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朱红雁 《教师》2012,(18):12-13
德育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与社会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老师巧妙地调制,能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绝不显山露水,在无痕的意境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无痕德育”看似无痕,实则有痕,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策划,激发学生内心情感,引发心灵共鸣。本文将笔者在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中,如何追求无痕德育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们分享。  相似文献   

2.
个别谈话是批评教育学生的有效方式,看似人人都会,但要进行一次有实效的成功谈话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常看到有些教师声嘶力竭地批评教育学生,学生却表情木然、无动于衷,结果是教师要么祭出“体罚”这一法宝。要么失望之余、放任自流……显然,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教师究竟要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提高谈话教育的实效呢?笔者以为首先教师要摆正位置,二要讲究技巧,三要把学生看作天使。  相似文献   

3.
秦美兰 《教师》2011,(34):8-9
2009年教育部特别授权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但广大教师却高兴不起来,我们教师可能理解为好像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的权力,或者没有明文规定此项权力。教师很困惑,不少教师面对问题学生和犯错误学生,面对越来越难教育的学生,选择了放任,或选择了脱离教学一线。我理解上级部门的初衷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教师。现在师生冲突的事件增多,很难处理,希望教师慎重处理犯错学生,防止学生走极端出问题,出了问题谁都不能说敢承担责任。但事实上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现在一谈到惩戒,教师就会有很强烈的反应,真有到了“谈惩色变”的地步。一些学校也出现过因教师惩戒不当而引起的纠纷,甚至导致严重的伤害事件。本人从教16年,我想就亲身经历的教育案例,对教育需要批评、适当惩戒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教师教育和激励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不能被忽视,也不能被滥用。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接受教育是真诚的,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批评"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导渠道,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无痕教育”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策略,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平等交流、走进学生生活、捕捉和处理好生成性的教学资源等方式来实践“无痕教育”,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但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姑息、迁就,更不能视而不见,而应耐心地进行批评、教育。批评,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和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的否定性的评价方式。批评学生很有学问。不同的批评方式往往会产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盐,乃百味之首,调料之源,无盐不起味.盐在食中,了无痕迹,虽无其形,却有其味."无痕"思政,如盐在食,看似无形却无处不在,这是思政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项影响人的工作。学生取得了进步,必须予以及时的奖励,成绩才能得到巩固;但是当学生犯了错误,也要施以正确的批评,不仅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世界观。正确适当的批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但有的老师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却往往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想其关键是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没有掌握批评学生的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而又使其不产生反感  相似文献   

9.
适当的批评是教育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批评往往就像医生的手术刀,为人治病却要使人品尝着痛苦的滋味。这样.即使教师善意的批评也常使学生心生戒意,产生抵触情绪。产生这种效果是由于教师批评学生的态度和方法不当而造成的,没有将学生这种受  相似文献   

10.
教师处理学生违纪事件或化解同学间矛盾时,批评教育是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样是批评教育,结果往往截然不同:有的学生虚心接受,积极改正;有的却与老师“顶牛”,而且后一种现象时下颇为常见。那么教师该如何应对学生的“顶牛”现象呢?  相似文献   

11.
王玉红 《中国教师》2012,(20):76-77
<正>"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舆论呼吁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批评的方式被否定与抛弃了,仿佛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过多地强调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却忽视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与调控。教师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使是批评,也"和颜悦色"润物无声",不敢太过严厉,怕引起学生消极的情绪反应,招来家长的误解。实际上,批评和表扬像鸟儿的双翼,在教育学生中缺一不可。批评好比园丁手中的剪刀,既要修剪树木的枝杈,又不能伤其成长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正当的教育权力由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力两部分组成,批评权属于教师正当的教育权力。教育部赋批评权予班主任反映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的现状,这是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追求绝对平等的后果,同时也有其现实根源。师生间应绝对平等的理念并非不正自明,我们也不能因现实教育中错误批评的存在而否定批评本身。师生之间自然地存在差异,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及批评是好的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富有教育性的师生关系,承认老师合理批评存在的必需,以消除目前道德教育可能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教师膜拜“无批评教育”,认为表扬永远比批评有力量,对学生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惩罚就是变相体罚。其实这是误读了惩罚的内涵。事实上,表扬与批评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每个人都有值得赏识的地方,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对严重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不仅是教师一种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字经》中,  相似文献   

14.
<正>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只有当学生忘记自己是受教育者的身份,在民主、开放、人文的教育氛围,在一定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验,在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情感交流与思维碰撞时,道德教育才会有效融入学生心灵、润泽学生精神世界,进而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道似无情却有情如果说教师用看得见的关爱感染学生是无痕德育的一方面,那么,许多德育之举表面上看似没有情感流露,实际上却是师生情感流淌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免不了要批评学生.批评是教育学生改掉缺点错误的重要方式之一.批评能否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批评的方式方法关系很大.对犯错误学生进行批评,首先要有与人为善的态度,不能冷讽热嘲,更不能恶语伤人.有些教师喜欢抓住学生的一些毛病小题大作,无限上纲,出语尖刻,以为这样能使学生折服  相似文献   

16.
钮丽霞 《甘肃教育》2014,(24):41-41
正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方式更是一门艺术。适度、得当的批评教育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潜心研究批评的方式方法,起到批评教育的效果。批评教育方法也是有章可循的,也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这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探究各种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批评教育模式,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批评处处彰显教师对学生深切关怀爱护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可以让每位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尊重,特长得到发展,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在学生预料之中,有时效果不一定很好。教育无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时不妨打破学生的心理预期,来个“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批评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教学批评是教师合法的教育教学权,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群体对学校教育活动的不理性干涉以及传统教学观念和现代教学观念的对峙冲突,致使人们对教学批评产生了一些误解。比如,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即使批评也要微笑批评,更不能引起学生的消极情感反应。应该充分认识教学批评的实质及其丰富的教育意义,有分寸地实施教学批评,充分发挥教学批评的教育意义,而不是不要批评,也不是不要严厉的批评;引起学生消极情感体验的批评,学生也不一定就不接受或对学生有害;要确定教学批评的规则,明确教学批评的方式,恰当地组织教学批评的过程,科学地使用教学批评,教学批评一般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错误确认,提出批评,陈述道理,提出改进策略,观察学生的后继情绪和行为反应等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学校里,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教室,或走廊,或办公室,或操场,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则低头垂手,这通常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考试成绩不佳而正在被批评.有时候,教师也会为了帮助学生成长主动约谈.这时,教师特别喜欢用一个转折词——"但是",如"你平时表现不错,能够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今后还需要加倍努力."事实上,教师先褒后贬,比直接批评更让人难以接受.很多教师吝啬表扬,却热衷于批评,还养成了一种习惯,好像一旦离开了批评,学生就不能成长,教育就达不到目的.即使学生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教师也担心他会骄傲、不上进,也总要给他挑点毛病,敲敲边鼓.试想一下,哪有完美的学生呢?找个批评的理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语言暴力"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语言暴力"看似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教师"语言暴力"折射出我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要对教师的"语言暴力"进行矫治应加强培训、监督、引导,提升教师品格修养;师生共学法,力抵"语言暴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管理、评价机制,缓解教师压力;研究批评艺术,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