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是继“歌曲之王”舒伯特之后的又一位艺术歌曲创作大师。舒曼艺术歌曲在选词、旋律、节奏、和声、曲式、钢琴伴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创作一首好的歌曲,固然要结合诸多方面的成功因素:如:和声、节奏、速度、结构等等,但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要有好的旋律。因此,有许多同行都认为,旋律是歌曲创作的灵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创作歌曲旋律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说来,有的是吸收现有的民歌曲调加工,提炼与歌词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如“西北风”一类的歌  相似文献   

3.
稿源采珠     
江苏徐瑛谈儿童歌曲伴奏中有“乱弹琴”现象。表现在:1.伴奏混乱。小学音乐课本上的儿童歌曲大多旋律简短流畅,伴奏时无须卖弄自己的琴法技巧,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把一首简单的歌曲编配得“杂乱无章”。2.速度不稳。学生在演唱节奏较为复杂的歌曲时,由于注意力的分散、情绪的不稳定、演唱技巧的不成熟,会出现放慢或加快速度、拖拍或抢拍的现象。伴奏也跟着不稳。3节奏不准。教师有时由于备课不充分,对音乐课本上的有些歌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起着德育、智育、体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培养学生创造力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年的音乐教学 ,我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做了些尝试。一、培养学生创作节奏的能力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 ,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节奏。所以说 ,节奏是旋律的骨架。旋律离开节奏而不成乐谱 ,可节奏依旋律而能存在。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节奏 ,创作节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 ,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歌曲的节奏进行反复…  相似文献   

5.
年级:小学四年级课型:创作课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自编创造性教材:学习用节奏变化为歌曲《闪烁的小星》创作变奏。设计意图:课题以“加”法入音乐课,贴近学生、设置悬念、激起兴趣。内容以节奏变化为切入点,横向口子开得小,纵向挖得深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儿童歌曲和生活中的事物为创作素材,引导有机创作,降低难度。  相似文献   

6.
歌曲《四季花雨》是郑冷横老师专门为初中生创作的一首校园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富有律动性;旋律流畅,音高起伏不大,很适合变声期的初中生演唱。【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从欢快的旋律中体会校园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姚思源先生在本书开始部分“写在前面———谈儿童歌曲钢琴伴奏”一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创作之要领,他指出:“为儿童歌曲编配钢琴伴奏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为歌曲旋律简单地配和声的问题。而是要使伴奏曲与歌曲旋律、歌词的内容紧密结合,尽力做到浑然一体,或烘托渲染气氛,或深化情绪、揭示内容,或塑造艺术形象,以至有助于提高歌曲艺术美的境界。”这一番话,既是宝贵的经验之谈,更可以看作是一篇精练的作曲辅导教材。“即兴”伴奏尚且不是随随便便的“乱弹琴”,编配钢琴伴奏谱,必然是要认认真真地投入情感,来个“精心设计,精心施…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大鹿》。2.用各种表现形式表达歌曲中的内容。教材分析:《大鹿》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2/4拍,F大调。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歌曲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洁、紧凑。第一、二乐句旋律明快跳跃,叙述了小白兔从林中来到大鹿家的情景;第三、四乐句,旋律在高音区发展,节奏相对紧凑,表现了小白兔害怕猎人追来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乐于助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谈歌曲旋律在声音训练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歌曲旋律的学习往往满足对音准和节奏这两方面的掌握。在歌唱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歌曲旋律的价值远不仅于此。我们应该在正确掌握音准和节奏这两方面的基础上,根据每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安排相应的练声曲,以此进一步挖掘歌曲旋律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以最好的声音完成歌曲演唱。要掌握用歌曲旋律直接训练声音的方法,提高歌曲演唱的能力。一、把握歌曲旋律与发声练习曲的内在联系我们平时所用的发声练习曲是一些经过浓缩、有特定规律可循的“歌曲”。而在许多声乐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歌曲中的一些旋律进行与发声练习曲…  相似文献   

10.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赞美国旗的儿童歌曲,描绘了升旗仪式的庄重场面,表达了对国旗的赞美与崇敬之情。二、歌曲分析歌词中,“国旗”对应着“金星”,用金星照耀大地的光芒凸显国旗的辉煌,这一比喻富于想象,流露出童心和童真的本质。歌曲共四个乐句,2/4拍,旋律在一个八度的音域中,级进为主,兼有跳进。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理发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一年级教材分析:《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歌曲采用了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音程跳进等手法发展旋律,其中三次模拟理发时的“咔嚓”“沙沙”声,将之与有规律的节奏配合,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娴熟、愉快工作的形象。歌曲符合儿童爱模仿的性格,适合歌舞表演。  相似文献   

12.
去年十一月,江苏省幼儿师范邀请我为该校幼师三年级学生开设为期八周的儿童歌曲创作课(每周两课时)。为了搞好教学,我分析了学生学习创作儿童歌曲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这些学生百分之九十来自农村。他们通过两年多的中师音乐学习,已有一定的音乐素养,能弹唱,能听记简单的旋律,有了少量儿童音乐语汇的积累;他们初步熟悉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自己身上还保留着“童心”。这是他们学习创作儿童歌曲的有利条件。他们的弱点是  相似文献   

13.
正年级:二年级课时;一课时课型:以编创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内容:人音版《音乐》第三册第五课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材分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蹈》是一首2\4拍、大调式、有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波兰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舒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的憨厚、可爱的神情。歌曲四个乐句运用了旋律重复变化的手法,歌曲结构方整,其中XX X节奏贯穿全曲。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大家来劳动》是一首描绘劳动生活的创作歌曲,4/4拍,四乐句一段体结构。歌曲节奏齐整,旋律铿锵有力,采用重复手法模仿劳动号子的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大家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努力劳动的情景。设计意图:体验活动把动作、舞蹈、语言和音乐三者密切结合,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使学生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通过手势、体态律动、节奏名等,直觉、直观、  相似文献   

15.
<正>一、教材内容及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贯穿始终,"阿里里"这一彝族民歌常用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作品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6.
目标 :1 随歌曲节奏抖动、拖拉绳子进行玩色游戏 ,感受色彩、线条、节奏、动作之美。2 能大胆创作 ,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准备 :1 活动室四周布置“森林”“草地” ,用宣纸铺成的“小路”一条。2 水粉颜料(红、绿、黑、蓝) ,5厘米左右的棉绳若干 ,调色盘、擦布若干。3 幼儿已熟悉歌曲《走路》(附后)。4 音乐磁带 ,录音机。过程 :1 回忆动物走路的歌词。师 :歌曲《走路》中小动物们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根据歌曲旋律有节奏地说出歌词。)师 :跳跳跳、摇摇摇、爬爬爬、游游游 ,小动物们有节奏地走路真有趣。2 想像动物走路姿态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仿编填充歌词。学习看节奏卡表演歌曲,培养幼儿读节奏卡的能力。 2、根据仿编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3、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正>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年级:一年级教学内容:歌曲《谁唱歌》(教材选自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教材分析:《谁唱歌》是一首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C大调,四三拍,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旋律进行以分解和弦式的跳进音程为主,最突出的特点是第二、第三乐句均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采用了同头换尾式的重复创作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歌词接二连三的问话。歌曲旋律、节奏与歌词巧妙地融为一体,生动形象地模仿了小动物的叫声,情趣盎然,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  相似文献   

19.
每月一歌介绍这首歌曲通过一个彝族少年,对白云和小河吹起心爱的巴乌,借以寄托对边防军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孩子决心保卫祖国的美好愿望。歌曲采用了我省红河地区典型的彝族音调及调式,在塑造儿童音乐形象上作了较大的创造。用“噜哩噜”的歌声模仿巴乌的音响,並以此作为歌名,生动别致而富有儿童情趣。歌曲为两段体(加尾声)结构,A段旋律跳跃、活泼,着力描写彝家少年吹奏巴乌时的愉快心情;B段则在音区、节奏上作了较大对比,突出边疆儿童的热情、奔放。这首歌的音乐语言简洁鲜明,整首歌只用了“5·7·123”五个音,但旋律却丰富多变,优美抒情。  相似文献   

20.
小黑猪     
设计意图 歌曲《小黑猪》音乐形象鲜明,旋律特征诙谐、幽默,有助于调动中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教材分析中,我发现本歌曲前半部分为一句歌词,描绘出一个故事场景,我将之命名为“主歌”;后半部分的歌词以象声词“呼噜”为主,我称之为“副歌”。由于本歌结构上的特殊性,且旋律简单,因此,我把“主歌”部分的教学重点定为歌词与旋律的掌握,“副歌”部分重点定为节奏与音高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