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用数对确定位置,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二要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可以用两个自然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并明确书写格式:用括号把列数和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教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从用列和行描述位置到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抽象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位置,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3.
<正>源起:学生真的在观察吗?《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到91页的内容,主要教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并能判断出看到的形状。听过几次公开课,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组一个小动物,观察时学生在自己位置看,再到小组中其余三个位置去看,  相似文献   

4.
[病例1]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病症]填空:点A的位置用数对(3,6)表示,向右平移2格后,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8)。[诊断]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把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相似文献   

5.
师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生 :15平方厘米。师 :你知道为什么吗?同学们分组研究 ,汇报结果。小组一 :我们先沿长去摆 ,一行正好是5个一平方厘米 ,再沿宽摆 ,正好摆三行 ,就是3个5平方厘米。小组二 :我们先沿宽去摆 ,一行是3个一平方厘米 ,再沿长去摆 ,正好摆5行 ,就是5个3平方厘米。师 :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组三 :用的是乘法 ,5×3、3×5师 :同学们还能用手中的正方形片摆成一个其它的长方形吗?各小组把摆的结果填在表中。师 :用面积单位一块一块地摆 ,能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 ,但比较麻烦 ,更何况要遇到像操场、果园这样大的长…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0页及练习九相关习题。【教学过程】一、唤醒记忆,巩固旧知1.复习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师:东北表示怎样的方向?生:物体处在正北和正东方向之间。2.复习用数对确定位置。师:你能确定它们的位置吗?生:正方体在第3列第5行。生:长方体在第5列第3行。师:这是怎样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齐答:数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例1,认识北偏东(西)方向。(1)出示例1课件。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师:同学们,从左边起,这是第1小组、第2小组……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小组第几排,老师要和你们做个小游戏。师:请第2小组和第7小组的同学相互间挥挥手。师:请第3排和第5排的同学站起来,朝后面的老师笑一笑。师:请第4列第3排的同学向老师敬个礼。  相似文献   

8.
<正>在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中,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探究性问题:已知两点的位置,在某条线上确定第三点的位置,使这三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并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学生解答这类问题常常感到困难,比较典型的错误有两种:一是确定第三点的位置出现遗漏;二是解答与第三点相关的问题无从下手.实际上,这类问题的解答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解题策略是:回归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先用几何法确定位置第三点的位置,再用代数法求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用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一个新的几何体,大家拼得很好.现在我们用课前自己收集来的几何体,3个人一组互相配合,拼一个新的你们所喜欢的物体.要求是: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拼一个什么物体,商量好后,小组同学再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个物体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用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一个新的几何体,大家拼得很好.现在我们用课前自己收集来的几何体,3个人一组互相配合,拼一个新的你们所喜欢的物体.要求是: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拼一个什么物体,商量好后,小组同学再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个物体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11.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用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一个新的几何体,大家拼得很好.现在我们用课前自己收集来的几何体,3个人一组互相配合,拼一个新的你们所喜欢的物体.要求是: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你们小组想拼一个什么物体,商量好后,小组同学再齐心协力共同把这个物体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数学味导入师:(在黑板上板书"2")它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苹果,2本书。师:(接着板书"3")看到2、3这两个数除了表示数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生:第2小组第3个人。师:对,还可以表示位置(板书"确定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确定位置"。二、引导式探究1.规范。师:我们班的第2小组第3个同学是谁?生1:李君生2:王铭。师:为什么是两个人?生:因为有的同学是从教室左边开始数的,而有些同学是从教室右边开始数的。师:那我们这样从左往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1.(课件出示学生座位图)仔细观察这幅座位图,你知道小军坐在哪里吗&(板书:第4组第3个;第3排第4个)2.设疑:小军的位置没有变,为什么同学们的说法都不一…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方向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确定位置的方法——数对。用“数对”确定位置,其实就是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朱志湘 《湖南教育》2007,(6):33-33,2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相似文献   

16.
[教学环节]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文入情,体会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A组: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小组代表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B组: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相似文献   

17.
生1:她坐在第5排第1个座位。生2:第5行左边一个。生3:第6列第5个。生4:第6排第5个。(师作相应板书,让学生一一说清楚根据,并加以肯定)师:有这么多的表示方法,那我们今天就来讨论确定位置。(板书课题)[回味:这一环节的设计,源于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确定某一位置。  相似文献   

18.
《自然》第六册“人怎样传递信息”,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一本字典为译码本,做自编自译密码传递信息的游戏.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行创造性活动是非常有益的. 这道作业我是安排在课外活动时进行的.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五大组,每组又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每大组自己拟定一种以同样版本的新华字典为译码本的编译密码的方案.然后,各小组再按指定的位置摆好.  相似文献   

19.
一、需要掌握的知识 1。确定位置 用数对确定位置时,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表示列与行,它们的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确定位置”(一)。片段一1.活动激趣。(1)明确活动规则: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师:第六列的同学挥挥手!第四排的同学起立!(2)用响亮的声音简单介绍自己然后再介绍你前后左右的同学。2.揭示课题。师: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