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板桥的研究历来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奇怪的是,对板桥的研究更多的是局限于诗文研究,对其《道情十首》的研究涉及颇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其没有研究价值,由《郑板桥集·小唱》后面的跋所叙:“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可见,对此精心力作有探讨之必要,现从其摄取佛道思想之形式、内容和风格三方面来阐述其与佛道思想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2.
禅宗作为唐以来佛教的主流,其传播充分利用了佛曲俗化中俗曲的力量。禅宗极其重视俗曲的开悟功能,还积极从事俗曲的创制,进一步促进了佛曲的俗化。敦煌经卷与禅师语录中的禅宗俗曲在体制上有只曲与联章体两类,它们的运用主要是上堂开法,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典型形式:上堂——曲、舞、(偈赞、机锋、棒喝)——下堂,充盈着音乐文艺的运用。从俗曲可以窥探到禅宗的世俗性特征与音乐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4.
陇东道情皮影优美独特的道情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喜爱。陇东道情皮影戏的民俗功用是其发展存在的动力,在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音乐学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聊斋俚曲道教熟语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俚曲是明末清初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作曲牌。其所包含的近300条熟语中,与道教文化相关者不乏其数。择其要而释之,既有助于分析聊斋俚曲的艺术特色,又便于把握蒲松龄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6.
诗人并称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形态,在清代尤为繁盛。一方面它在清代文献资料,尤其是诗话、总集中被大量记载,堪称清代文坛掌故的热门话题之一。另一方面它在清代二百六十余年间层出不穷,地域分布也颇为广阔,其密集程度可谓远超前代。清代诗人并称群体的繁盛,反映出它具有中国古代诗人并称群体的“集大成”之势,就其研究价值而言,可由此开辟清诗研究的一个新角度。  相似文献   

7.
试论晚唐咏史诗的悲剧审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晚唐咏史诗的空前繁盛不仅是晚唐特定的时代特点所致,也与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形成的诗人的悲剧性心态有关。文章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晚唐咏史诗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扬州是元曲繁盛的地区之一。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拟就元代扬州戏曲歌舞表演活动的概况,作出勾勒。  相似文献   

9.
在资源评价中,模型的构造与指标的设计及其权重的确定是同等重要的。资源评价模型的构造必须考虑指标对系统影响的大小,即权重的确定。本文根据模糊数学中关于二元比较相对法的基本原理,提出资源评价中权重确定的模糊有序二元比较法,并成功应用于晋北某地金矿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科幻小说在19世纪40年发展到了"黄金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爱德华.史密斯的太空科幻小说和罗伯特.海因莱恩的军事科幻小说。这两类科幻小说突出渲染恢宏壮观的战争场面,与9/11后美国掀起的反恐战争热潮相吻合,因而在21世纪的美国繁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戏剧远祖为原始歌舞,自优孟以来经汉魏与百戏合,经隋唐与歌舞大曲、说唱、参军戏、唐杂剧合。到北宋形成宋杂剧,确立了“戏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赛戏是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古老奇特的剧种。它是由民间祭祀、广场社火、舞台表演、民乐吹奏、说书讲史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型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赛戏退出了舞台,趋于消亡。但它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武术与戏曲结合的历史梳理入手,对沧州武术戏的起源和原初形态进行考察,总结了其原初形态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侠义精神是武术戏推崇和宣扬的重要价值取向;沧州尚武的地缘文化造就了武术戏戏武结合重在武的形式特征;在唱腔与乐器配置、服装与器械使用、递帖与剧目搬演、互动与传承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浓郁的武术文化气息和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几度辉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进入新世纪,传统戏曲在剧种、演员、剧目、观众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危机与转机并存。必须在遵循戏曲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推陈出新,争取国家扶持,积极推广普及戏曲。  相似文献   

15.
明代前期八个皇帝尊孔崇儒、大力提倡理学,可谓一以贯之,因而确立了理学的独尊地位。尽管某些理学家参与戏曲创作,剧中歌功颂德,宣扬封建伦理,但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开始重视经世致用,对戏曲中歌颂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不无促进作用。明代前期理学家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些许否定与其时戏曲中所流露的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也有一致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不以炎凉待人与明前期戏曲对世态炎凉的揭露不无相合。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影响亦非仅只负面或仅只正面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6.
青阳腔是安徽第一代影响全国的大剧种,在中国戏曲声腔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传播乃至衰落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审美及文化心理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文章从青阳腔的形成、艺术特点、发展阶段及历史地位等四个方面对青阳腔的兴衰流变作一考察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元曲中有许多词语,为当时的方言口语,释义时若稍疏忽,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讨论《汉语大词典》所收元曲词语释义存在的问题,以补辞书之疏漏。  相似文献   

18.
明代戏曲创作,是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又一高峰,它的戏曲思想以教化论和主情论为主,其流变大致经过了教化论的高扬——教化论的极致表达——主情论的提出以及对教化论的反拨——主情论的泛化与恶性张扬——向教化论的适当回归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河南传统武术与戏曲文化是该地区历史悠久、内涵广博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全面整理田野采风资料与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河南传统武术为该地区戏曲所吸收、借鉴及武戏兴盛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从"悠久的百戏陈杂传统";"突出的‘花部乱弹’特征——民间性与大众化";"消费市场的特殊爱好";"河南深厚的传统武术底蕴与多样的形式与流派"四个角度入手,具体分析该地区武戏兴盛的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