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藏传佛教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审美艺术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较高、藏传佛教文化的神秘和复杂等特点,它赋予以巴尔虎蒙古族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文化为主打品牌的呼伦贝尔文化旅游资源以深刻的旅游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康巴藏区拥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以神山圣湖和寺院寺庙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资源,也有以藏传佛教仪式和节日庆典为代表的参与型旅游资源,还有保健型旅游资源及购物型旅游资源。然而,藏传佛教是一种脆弱的"活体文化"。因此,康巴藏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应采取保护性开发,使其在促进康巴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让康巴藏区文化精华得以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甘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定位为藏传佛教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历史古迹文化等五个类型。甘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应从突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挖掘和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和创立文化旅游联合品牌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甘南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定位为藏传佛教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民族风情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历史古迹文化等五个类型。甘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应从突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挖掘和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大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区域旅游合作和创立文化旅游联合品牌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境内具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都独具特色,但现在仍然没有开发出来,使得呼伦贝尔市的旅游仍处于粗放式开发,民族文化含量较少.本文仅从呼伦贝尔民族体育旅游的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开发对策等入手,探讨呼伦贝尔的民族体育旅游的产业化开发,希望能为呼伦贝尔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藏区作为一个热点宗教旅游区,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藏传佛教既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又对整个藏区旅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藏传佛教文化的讲解中,导游必须全面掌握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技巧,满足游客心理上对藏传佛教神秘性的探奇。  相似文献   

7.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古老的羌族释比文化、红军长征文化等。这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引起了人们对文化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重视;但文化旅游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提出了如何使开发和保护与和谐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是我国甘南地区最主要、最普遍的宗教,信徒众多,是一种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其神圣的感召力、神秘的吸引力和强烈的新奇感而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拉卜楞寺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活动中心,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然而旅游发展状况与高品位的资源极不相称,目前旅游活动项目较为单一,还停留在大众观光阶段,游客对宗教的那种特殊、强烈的新奇感和参与欲望难以得到满足,对宗教情感方面的诉求很难实现。本文从介绍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特别是宗教节庆活动入手,指出深度开发和大社区的旅游开发理念,设计能让旅游者亲临其境、亲身体验藏传佛教文化的旅游项目,并提出如何就旅游开发与寺院方协调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呼伦贝尔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更好地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形态、民族信仰、马背文化、游牧文化、宗教文化等民族文化,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市场研究,发现市场上旅游纪念品的问题和设计不足,以民族为背景提出呼伦贝尔旅游纪念的创新设计概念,充分挖掘呼伦贝尔旅游纪念品的造型元素、色彩元素、民族符号元素等文化要素,使民族精神充分融入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的特征,利用地区的异质文化,满足旅游者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发掘呼伦贝尔旅游文化的特色,强化文化对呼伦贝尔旅游业支撑作用,可使呼伦贝尔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晚清时期开始,内蒙古地区的蒙古人便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的主张,到民国时期,无论是僧俗封建主,还是知识分子,对藏传佛教的负面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蒙古人通过对藏传佛教的限制与改革,改变了过去喇嘛只读藏文经卷,不识蒙文,不能阅读蒙文书籍的尴尬境地。同时,在黄教仍拥有一定影响的地区,通过政府的限制与改革等措施,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有效控制了喇嘛人数,加快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衰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蒙古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乌兰夫全面、正确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在主持内蒙古社会改革中,采取慎重、稳妥、宽容的办法解决了喇嘛和庙产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藏传佛教以适应社会、民族繁荣发展的思想并付诸实施,使这个过去被统治阶级利用来统治蒙古民族的精神工具、消极力量,变成与社会、民族的繁荣发展相适应的积极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3.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旅游的生命源泉和精神内核。依据文化空间理论,可将内蒙古划分为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部尔多斯、阿拉善等5大草原文化旅游区。在每个相对独立的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内,旅游文化的分布都是非均质的,文化特征及影响力也呈不均匀态势。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形态可以从物质维度、时间维度和区域堆度3个层面来分析,时空演化呈明显的扩散性特征。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空间呈多区域分布、多中心布局、各区域相对独立、分区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莱青”是内蒙古东部地区类似于巫师的宗教中介人称谓。其主要职能为驱魔医病,基本活动方式与蒙古博相仿。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科尔沁及周边地区。“莱青”有蒙古博、“喇嘛博”、衰退的“古尔塔木”等不同解释。笔者释其为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在与原有蒙古博教作斗争过程中,为取代其功能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喇嘛”,是藏传佛教与蒙古博教整合形成的复合文化体。其乐舞也就具备了两种文化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部分高校采用的方式与方法不合理,导致出现了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的情况。因此本文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文化产业从自发出现到自觉发展、再到加速运转的整个进程中,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相关政策一直是推动与促进各地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证。内蒙古文化产业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政策与产业发展背景下起步与发展的。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自身的资源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足之处依然明显。内蒙古文化产业应凭借后发优势,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教训,规避风险,少走弯路,依托国家关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刚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问寺是专门学习喇嘛教教义和研究喇嘛教修持的寺庙,与政治的联系不甚密切,培养了大量的学僧、医僧以及密宗修持者。内蒙古地区有多座学问寺,如包头市的五当召、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和查干敖包庙等,本文对几座著名的学问寺作了概述,阐述了学问寺的教学特点,并论述了学问寺对内蒙古社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存模式;然而,全球宗教的世俗化必然波及沉寂千年的藏传佛教文化系统。本文从宗教道德、宗教情感、以及宗教信仰形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世俗化发展的藏传佛教,立足文化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社会功能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倡导,更多学者开始草原文化研究,草原文化是推动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渠道的发展并通过对草原文化驱动下的典型企业如草原豆思、小尾羊、蒙牛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内蒙古也需要加强加快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并从加强文化产业链企业的协调带动、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建立主题公园、构建文化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等为促进内蒙古实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