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群体,忽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忽视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与教学理念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弘扬人的主体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体活动能力已在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越先进发达就截止需要开拓进取、积极创新等高主体性的人才,前瞻性地思考中学思想政治谭的教学改革,必须克服应试教育下重教师不重学生,重传授不重探索、重分数不重全面发展的弊端,实施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基础,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桥梁,以促进学生7主动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全体学生主体性品质为目的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陆建国 《小学生》2012,(11):46-46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种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目中无人"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听而不闻,学  相似文献   

4.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传统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1)重教师而不重学生,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2)重管教而不重自觉,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和独立判断;(3)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强求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4)重传授而不重探索,将学生视为承受适应听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重视不够。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重视群体,忽视个体;在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忽视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与教学理念中的主体作用。这种状况既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开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只强调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结构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这种仅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重管教而不重自觉,重统一而不重多样,片面强调学生受动的一面,抹杀了学生能动的一面,压抑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赵霖平 《课外阅读》2011,(12):63-63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现实有趣的,具有创新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知识不重于死记硬背,机械掌握,更重于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下功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王建平 《中国教师》2011,(Z1):73-74
<正>目前,令人担忧的是,在数学教学中不重视过程教学,不重视学生创新潜能开发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和突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甚至压抑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形成与凸显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生"唯书"(教材)、"唯上"(教师的"理性霸权")与机械模仿几乎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新课程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重共性而轻个性,重求同思维而轻求异思维,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课堂上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没有独立思考问题的余地,不懂得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违背,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当前障碍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同虚设,教育手段、方法落后,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此,应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它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课程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成了当今一个新的课题。一、对传统物理教学的反思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重教师而不重学生,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重管教而不重自觉,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重统一…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注重身教,以身作则。以身作则,是我国教育者的优良传统。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不重以“言教”,而重以“身教”,处处以实际行动感化、影响学生。孟子提出“教者必以正”。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制约了创新精神的形成、发展。新课改把培养国民创新精神摆在了重要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大胆质疑、提问,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事语文教学,深感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如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重写不重评,重评不重改等。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受到长期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重书本知识、重分数,忽视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锻炼,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差,视野狭窄,创新意识缺乏;同时由于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内部动机,积极性不足。为了改变现状,经过几年的摸索与试验,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导行”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家教短讯     
《家教指南》2004,(2):34-35
教育部:应改变评价学生的标准惟分数论的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这是教育界的共识。教育部日前发出改革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要改变目前“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分数不重能力”的评价与升学制度,要求教师、学生、社会多元评价学生。教育部提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问题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等。中小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的…  相似文献   

19.
温馨 《小学生》2010,(7):34-3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莺中之重。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办法,这虽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方法,但它存在着一个很大的不足,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被动者,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学习。显然,这是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不利于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