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春节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聊天。爷爷对我说:“咱们一家都姓金,你是老金家的‘小金子’。”我问爸爸:“我是‘小金子’,您呢?”爸爸说:“我是‘小石头’。”我疑惑不解,直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笑着说:“金子原本也是石头啊!很多金子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呢!你是我的儿子,你是‘金子’,那我不就是‘石头’嘛!”爸爸的解释,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我又追问爸爸:“爸爸,那您说,做‘石头’好还是做‘金子’好?”爸爸若有所思地说:“你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谁是‘金子’?”  相似文献   

2.
记得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自由提问。一学生站起来说:“课文最后一句说‘老师,我一定照你的样子去做!’为什么不说照您的意思去做呢?‘样子’与‘意思’有什么分别吗?”这个问题备课时我确实没有考虑到,现在想想,似乎有点区别。我没有否定这个问题,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顺口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是啊,这里为什么不说照你的意思办呢?‘样子’与‘意思’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沉思片刻,有人说:“照您的意思去做就是照您的话去做,照您的样子去做就是学习你的做法,把您当作榜样。”“照着话去做的效果好,还是…  相似文献   

3.
期末考试后,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考得怎么样?”哪知,同学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还行!”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知道你们会说‘还行’,我能不知道你们‘还行’吗?‘还行’、‘还行’,什么都是‘还行’,以后给你们评分写批语时,我都给你们写‘还行’。”老师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试卷返回各班后,老师没有当即发到我们手上。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希望能从老  相似文献   

4.
<正>星期六下午,读五年级的苏斌与读二年级的表弟赵志一起在家里做作业。苏斌想考考表弟,于是问表弟:“‘氵(三点水)’和‘冫(两点水)’有什么区别,你知道吗?”“那你知道吗?”赵志毫不示弱地反问道。苏斌很得意地说:“既然我能问你这个问题,我当然知道答案了。‘氵’和‘冫’都是汉字的偏旁,但是……”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太粗心。写字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爸爸妈妈都为我着急,我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年暑假,我任命你为‘监狱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监狱长’?”真不知道爸爸耍什么花招。只见爸爸把一个硬皮本和一只圆珠笔交给我,说:“硬皮本是你的‘监狱’,笔是你的‘枪’,你要把错别字当‘犯人’消灭掉!”我低头一看,只见硬皮本上写着一行醒目的黑色大字:“错别字监狱”,下面一行小字:“监狱长——樊聚颖”。嗬!爸爸可真“狡猾”,明明是让我抄错别字,还要我高高兴兴地“上任”。有…  相似文献   

6.
我是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的校长。“小朋友校长”的绰号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奇怪吧?“校长”怎么成了“小朋友”?还是让给我起绰号的同学来回答吧———“张校长上作文课,就是和我们一起做好玩的游戏!什么‘广告策划表演’啦、‘上课吃东西’啦、‘克隆动物会展’啦、‘十秒钟的观察力’啦!好玩极了!”“上课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商店看‘橱窗’;去‘肯德基’和‘麦当劳’做调查,到公园里‘官兵捉强盗’呢!”“最最有趣的是,她‘惩罚’‘犯错误’的同学是给他们‘贴胡子’,或者‘一分钟立壁角’,这时,同学们都快乐得发疯……”“所以,我…  相似文献   

7.
初三复习的一次数学测试 ,李莉同学的试卷只答了一部分 ,有些很简单的题目也没有解答。一个品学兼优的同学 ,从初一到初三各个学期都是获优秀奖的学生 ,怎么会这样呢 ?下课后 ,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把试卷往桌上一扔 ,生气地问她是怎么回事 ,李莉同学说“那些卷子我都会做 ,没有不会的 ,做不做有什么用。”我说 :“这些试卷不做 ,怎样面对中考 ,怎样接受中考挑战 ,难道你不参加中考了 ?不想升上高一级学校了 ?”李莉听后也生气地回答 :“考上高中有什么了不起 ,我爸妈不也是读完高中 ,照样在家‘修地球’。再说就是考上了 ,我家里也没有那么多…  相似文献   

8.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9.
脏手妈妈:"瞧你这手,多脏呀!你什么时候看到过我的手像你这样脏?"女儿:"没有,妈妈。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头发与智慧在看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时候,爸爸问10岁的儿子:"你说,一休为什么这么聪明呢?""因为他没有头发呀!""头发与智慧有什么关系呢?""你不是说妈妈头发长见识短吗?"绝对安静老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连落一根针在地上你们都能听得见。”过了一会儿,全班静下来了,一个男生尖叫道:“扔针吧!”“果然”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了。”  相似文献   

10.
“多动症”现在是常常挂在父母和教师嘴边上的一个词汇。我的妻子就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孩子好像也有‘多动症’,你是不是给好好瞧瞧?”我很明确也很温柔地告诉她:“我们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症’,请放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多动症”呢?  相似文献   

11.
<正>“老班,老师让你去拿一下大大大彩布!”“体育委员,数一数今天来上课的人数,然后去拿几根彩色弹力绳!”“我去我去,今天这‘艰巨’的任务就让我去呗!我要去看看叶老师的‘魔法商店’里多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同学们的话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怎么会有玩具,还有“大大大”彩布,这难道是一个“玩具学校”吗?  相似文献   

12.
杨子谦 《作文》2023,(22):17-18
<正>天上有“神马”,地上有“神妈”!我妈会施“奇计”,想知道吗?且看。欲擒故纵我一看到作业,就仿佛病魔缠身。这不,我看到妈妈手里拿着一张试卷,气得要命,只能苦笑。谁料妈妈开口说:“这是给人家‘学霸’豆豆买的,明天带给他。你不用写,反正你也看不懂!”说完,把试卷放在桌子上走了。什么?“学霸”才能做?太小看我了吧!我拿起试卷,瞄了几眼,发现很简单,于是干劲儿十足地开始做起来,就算遇到一些难题,也会冷静思考。我做完试卷,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们的英语老师朱小姐问我们一个问题:“你能拼写出单词‘妈妈’吗?”我们肯定地回答:“当然能。m-o-t-h-e-r。”朱小姐说:“好, 但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整个班级都在思考,然后大家举起了手。露茜说:“M,‘很多’的第一个字母,妈妈给我们很多东西。”汤姆说:“O, ‘老’的第一个字母,当我长大了,我的妈妈却老了。”约翰低声说:“T,‘眼泪’的第一个字母,当我生病时,泪珠在妈妈眼中。”海伦说:“H,‘心’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有一颗慈祥的心。”我说:“E,‘眼睛’的第一个字母,爱在妈妈眼中。”朱小姐说:“R,‘正确’的第一个字母,妈妈总是教我们做正确的事。”这时候,我们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妈妈,我们爱你!”  相似文献   

14.
在大陆境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先例已不可考。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与成语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明目器);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有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然嫁给了…  相似文献   

15.
《小读者》2011,(5):62-62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兴华学校七(3)班金禹丞来信说:“小冰对兔毛毛说:‘现在物价什么都在涨,萝卜涨得更快,要我是你的话,有机会一定会吃的。你怎么这么傻啊.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吃还是不吃,你自己选吧。’”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学郭丹来信说:“小冰拿出10块钱,对兔毛毛说:‘你想吃啥就买啥去吧.我实在是没辙了,你这个做兔子的不吃萝卜还想吃啥呢?”’  相似文献   

16.
做“饿”梦     
晚上,我看了一部恐怖(kong bu)电影,临睡前我担心地说:“该不会做噩(e)梦吧?”妈妈听了,眨了眨眼睛,笑着说:“不怕!我在你床头放一个苹果,万一做‘饿’梦,把它吃掉就不会饿了。”爸爸也跟着说:“我再给你加一盒牛奶,保证你不会做‘饿’梦。”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教授指出:“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这个时期或者未来时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堂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女儿出生那天起,我就准备了一个活页本,给她记“成长日记”。比如,她什么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什么时候懂得了某个道理,什么时候做了超常的“大事儿”,等等。女儿快三岁时,有一天她发现我的本子上写着她的名字,十分惊奇,睁圆了两眼问我:“妈妈,你是在写我吗?”“是啊,是写你呀。”我笑着点点头。“写的什么啊?”她好奇地问。“是妈妈给你写的‘大事’啊。”于是,我边翻本子边念,诸如她什么时候学会自己“创作”故事,哪一次有了好吃的东西懂得与人分享,哪几天做手工造出一艘大轮船,哪几天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听着自己这些“优秀”的表现,女…  相似文献   

19.
胡萍 《教育文汇》2014,(24):31-32
一次,我到一个城市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上性健康教育课。课后,一位妈妈问:“老师,你发现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吗?”她把一个男孩指给我看,这孩子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我注意过他。我回答:“我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问题。”她说:“我的儿子有‘自闭症’!”  相似文献   

20.
李迪 《江西教育》2024,(16):50-51
<正>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学生会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课间十分钟,一个男生跑来说:“老师,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视频,上面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前四个字我明白,是说学习就是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但是‘为道日损’是什么意思呢?为道为什么要‘损’呢?而且视频里的老师说,‘损’到最后,就什么都能明白、什么都能做到了。我不懂……”我惊喜地看着他,笑着说:“问得好啊!这正是我擅长的领域呢!‘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