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万强计划"由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11月提出,目标是通过4年时间向中国派遣10万名留学生。本刊编辑部特约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端对由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于2013年1月发布的"十万强计划"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编译,并于2013年第9期(总第321期)刊载了《实现"十万强计划"的目标——对美国学生赴华参与教育活动的研究(上)》,本期刊载该报告(下)。  相似文献   

2.
"十万赴华"是美国近年提出的对华教育交流政策,即未来五年内美国赴华留学生规模增加至十万人,以加强两国沟通与合作.从历史角度来看,"十万赴华"又一次体现了美国对教育交流的重视以及通过教育交流获取长远利益的深谋远虑.我国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交流蕴藏着巨大财富,通过借鉴其经验进一步开展教育交流活动来促进我国教育、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年 《教育》2012,(20):32
2008年当选美国总统后,奥巴马政府就积极推动"十万强"计划,要在随后4年中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而今4年之期将近《,教育》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计划的执行接近完成,来华学生及其所在学校与中国对口机构建立了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4.
美国联邦政府多个部门设立项目、奖学金支持学生赴华学习,其主要考虑的是语言安全和国家安全。于2006年设立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囊括美国国务院、联邦教育部、国防部、国家情报局等部门,由国会统一拨款实施长短期项目,支持美国学生学习汉语。这些项目大部分在美国国内开展,部分项目组织学生到中国进行短期培训,个别项目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学生在中国长期学习。2009年奥巴马总统宣布未来4年实现10万人留学中国的目标,促使联邦政府各部门加大了对这些项目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伊拉斯谟+:欧盟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伊拉斯谟+"项目于2014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项目将资助200万名学生在未来的7年中出国进修或参加培训。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将汇集为150个知识联盟以促进创新发展。世界银行开发新型数据工具帮助各国比较教育发展水平2014年1月21日,世界银行启动新的数据工具,这个被称为"完善教育结果的系统方法"的在线工具,可以帮助世界各国收集并分析教育政策、教育标准、教育改革、教育目标等方面的信息,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2010年由中美双边共同达成美国十万强计划,在其背景之下成立及运作的十万强基金会,极大推动了留学中国的浪潮。为了更好地助力项目的进程,十万强基金会采取了多样化路径进行筹款:与美国知名企业、语言类旗舰高校进行合作;兼容民间慈善及热心人士的捐赠;与中国的企业及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以增加款项来源。十万强基金的款项来源均衡,具有辐射性规模效应,与各方建有良好的公共关系,可持续发展,并努力寻求感恩平衡点,推动款项正向加速度运行。当下需要审慎地对其进行理性分析,以便探索出筹款的特殊性及未来更为契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数字     
《留学生》2010,(6):4-4
未来4年,10万美国留学生赴华 【新华网】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教育参赞邵巍说.改革开放30年来.美国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热潮汹涌地留学中国。  相似文献   

8.
受亚太地区崛起和国内高校学生赴外留学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4年提出了区域国际教育资助体系"新科伦坡计划".该计划集奖学金、学生流动、校友参与和社会参与为一体,资助学生赴40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留学、实习,反映出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发展理念趋向多元、发展区域化、鼓励流动性、参与主体多样等特征."新科伦坡计划"的实施为澳大利亚学生提供了海外学习实习经历和文化体验,增进了他们对亚太地区的了解和相关工作能力,提升了学生未来参与亚太事务的热情,也进一步巩固和构建了澳大利亚与亚太地区各种组织的联系.但"新科伦坡计划"也面临着文化和语言差异、沟通不畅、缺乏相关信息指导和实习机会以及社会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最新一项针对高中生出国留学意向调查显示,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五成学生最想留学美国,接受更好的教育成为排在首位的理由。调查显示,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有出国意向的被调查高中生中,70%计划高中毕业后出国读大学,24%计划出国继续高中学习,6%计划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学校越来越需要了解学生心理、能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指导与帮助的教师.国内外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纷纷举办各类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期国内、三期国外心理教育机构主办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后者是由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主办,由美国著名心理辅导专家、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教授张宝蕊博士授课.在培训中,我体验到与国内侧重"讲座式"培训不同,美国教育机械的培训更倾向于"体验式".以下是我对体验式培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在国际理解教育背景下深入开展了"知华、亲华、爱华、赞华"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的有利资源,对全体中外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来自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少年儿童在校园中了解、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中国学生在爱祖国的同时,更为自己是一名炎黄子孙而自豪.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美国九年级学生最可能参加社区志愿活动组织,在"IEA公民教育研究"中发现,有50%的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这一比率高于其他27个国家),这与1998年"NAEP公民教育评估"中报告的比率一样;40%的学生参加慈善募捐活动,有33%的学生参加学生政府(student government),24%的学生参加环保组织,20%的学生担任学校报纸的编辑,10%的学生参加附属于政党的青年组织,6%的学生参加人权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未来问解决计划",是美国"创造力之父"保罗·托伦斯于1974年创立的一项成功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计划.本文介绍了其实施机构的三个层次和内容结构的6步骤,未来问题取向及竞赛与非竞赛的两种性质及多种项目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春,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针对美国公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发表了《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学生学业成就普遍下降的事实。该报告为美国教育敲响了警钟,它让美国人意识到他们自认为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没有赶上其他国家的前进步伐。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该法案提出将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战略,并向自愿参与的州和地区拨款  相似文献   

15.
美国认知与学生学习计划(Cogni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 Program)是美国国家教育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简称NCER)所倡导的一项研究计划。该计划自2002年开始启动,旨在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最新的认知科学理论来促进学生学习。认知与学生学习计划作为一项耗时长久、涉及学科广泛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将对其总结性报告进行介绍,期望给我国教育工作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是目前美国国内唯一连续长期的中小学生学业成绩测量体系.NAEP于2006年11月公布了《2005年美国城市地区学生科学能力试验性评估》报告,展示了美国10个学区4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科学能力评估的结果,通过该报告揭示了美国各州与学区在教育工作上的不足,为改进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1997年起,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每年都会发表施政报告,阐述未来一年的施政重点,其内容涉及民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香港居民高度关注每年施政报告的发表。2013年1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立法会发表任内首份施政报告——《稳中求变务实为民》,阐述了特区政府2013年的工作方针,并对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部署。这份施政报告既是一年一度的香港政府工作计划,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勾划了蓝图和目标。在教育方面,该报告指出:教育政策应进入巩固期,未来的施政重点是按既有政策优化相关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优化幼儿园教育,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逐步提高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中小学的环境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这源于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2011年,美国绿色教育基金会号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生参加"2011全民绿色周"活动,此举在项目内容、课程形式及具体实施程序等方面,都进行了详尽的计划和安排,并在实施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前加强师资培养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丹 《教书育人》2006,(9):92-94
美国虽是一个经济大国,但对普通教育却重视不够,基础薄弱,致使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下降。早在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就发布了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起了美国朝野对当时教育状况的广泛关注,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美国教育界的当务之急。而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1996年9月,美国未来与教育全国委员会发表了“头等大事:为美国的未来而教育”的报告。报告鲜明地指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大量研究也表明,教师是帮助年轻人克服贫穷和缺乏父母指导的不良影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并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附加性、累积性以及不可补偿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黄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97-198
随着近几年学涯规划教育工作的不断加强,怎样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确立合理的目标计划,并坚持付诸实施成为学涯规划教育的难点问题。作者通过在学生中开展"给未来写一封信"学涯规划教育团体辅导活动,使学生心理上做出自我承诺,并通过阅读以前写的信,督促学生及时自我调节、完善目标,以"给未来写一封信"系列活动作为大学生学涯规划教育团体辅导活动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