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代李清照的《漱玉词》四九首,其中提到"酒"的有二十一首;《李清照全集(》王步高、刘林辑汇评)收集六十五首词,其中写到"词"的作品有二十八首。作为一代女性词人,李清照不仅具有宋代文人士大夫"诗酒趁年华"的雅趣,而且其爱酒之深在女子中罕见。李清照的酒词,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显得多姿多彩。本文试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作品,谈谈对其酒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3.
这是李清照为思念丈夫赵明诚写的两首离情词。李清照夫妻感情深厚,别离后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刻骨铭心。离别之怨相思之苦是南渡前李清照词作的主旋律,差不多作于同一时期的这两首词都勾勒了“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香稀少”(李清照《怨王孙》词)的清秋情景,都描绘出闺中少妇“凝眸处,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的重重心事。  相似文献   

4.
精巧———李清照的用词李清照的词语言很有特色。评论者有说她的词语“能曲尽其意”(王灼《碧鸡漫志》)的;有说她的词“善于用浅俗、清新的语句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胡云翼《宋词选》)的;还有说她的词语言“清新活泼,轻松含蓄”,“婉约俊秀”(见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的。我的看法是,李清照的词,其语言形成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用词精巧。以《一剪梅》为例。据元代伊士珍《瑯记》载:“易安结錞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首词表达的思念丈夫之情是极其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故乡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骆宾王故居李塘村。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据说骆宾王在六岁时曾经在这个美丽的池塘边作下了《咏鹅》这首诗。春天,一阵阵微风吹来,水面上荡起层层波浪。  相似文献   

6.
谁的音乐书     
鹅太太在学校不只当校长,还教音乐和舞蹈。鹅太太最喜欢唱的是一首中文歌,就是中国唐朝时一个名叫骆宾王的七岁男孩写的那首《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无疑是一首著名的诗歌,但是关于这首词中的"三山"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该词系李清照在建炎四年(1130年)春"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章安)"时的作品,词中的"三山"应是现在位于台州椒江的"三山",而不是山东蓬莱三仙岛,更不是其他别的地方。她的另一首堪称"咏梅"杰作的《清平乐》,也是作者此行的主要收获之一,写于去章安后,与《渔家傲》构成了颇有意味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8.
易安居士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词不依傍门户,不蹈袭成格,发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宋代词坛上卓然自成一家,有“易安体”之称,如宋·侯寘《孏窟词》有《眼儿媚·效易安体》词一首,辛弃疾《稼轩词》有《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一首。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两宋词家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古往今来的词家对李清照词的论列基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究竟如何看待李清照词的风格和独创性,以及她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关系,这就是本文欲陈管见的一个议题。  相似文献   

9.
<正>人们认识骆宾王,大抵都是从一首《咏鹅》开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么纯粹天然的语言,让七岁的骆宾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但这声名似乎并没有为小骆带来什么好运。他尚年少,身为青州博昌县令的父亲便死于任所,他流寓博山,后来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潦倒寂寞孤苦中度过了早年岁月。骆宾王就在这样寒酸的环境中挣扎成长,为不负父亲为他起名“宾王”的期望,为不负自己满腹的才学,骆宾王前往长安参加科举。  相似文献   

10.
鹅群变阵     
资银 《小学生导读》2008,(Z2):39-39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代才子骆宾王7岁时写的这首《咏鹅》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现在有一道关于鹅的题目,需要动一点点脑筋。  相似文献   

11.
沈亚丽 《学语文》2010,(3):17-18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以下简称“初中语文”)中收录李清照词三首,即《如梦令》(七年级上册)、《武陵春》、《醉花阴》(九年级上册),这三首词是易安居士的代表作,破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无可争议。但细读课本,却发现版本和注释上均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今不揣浅陋,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 (课前播放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MTV,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诗情画意气氛,让学生更易融人词的意境当中。) 这么美的音乐把我们一起带进了课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是什么吗?歌词化用了哪位词人的哪首词?(学生:李清照的《一剪梅》)那咱们一起来背背这首词。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入选新课标教材已经近十年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或两词并重,或一详一略,多是将两首词分开来独立鉴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比较鉴赏,并援引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4.
陈贞  李淑兰 《海南教育》2013,(10):31-33
<正>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为宋词单元,所选的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该词与她的前期词风迥异,并且此词与她的经历遭遇紧密相连,是研究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绝佳切入点。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距离年代久远的宋词接触较少,要去理解词意并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有一定的困难。关键在  相似文献   

15.
对于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传统的看法都把它视为豪放词,本文在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词的确切涵义和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写作主张等综合阐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这首词不应视为她的豪放之作。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的话     
本期刊载的三篇词学研究专题论文,分别采用统计学、传播学等方法,在词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方面,均对学界有一定启示意义。《历代词人追和李清照词的定量分析》论述南宋至清代的追和与模仿李清照词这一文学现象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及《全清词》(顺康卷)的统计,指出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约六百年间,共有53位词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且主要集中在清代顺康时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定量分析,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及其在词史上的影响。《欧阳修词在宋代的传播与接受》一文指出欧阳修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宋代以歌妓为中介的口头传  相似文献   

17.
作为婉约派词宗,李清照总是因为婉约的风格而为人熟知,脍炙人口的词篇有《醉花阴》、《声声慢》、《一剪梅》等,但她词中的豪迈色彩却被婉约风格的巨大光环遮蔽了,本文以李清照的三首词为例分析她词中的豪迈色彩,试图全面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其人。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才女,是宋代“自成一家”的著名女词人.考察《李清照集校注》,其词作43首,“玉”这一意象及与之接近的词出现了三四十处,由此探讨李清照词的玉性特质不失为一种新视角.综观易安词,不止意象,其语言、情思、词境均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玉性特质.换言之,玉性是李清照其人的写照,也是其词的本色,易安词亦因其独具魅力的玉性美而独步千古,流芳后世.  相似文献   

19.
“不知蕴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漱玉词》中咏梅的名句。李清照平生著作甚丰.其咏梅词虽只9首.但却曲尽梅姿之妙,梅香之幽,梅骨之傲。  相似文献   

20.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否李清照作品,历来争论不断,难以定论。王学初先生在《李清照集校注》中说:“此首别作苏轼词,见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下又作无名氏词,见《花草粹编》卷一、《续草堂诗余》卷上、《古今词统》卷四、《古今诗余醉》卷十二、《花镜隽声》卷七、《诃汇》卷七、《同情集诃选》卷四。别有误作周邦彦词。按一九五九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学史》第五编第四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