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整个阅读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但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生活阅历、认识水平的差别,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阅读理解的表面性和片面性,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理解的情况,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展开讨论和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建立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发展和谐课堂,在良好的氛围中,珍视学生的独特见解,独特感受,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倡导阅读,批评,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批评,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超越作品,尤其不能以“标准化”的解读去代替学生的思考,去禁锢学生。  相似文献   

3.
小组探索性阅读注重幼儿在主动积极建构阅读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人特点的阅读方式;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独立自主地去获取阅读经验。  相似文献   

4.
申艳萍 《西宁教研》2002,(4):29-29,32
怎样通过教师的教和导,在有限的时间内和有限的材料中去开发无限的功能,实现大纲所规定的阅读目标呢?这就涉及到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中展开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阅读的任务看,它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即阅读要求比较宽泛,只为阅读提供一个探索的方向,并且这个指向性任务富有挑战意味,需要阅读鼓足勇气去研究从阅读的过程看,它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阅读过程都需要阅读自己去经历,去探索,从中有所发现,而不是指导包办代替或忽略阅读的过程去死记现存的结论。从阅读的方式看,它具有全息性和合作性。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是进行有效阅读的前提,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要素。小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提出疑问、去品味语言、去思考问题、去领悟作者情感,这就是阅读活动中的思辨——思考和辨析。  相似文献   

7.
蔡春梅 《青海教育》2003,(10):41-41
阅读的自觉性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产生了读的欲望、兴趣,才有可能认真去读,在读中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进行有效的识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注重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课内阅读。因为它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主要是靠课内阅读来培养。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外阅读就是补充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容易忽视,虽然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提倡和鼓励学生去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尤以文学性作品为甚,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自己真正去阅读,在讨论分析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活泼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训练没有目的性;只注意技能的训练,忽视能力的形成;用相同层次的练习去教每一课课文;阅读是为了找答案而不是为了真正的理解。教学要从误区中走出来,正确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1.
梁储毅 《广东教育》2004,(10):45-46
中学化学新教材内容简洁、浅显、易于理解,重要知识又讲得充实、丰满,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读性强。但是,目前多数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只爱做题,不愿看书,即便做题,也不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去练习。而是把课本当成一种参考书、工具书,只是在遇到答不出的问题时才去翻一翻、查一查。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必须改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阅读落在实处,注重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反思征候式阅读通过学科的问题结构去解读课程文本中的问题结构的特征,可以发现征候式阅读能够加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把征候式阅读应用于学生的课程文本解读,可以促使在阅读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这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即指导学生阅读,教给他们良好的方法去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恰当合理的阅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效果,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作者从通过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去感染学生、按照教材的规定去指导学生朗读、要引导学生去感觉重点语句和段落、要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去发现文章的美,体悟作者写作时的思想等四个方面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语文能力读为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广大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品味、去内化。以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新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来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要求学生用研究的方法去阅读课文,去收集、分析和处理与课文阅读专题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研究性阅读需要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学生除了完成好课内阅读任务,还应丰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总量,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如果我们教师能创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已学的课文和知识去鉴赏更多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畅游书海,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7.
什么才是真正的会阅读?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自己要会阅读,还要带领学生们去阅读,在其中不乏面对许多困惑。美国作家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中,极其细腻地介绍了如何去阅读一本书,读后若有所感,我将从如何选择书籍、阅读技巧、主动阅读去和大家探讨阅读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8.
当今大部分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又局限于一般的阅读方法,常常漫无目的地去书海里乱扑腾。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此谈谈几种最主要、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供广大中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有创意阅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和体会阅读内容.学会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通过师生对话.讨论交流.达到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的目的.进而做好文本知识的迁移、推演、提升,由此及彼,归纳综合,全面观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体的终身阅读打下基础。这里,笔者结合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仅就阅读教学中主体探究意识的激发,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文本的过程;也是通过文本去了解认识你未经历的事、未认识的物,未知晓的理的过程。阅读活动的特征还决定了阅读是富有技巧的一个认知过程。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点拨,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