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怎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一线教师追寻的教学目标和倾心缔造的一个教育理想。实施过程中,我们主动接受并实践来自各方的信息:自由活泼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对话互动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然而,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笔者以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始终秉持“有序”、“有情”、“有理”、“有效”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正理想课堂致力于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可以说,只有美好的课堂生活,才能使学生的精神愉悦、身心和谐,才能使学习效率得到保证和提升,表现出自己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也只有美好的课堂生活,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充满憧憬并为之努力。理想课堂建设要改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交往与对话(包括与书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关系,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安全需要,营造温馨、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课堂氛围。理想课堂致力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幸福生活。对于课堂和教学中的幸福生活,我有以下想象和展望:(1)课前有期望。教师盼望进教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课程建设和改革必须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并深入课堂。理想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教师改善教学生活。在这样的课堂教育环境下,教师的重要价值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个人幸福和持续发展的源泉。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正>"理想课堂"是"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理想课堂"是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截取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改革的"六大行动"之一的"构筑理想课堂"中的"理想课堂"而命名的。我们进行"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缘于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新课标、新教育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充满了教学资源,我们只有真正立足生活、立足身边事,注意通过不同途径拓展大课堂,才能挖掘出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的源头活水,激发智障学生的求知潜能,从而提升他们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在此结合使用校本适应教材的实践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正>理想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课堂达到的最高境界。它通常表述为:在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生动活泼地求知,课堂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发展性。笔者认为,理想课堂应是高效课堂、创新课堂、和谐课堂和情感课堂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构筑理想课堂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之一,旨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实现高效并追求个性的课堂。在整个教育生活中,课堂是师生演绎生命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而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构筑理想课堂必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改变  相似文献   

8.
莫珍凤 《成才之路》2010,(33):10-10
课堂,作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着理想课堂。怎样构筑理想课堂?从刚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的化学课堂的苦苦追寻。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理想课堂"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智障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化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日后自立于社会的能力。由于家庭是儿童生活学习成长的一个主要阵地,于是我们就尝试把课堂搬到学生家中,让教育生活化,对智障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就必不可少,而理想课堂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方法。那么,什么是理想课堂呢?理想课堂能够让参与者感受到知识的生命力,享受课堂的美好,同时让生活更加愉悦。在教授知识上环环相扣,滴水不漏,重难点一网打尽;在课堂的感染力上,要有声有色,别具一格,充满着激情与创意;在与学生互动上,积极配合,调动力强;最后要达到让学生对知识的百分百掌握,对疑问点茅塞顿开,与知识产生火花,达到有效教学。简单来说,想要构建更为理想的课堂,首先,老师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规范教学上的制度与方法;最后,也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学校和老师一直在努力构建更为理想的课堂环境,家长也更希望可以为孩子选择拥有理想课堂的学校与老师,孩子也更愿意在更为理想的课堂中学习与生活。因此,"构建理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是非常有必要重视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理想课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王丽 《陕西教育》2007,(11):78-78
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为此,人们对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孜孜不断地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课堂。关于什么是理想课堂,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我觉得理想课堂应努力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体悟。2018年年初,学校参加了朝阳区"理想教育文化"课题研究,理想教育文化课题的研究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谋而合,旨在通过"扰启""质疑"为学生制造思维冲突,通过"实践"达到学生思维的深度内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使教师、学生不断具有理想的学习状态,让理想的课堂悄悄生成。"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特征"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四边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课堂,作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着精彩,吸引着许多教师展开了对"理想课堂"这个话题的探讨,构筑理想课堂是我的一种追求,更是我的一个教育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苦苦追寻……三十余年的实践和反思告诉我,"构建理想课堂、和谐课堂",这里的"理想""和谐",应该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似文献   

14.
李建军 《甘肃教育》2020,(6):102-102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与知识的魅力,新教育实验者在不断探索着。在新教育实验中,朱永新教授给我们做了明确地解答,那就是把握好"六个度"。一是参与度。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三是自由度。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记"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整合知识的智慧;五是练习度。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和教师们一起观课议课,有很多教师问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好课)是什么样子。我说从状态看,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和享受美好生活的课堂:从结果看,理想课堂是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生存本领、生活智慧的课堂:从投入和产出看,理想课堂是有效教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为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构建理想课堂:理想课堂是和谐课堂,是有效课堂,是发展性课堂.  相似文献   

17.
张蕾 《化学教与学》2011,(10):40-41
课堂.作为教师的舞台.每位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着精彩,以博得台下学生的喝彩.为此作为新教育时代下教师的我们不断地在为这个问题思索和探索着.同时也吸引着许多教师展开了对“理想课堂”这个话题的探讨.推进理想课堂的构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精神成长与专业水平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18.
徐斌 《陕西教育》2004,(1):14-15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工作十六年来,我一直追寻着理想的数学课堂,追寻着理想的课堂教育生活。我对理想的数学课堂教育生活的追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结构严谨、精雕细琢 从1987年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对理想数学课堂的追寻之梦。这个阶段我追求的理想课堂特征是“结构严谨、精雕细琢”。我曾经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程序严谨”、“提问精细恰当”、“采用多种媒体”、“板书精当美观”、“过渡语言周密设计”、“时间控制恰到好处”等等孜孜以求。我以为一堂好的  相似文献   

19.
课堂必须是学生真正的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理想的课堂应该充分释放教师的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上,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心中的理想课堂。我认为一个理想课堂,或说一个好的课堂,本质应该是"有效",也就是一课有一课的收获,每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度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而且应努力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教育思想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提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实现这种体验和感受,需要我们构建理想课堂,只有在理想课堂中才能生成出这种幸福感、成就感,让教育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关于理想课堂,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要求:①有意义,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②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二是效率的高低.③有生成性,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④常态性,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⑤有待完善的课,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