献   

16.
一、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1.地壳的物质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壳变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来分类,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内力作用的三种形式中,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而,在内力作用中,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对比分析,将物质间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要求 1.熟悉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重要的变化现象. 2.了解物质鉴别与推断的含义;熟悉物质的鉴别和推断的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要求 1.熟悉常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重 要的变化现象. 2.了解物质鉴别与推断的含义;熟悉物质 的鉴别和推断的常见题型.  相似文献   

20.
正一、考点扫描(表1)表1地壳运动与地质灾害的高频考点与命题视角高频考点命题视角地壳运动地壳物质循环与岩石选取新颖的图表、岩石的形成、景观图为背景考查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成因的判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