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良均 《师道》2023,(3):19-20
<正>2021年3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0%。而《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抑郁人数的30%,其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成人水平。  相似文献   

2.
据2021年3月1日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意味着每四个孩子中就有一位受抑郁情绪所困扰.其中,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报告还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仅为20.4%;当出现问题时,只有3...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广泛开展。据全国22个城市协作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2004年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中小学学生行为问题患病率为18.2%,并且主要以焦虑、抑郁等行为的增多为主。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焦虑、抑郁情绪是初发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的青少年运动员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总检出率66.3%,中度以上检出率为16%;男女运动员之间在强迫、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及偏执等因子上分别存在差异和显著差异.在分析造成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后,进一步探讨了帮助他们调节心理问题的途径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掌握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发现,一年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一类结果和二类结果的检出率为40.06%;抑郁量表中度和重度的检出率为18.50%,检出率较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教育部在官网发布,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前段时间,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名为《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提到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牵动着广大教师、家长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神经。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升学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困境,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近年来,初中生抑郁检出率呈不断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体育运动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初中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震后6个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0.9%和24.6%,二者共病为18.5%;女生、15-17岁的学生是焦虑和抑郁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早在两年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座谈会公布的调查结果就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达12.9%,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中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心理问题的约占16%。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5.2%的学生承认在过去一年中有过严重的自杀性行为。“中国没有合格的心理医生。”这话也许有点偏激,但它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越来越需要心理呵护。一个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如果经过漫长的痛苦挣扎,仍然无法获得有效的自我拯救或者他人有效的心理援助,他极有可能采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凸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为了解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性依据。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某交通类高职院校贫困生数据库提供的资料,抽取3个年级2800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几个方面,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6.6%,高于全国大学生20%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心理学会对全国22个省市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生活、学习、工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应性与和谐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陈向军  王晓温 《教育》2022,(14):27-30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教育观念转变等因素的推动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检出率较高,暴露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按照生态系统理论,个体心理与行为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非由单一因素所决定,而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对于青少...  相似文献   

13.
<正>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小组在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39个城市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18000人参加),并根据取样调查结果发布了《2007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城市居民中,15%~18%心理健康状况为"好",65%~70%为"良好",11%~15%为"较差",2%~3%为"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者可能具有轻度心理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差"者可能具有中度甚至重度心  相似文献   

14.
王玉璇 《考试周刊》2011,(14):200-201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报告称,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作者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对淄博市三个地区(张店区、桓台县、淄川区)的部分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可能在心理健康上存在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取在雅礼中学、明德中学和湖南师大附中寄读的150名汶川中学生,运用SCL-90诊断量表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86%青少年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心理障碍,阳性项目检出率为54.37%,远远高于全国常模.根据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机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策略及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干预模式,通过对其中的100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验干预后发现:实验对象在抑郁等6个维度上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黄山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和家庭发展阶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发现:黄山市中小学生父母心理健康的阳性检出率占调查总人数的27.11%;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程度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母的心理健康;家庭发展阶段也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年级越高,父母心理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7.
《学周刊C版》2015,(31):60-61
<正>课题研究中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提供的测量工具《中国心理健康量表CMHI》(青少年版适用于10-18岁)。调查分析学生自评抑郁情绪、问题行为、同伴问题行为、生活事件几个因子,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学生自评问卷测评因子得分解释及划界分(一)学生自评抑郁情绪抑郁得分,得分高于17.12则说明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很严重,低于17.12分但高于3.65则说明这部分青少年可能会不时地出现抑郁情绪,需要及时引导。(二)学生自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了解和掌握赣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MHT)对赣州地区于都、信丰、瑞金、安远、大余、龙南等六县/市300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赣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学习焦虑检出率为67.25%,过敏检出率为31.88%,身体症状检出率为26.2%,自责倾向检出率为24.45%等;此外,女生除孤独倾向外,其它七个方面检出率都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焦虑白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自卑感量表和中学生个性测验量表,调查职业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表明:职校新生心理健康检出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但是有2.6%的学生存在严重或较重的心理问题,其中在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因子上问题相对严重;有1.87%的学生焦虑水平较高;36.5%的学生有轻度抑郁情况,9.9%的学生有中度以上的抑郁;在学习、外表、自敬等因子上有较高自卑的学生均在20%以上.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及个性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职校新生的独立性、幻想性、怀疑性和有效性与心理健康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敢为性、克制性、乐群性、慎密性和稳定性与心理健康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克制性、独立性、有效性、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慎密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319名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了测量,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44%。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恐怖等方面,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恐怖这三个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学校应根据农村中职学生特点来开展心理建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