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体现了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程度副词16个,分4个小类。承袭先秦汉语而来的有10个词,汉代新产生的有6个词。居延汉简程度副词的特点有:各小类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差别很大,程度副词修饰动词性谓语的数量较多,程度副词与其他词类兼类的情况很多,词与词分工明确没有出现混同兼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副词是一个封闭的词类,单音节副词相对更少,但兼类却达到40%左右。逐个考察这些单音节副词,就会发现它们绝大多数是副词形容词兼类和副词动词兼类,而且共同的语义特征是表示相对模糊的主观程度。如果把词类和句子成分对应看成是一种标记模式,那么单音节副词的兼类现象恰恰处于一种有标记和无标记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3.
《正红旗下》是研究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从《正红旗下》语料中确定的47个程度副词,根据语义所表程度不同,将《正红旗下》中的程度副词分为三类:表强度,表比较度,表弱度.通过对这些程度副词的历时考察,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大多数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4.
重新界定时间副词的基础上选取殷商到战国的有关语料分析先秦的时间副词表明:先秦时间副词中单音节词占多数但双音节词有所发展,词的义位很多且所兼功能复杂,表示过去的时间副词远较表示现在和未来的丰富,表示快速和频度高的时间副词远多于表示缓慢和频度低的。这缘于早期时间副词发展处于较低阶段和史料缺乏。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是一部重要的先秦典籍,共有表高程度的副词7个:“极”、“最”、“至”、“太”、“大”、“甚”、“殊”。所用副词不多,但用例情况复杂,小类齐全,已非常成体系。在句法功能方面,《吕氏春秋》中表高程度的副词与其他先秦同类程度副词没有很大差异。但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程度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文章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总结两书的程度副词系统,将程度副词分为表示程度高、表示程度变化和表示程度轻微三类,在此基础上对两书程度副词分别进行描写、统计并加以比较,由此可以总结两部专书乃至先秦汉语程度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元代的散曲作品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以《全元散曲》为基本语料,对其中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根据语义程度的不同将之分为极度类、过度类、甚度类、微度类、递度类以及适度类六大类别,进而对之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与统计。从中发现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使用以及发展的大致特点。  相似文献   

8.
"老大"从形容词到副词的语法化历程及其句法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考察语料的基础上①,研究程度副词“老大”的语法化历程以及共时句法。复音词“老大”初见于唐代,做形容词。明代,发展为程度副词。明清两代是程度副词“老大”使用的高峰时期,有口语化特点,句法格式丰富。五四以后开始衰亡,到现代只保留了否定句式,使用率不高。  相似文献   

9.
刘倩 《初中生辅导》2011,(26):31-34
副词,adverb(adv.)是一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全句的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方式等概念的词。可分为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程度副词、疑问副词和连接副词。  相似文献   

10.
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程度副词"十分"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程度副词"十分"是由表示总括义的范围副词虚化而来的,而范围副词"十分"又是由表示对事物进行十等分划分和概括的"十分"的原义引申虚化来的.程度副词"十分"始见于宋代,元代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兴盛期.其用法主要是修饰形容词,其次是修饰心理动词,修饰词组时主要是修饰动词性词组,尤其是述宾词组.  相似文献   

11.
从使用情况来看,《楚辞》的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指代性副词及谦敬副词,绝大多数都能代表其在先秦时的主要意义与用法,其中还有一些词为先秦所不常用、少有或罕见。《楚辞》的副词研究不仅对于先秦常用副词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先秦非常用副词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多英语学习者对于the的错误理解 ,形容词比较级前the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the不仅可从用作定冠词 ,还可用作副词 (指示副词或连接副词 )。  相似文献   

13.
疑问副词"复"是来源于表"又、更、再"义的频率副词"复",这是符合类化机制的。疑问句语境是频率副词"复"虚化为疑问副词的句法环境。疑问副词"复"开始表示询问语气,后来主观性增强,具有了反诘语气。由于语言的"择一原则"和优胜劣汰机制等原因,在竞争中"复"的疑问或反诘用法处于劣势,并逐步被"又、还"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索性”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已经产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繁,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是清代用法与“索性”相近的副词相当多,如“爽性”、“率性”、“索兴”、“爽得”、“头信”、“投性”、“投信”、“干脆”等,不过后来“索性”类副词又趋于统一。这反映了语言现象大都是由纷纭繁复走向规范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程度副词"极"字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状语的"极"在清代中期以后的文献中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其原因是:"极"的复音词形式"极其"、"极为"、"极端"等在某种程度上分化了"极"的使用;清代"最"与"极"的界限不甚分明使"最"可以兼有"极"的部分功能;与"极"同属于一个程度量级且与"极"界限不甚清晰的副词"很"、"非常"等在清代渐趋活跃,对"极"的使用形成挤压;作补语的"极"对作状语的"极"功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语料的对比分析,对汉英中介语中英语副词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高级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发展而言,高频副词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数整体上趋于稳定,只有个别副词使用频数发生变化;中低频副词使用数量增多且使用频数整体上呈现出显著变化。就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相比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很多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副词学习者却使用不足,有些常用副词甚至不被使用;少数常用副词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随着习得的深入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同义的单音节时间副词和双音节时间副词之间,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修饰对象的音节差异、语用移位的差异以及语法功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苟子》中副词的语法功能研究,再次论证了副词主要作状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这一语法功能,为先秦副词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副词“逐旋”在各个时代的使用情况,探讨了“逐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逐旋”的使用是近代汉语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反映了近代汉语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