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听魏书生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一上课,全体学生埋首沉默。魏老师很淡定,让学生猜:你猜我会上哪一课?学生们抬起了头。一个女孩子还俏皮起来:"谁知道你上哪一课,我们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魏老师说:"可你们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啊,你自己选择上哪一课不就结了?"有学生表示:"课本目录十八个题目,哪里猜得着?"魏老师问:"那最多会猜几次呢?"学生们明白了:最多十八次。于是学生们开始了自主"选课",民主表决后,高高兴兴、心甘情  相似文献   

2.
课堂问答     
下午第一节课是历史课,老师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唾,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教书以来,有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究竟怎样能将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呢?2014年9月,偶然听了九原区尚飞老师一节《倒数的认识》,让我顿时耳目一新,仿佛找到了方向。这节课上老师只说了三句话:"同学们,昨天预习了倒数,现在把你的想法和组内成员交流,整理思路,派代表展讲。""请同学们对他们组的展讲进行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一个组上台展讲,其他组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品德与社会"课,为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这节课由学生主讲.王赛负责播放课件,晗口则煞有介事地站在前面,俨然一个小老师. 他操着东北味的普通话开场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快乐>这一课.谁来说说你生活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面对这千篇一律的小结提问,"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面对学生那一成不变的套话回答,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期待.堂小结的"一贯认识.  相似文献   

6.
今天上午第一节是三井老师的课。三井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格尔木还没有来,就问他的铁哥们龙飞:"格尔木怎么没来?"龙飞说:"今天早晨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三井老师问:"他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呢?"  相似文献   

7.
听过这样一节有"创新意识"的课. 那节课讲屈原.老师的讲解优美极了.临下课,他动情地说道:"屈原就这样去了,他投河溅起的浪花,千百年来打湿了人们的心.有人赞美他死得其所,有人批评他自寻死路、于事无补.那么亲爱的同学,你怎么看呢?"顿时学生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9.
《课外阅读》2008,(5):1-1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扫视着同学:"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地回答:"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相似文献   

10.
上完上午第二节课,我从教室走出。刚走了没几步,班里的几个学生就从后面追上来,不停地问:"老师,下节上什么课?"我随口答道:"音乐课。""耶!"几名学生兴奋地蹦跳着跑回教室。下午,我刚签完到出来,又有几个学生围过来问我:"老师,下节上什么课?"我一听就感到奇怪了,明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听了中心校五年级的一节语文研讨课《范仲淹的故事》,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课后,与会老师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主要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了解了陈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的设计意图,另一方面总结了各位老师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陈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以"范仲淹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他做了什么?"的问题细读品悟课文。这样直接而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11月26日上午,王国芳老师教学专场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新课讲授中拉开帷幕。这节课显示了王老师的沉稳和深厚,体现了他的精致和高深。这恰恰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常规课堂带给青年教师最好的启示,也是对年轻教师一次最好的"文化传播"。这节课的设计以及课堂的展示,体现出四个特色。一、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在知识生成中传"承"上课伊始,王老师运用我校参与太空授课的一则视频,并抛出问题:"太空授课直播对我们春晖中学有何意义?"这样就很贴切地引入这节课的正题——"文化传播"。王老师紧接话题,设置了一个"生活感悟"环节,让  相似文献   

13.
黄良春 《教育文汇》2012,(11):44-44
这一天是学校的公开教学日王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四年级数学研讨课。他的教学内容是让同学们计算一道除法算式题。王老师让A同学口述,他一边板书计算过程一边问:"有没有其它答案?"B同学立即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答案。"B同学在叙述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减法错误。这样的错误虽然在四年级学生中极为少见,但王老师仍语气平和地说:"你又粗心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再现】新学期,我听了五年级一节数学课,授课人是新参加工作的小老师,内容是《循环小数》。课始,老师声情并茂地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循环小数"。接着,教师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感知"循环""无限"等概念;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教师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70.7÷33=这两  相似文献   

15.
[课例] 学习完了<称象>一课,老师布置完课堂练习,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懂,可以提吗?"老师说:"可以."男生站起来说:"对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那些大臣都没办法,曹冲才7岁却想出来了,他真那么聪明吗?我有点不信."  相似文献   

16.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来了,但他并没有带书。见他站在讲台上半天不说话,同学们一边笑一边诧异地望着他。老师扫视着大家,说:"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4日晴自从我们上了《科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师表演的一次"气功"。刚开始教我们《科学》课的是林老师,林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一天,又到《科学》课了,只见林老师拿着两本书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他大声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这节课,先让同学们来看我露一手‘气功’给你们开开眼,怎么样?"同学们齐声欢呼着大声喊着:"好!"然后,个个目不转睛地瞪着讲台上的林老师。林老师拿出两本书,说  相似文献   

18.
课上,老师提问。一个孩子,一开始答不出来,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结结巴巴地答完了题,但回答是错误的,惹得其他的孩子们哄堂大笑。老师和蔼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要笑别人,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等一等,帮一帮他,小朋友能做到吗?"小朋友齐声回答:"能!"孩子终于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孩子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堂课上,老师时时不忘提醒:"不急,孩子。""孩子,慢慢来,想想好。""我们等一等他。"  相似文献   

19.
李培林 《江西教育》2012,(11):26-26
<正>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合并同类项"这节课,为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这节课共安排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创设,教师指着讲桌上凌乱的几本书、几本本子、几支笔,说:"谁能帮助老师把讲桌整理一下?"在两个学生按不同方式摞放好后,教师接着问:"哪种方法比较科学,为什么?"引导学生初  相似文献   

20.
一、设置情境师:同学们,开学第一课,本来计划按部就班地上这节课,但一件事的突然发生,让我改变了原有的计划。这是老师前几天记的一则日记。生死之间孩子在无助地哭喊:"妈妈,你怎么了?"母亲毫无应答。后来才知道,她再也不能听到自己宝贝的声音了,她再也不能抱抱自己亲爱的小宝贝了。我问120急救人员:"人能抢救过来吗?"得到一句":人已经没了,怎么救?"我哽咽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刚刚看到她把儿子带下车,却因包被门卡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