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蔚昌 《中华武术》2007,(12):43-44
(一)太极拳概论太极拳的前辈宗师和经典著作讲,打太极拳用的是"虚无劲",即"意"。准此道者,谓之正路。可惜,时下少之又少。打太极拳用的是"习惯力"。以此行拳,谓之歧路。这成太极拳的主流。太极拳传至当代,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相似文献   

2.
林俊岸 《武当》2006,(8):25-28
《太极拳经》被各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各派太极拳传人为了保密之缘故,《太极拳经》都是秘传,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宁可让《太极拳经》陪葬也不随意传人,且在流传过程中,《太极拳经》的各部分被分开传抄,逐渐失其原貌。《太极拳经》是谁所著?包括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理论的经典著作,细心研究其内容,用来指导太极推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认为,应遵守以下四项准则:  相似文献   

4.
我出生在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哥哥从小就在陈家沟学拳,所以我耳濡目染,对太极拳也很感兴趣。我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太极拳,而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是读大学的时候。当我对太极拳的拳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后。  相似文献   

5.
张媛媛 《武当》2010,(5):39-39
我是来自河南焦作的太极拳热爱者,从小就练习不同流派的太极拳。经过十几年的习练,使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了太极拳的多种套路。十余年来,我在省、市及国际太极拳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7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喜欢上太极拳后,觉得原来的观念是偏见。太极拳就应该由我们这些年轻人来继承。我去德国学习,春节联欢时,我们留学生要出节目,我表演的就是太极拳。当时大受欢迎,许多人来找我签名。当时我很自豪,有一种当明星的感觉。后来,我在德国也教太极拳。我感到,我是在传播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严翰秀 《武当》2011,(8):27-28
对郑曼青宗师,过去我知道的并不多。随着大陆与台湾文化、太极拳交往的增多,我对郑曼青宗师的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我深深地感到,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郑曼青老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杨澄甫宗师的杰出弟子,也是中国太极拳界的杰出人物。现在纪念他,对杨式太极拳的继往开来,对中国的太极拳进一步走向世界很有现实意义。现在将郑曼青宗师对杨式太极拳的贡献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读者信箱     
《中华武术》2003,(8):57-57
长春市张小华问: 《中华武术》第六期太极拳健身特刊太好了!有专家、太极拳名家谈太极拳的文章,有六大太极拳名家拳谱,还有太极拳健身50问,这些都给了我很大启发。这期杂志真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我想问的问题是六大太极拳名家的十三式太极拳的光盘在哪里可以购买到?  相似文献   

9.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0.
赵艳华 《精武》2010,(5):65-65
从全民健身活动普及太极拳运动开始,我就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小时候身体瘦弱,不爱运动,武术更是从未沾过边。我是个性格急躁的人,听朋友介绍太极拳是较好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祛病健身,还能防身御敌,我便耐着性子去学起了太极拳。很快学会了简化太极拳二十四式,经过近半年的太极拳运动,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健康了,焕发了青春的活力,我也越来越喜欢太极拳了。  相似文献   

11.
琴棋书画等项目都没有考核,只有24式太极拳是必须要通过考核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贯注重体现出太极拳的时尚感.我想从我自身的演练让学生感受到古老的太极拳一样可以打出现代的感觉,太极拳首先应该从外在方面吸引人.比如服装。我一般不会再用太过传统的《春江花月夜》之类的,而是尽量选取时尚的现代音乐。虽然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是我感觉太极拳的师资水平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2.
杨振铎 《武当》2014,(12):14-14
刘洪耀先生好!十分感谢您和《武当》杂志社邀我参加贵社举办的演武大会和杨氏太极拳高峰论坛。由于我年事已高,耄耋之身不便远行赴会,对你们的盛情邀请只能却之不恭了。对此,我也深感遗憾。《武当》杂志社对杨氏太极拳的认真研究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十分钦佩。太极拳诞生以来,长期在民间流传。我的曾祖父露禅祖师师从陈长兴学成后,进京传授,成为将太极拳推向社会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13.
终生难忘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学练太极拳,至今已有二十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从一个不谙太极拳为何物的学生,成为一名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一个拥有中国武术六段段位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多次参加过北京市、全国太极拳比赛和市里举办的大型太极拳表演,亲历了取得冠军的激动和喜悦,领略了中华武术的风采和神韵。然而更使我终生难忘的却是两次不同寻常的万人太极拳表演。  相似文献   

14.
魏博 《武当》2023,(10):8-9
<正>《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却玄奥精深、义理博大,被世人称之为哲理第一书。《道德经》蕴含深厚的哲理,涵盖自然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朴素自然,但却包罗万象、发人深省,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经典学说思维辩证,蕴藏着无比精湛的智慧和清静无为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也正是太极拳以柔制刚的灵魂。细品起来,《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太极拳学术思想,堪称一部中华武术太极拳学的理论指导书,  相似文献   

15.
陆智东 《武当》2010,(11):18-18
恢复高考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广西中医学院。当时学院里锻炼之风很盛,有打球的,有做操的,还有象征性长跑的,操场上还有很多打太极拳的老师和学兄。大二的时候,老师开始给我们教太极拳,从此我就和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简化太极拳满足不了我对太极拳的浓厚兴趣,就和几个同学到人民公园寻师学艺,并有缘得拜当时的广西自治区武协秘书长谭卫广老师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我2005年患肺炎,治愈后开始习练太极拳,时年已65岁。锻炼的目的很明确:修身养性。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经人指点我选择了练杨氏85式传统太极拳。起初,我刁练太极拳完全不懂要领和规则,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于是我到处购买光碟,或者跟在别人的后面模仿,照葫芦  相似文献   

17.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18.
张军波 《中华武术》2007,(11):52-54
河南省禹州市张书勇发来E-mail我一直练习陈式太极拳,在这些年的练习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陈式太极拳中"内气"和"内劲"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正雷答:关于太极拳的内气,人们都觉得很神秘,论述的人也很多。我认为,内气可以看作是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在体内产生的一种微量元素(姑且这么说吧)。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能感  相似文献   

19.
胡克禹 《武当》2015,(4):46-48
2015年是我的恩师赵幼斌大师诞辰110周年纪念。恩师是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西安永年杨式太极拳学会创会会长、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的奠基人。老师虽说已离开我们16年了,但他老人家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拳艺拳德,谆谆教诲,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回顾我从师学艺的岁月,是赵斌老师把我领进了太极殿堂,又是太极拳治愈了折磨我十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已经源远流长,而如今做为一种中国文化,她在世界上也已广为流传。 1993年秋,作为一名中国体育教育的访问学者,我赴加拿大和美国居住了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太极拳运动在北美的开展有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在一所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以及该市的华人协会和太极中心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功夫和太极拳教学,同时也拜读了许多有关太极拳运动的英文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