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婷婷 《小学生》2023,(5):154-15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文化,并运用观察法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情况,这样能总结出挖掘古诗词文化元素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分析用典意图、填补艺术留白,有助于学生捕捉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并进行深入探究。组织展开专题活动和拓展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抓住文化意象,解读其中隐藏的情感;指导学生开展读写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提升价值观念,能帮助他们实现文化自觉。这些方法都能体现出文化浸入,有助于学生挖掘古诗词中蕴藏的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构筑言德同构的识字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掌握文字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道德和文化修养。通过分析汉字结构体会汉字文化;还原汉字图形联想中国文化;表达识字感受,演绎生活图景;对汉字进行个性化的解释等方法都能构筑言德同构的识字课堂,让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3.
李瑛 《教师》2020,(3):36-37
立足能力素养培育的语文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侧重点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培育中,要突出学生口头训练与情感表达;在思维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在文化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开展成语教学,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语作为我国语言文化的结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成语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带有文化色彩的语言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不能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有逻辑的语文框架。但是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受限于课本,所以通过阅读去有效地拓宽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教师注重对于知识的记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需要改变方法。据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发挥出阅读教学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本就是一门带有艺术色彩的学科,并且也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审美观的教育重点,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让学生能较好地感知美。本文重点论述电教多媒体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至关重要的科目内容, 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小学 语文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求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之外,往 往还要求能给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足的重视,究其原因主 要是因为,通过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 习语文的主动性,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充分 的提升。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 养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俞漪 《学苑教育》2023,(11):39-41
中华上下五千年求索,历经艰难险阻,沉淀出无数优秀传统文化,贮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珍藏的瑰宝。尤其是对于正在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更是能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寻汉字秘密,培养爱国情怀;传承“守正创新”,培养良好情操;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良好品德,将德育教育的概念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既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同时还能提高小学语文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词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习古诗词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还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此,教师要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情感与内涵的升华,让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骏 《亚太教育》2020,(4):111-111
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君子气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文教材渗透、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以及结合现实生活解析传统文化内涵三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科目,对于小学生来讲有着充分的教育和启蒙作用,学生在孩童时期学到的知识或者教育在一生的成长中都是大有裨益的,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根、魂,中华上下文明五千载,正是有了传统文化为根基,才能让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强大,所以在小学时期,学生受到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从小就了解国家发展脉络,学习祖国优秀历史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还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方面,致力于探究如何发挥出传统文化最大价值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能给当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2.
马晓明 《小学生》2024,(3):19-21
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地区地域性文化的精华,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将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涉及家乡文化的特色资源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提升教学效率。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乡土文化缺失的现象。文章浅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的价值,探讨了乡土文化缺失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渗透策略,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气息,让人倍感课堂的厚重;变换多种方式,使学生能体味词语的深刻意味;课堂中毫不掩饰的爱的情怀,让学生懂得爱满天下;互动亲切的课堂,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7):23-24
小学语文在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期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观念及三观价值。本文首先针对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意义做出简单阐述,再对传统文化在诗词阅读、习作教学中的渗透为展开,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能引导学生向善,抵制社会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是语言性学科,其中诗歌、散文等也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成红美 《成才之路》2010,(27):19-20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丰富的遗产,带有中华民族的色彩,是我们民族祖先历代的积累,值得后人学习、传承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让学生受到熏陶,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树立起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骄傲感。本文试从以个几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对小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逐渐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有必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受启蒙教育,各项素质和品质尚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科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本文立足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意义的分析,就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其具有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小学语文中加入古诗词,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将古诗词更好地传承下去。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进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9.
贺琳 《教书育人》2020,(4):57-57
组织经典文学诵读活动能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诵读效率,要建构特色课堂,组织学生参与故事诵读、层递式吟诵、专题诵读等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并能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联系学生与教师的纽带,能丰富课堂教学,有效带领学生融入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时期,课程改革更注重为学生提供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必然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