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书如登山,如品酒,如雾里看花,月下赏美人,书犹药,可以医愚,前人之述多矣。但这似乎是旧时代的事。人的心理上,旧的,总是美的,“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因为已流逝。已错过,或者根本未曾经历过,旧的才新鲜,才富于审美刺激,挑逗想像力的神经。  相似文献   

2.
如果不是看过来伟的性情字,你很难想象写这样字的人会和事务繁忙的两份杂志的主编联系起来,他同时还担负着《读书》、《竞争力》、《爱乐》等刊物的经营。来伟的他的书里,谈古典音乐,谈学,谈建筑绘画,也谈朋友,谈自己,谈情趣,谈时尚,谈吃喝……  相似文献   

3.
8月15日,记者约好在三联书店二楼咖啡厅采访沈昌文先生,没想到巧遇丁聪夫妇。丁聪先生是在老伴的陪伴下到编辑部拿稿的。很难想象,一位年届九旬、重病缠身的老画家,现在还在给一本杂志画版式。32开配一副图的封面,简洁的版式,还有每期必有的一两副漫画,读书的标准像25年不变,就是因为有了这“从一而终”的丁聪。为读书作画是丁聪生活里一桩顶顶重要的事。他盯稿子盯得很紧,稿若没按时来,就急得亲自到编辑部去取。这位抗战时就开始漫画创作、并曾在香港创办《良友》杂志的老画家说,他真的“欢喜这份工作”。不变的丁聪经历了《读书》的好几茬…  相似文献   

4.
“你现在还看《读书》吗?”当这样的话成了老读者间的寒暄,对“那时《读书》”的怀念就漫卷而来  相似文献   

5.
不论你是在学校读书还是在公司做事,不论你是手握大权的领导还是普通的百姓。甚至不论你是大款还是打工仔。如果你不打算把读书当作一件重要的事对待,本文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真的愿意读书的话,我认为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认真读一本难书。首先,我们要说说“认真”二字。在这日益繁忙的社会里,认真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谁愿意“认真”呢?学  相似文献   

6.
有一条规则最近几年正在中国电视界悄悄流行,这就是电视栏目的“末位淘汰制”。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去年下半年《电视你我他》栏目被通知取消,就是因为收视率低。央视2005年第三季度节目收视率报告也显示,《华夏文明》和《地球上的故事》因连续两季度处于最低排名而遭淘汰,《军事天地》、《让世界了解你》、《电视诗歌散文》、《文化访谈录》、《小崔说事》等栏目,因收视率降低被“黄牌”警告。嗬几年《读书时间》、《朋友》等栏目停播,也是收视率惹的祸。据说这种“末位淘汰制”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因此,全国各地电视台竞相效仿,制片人如坐针毡,难以安宁。这种简单的处理栏目的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蔡瑞华 《视听界》2010,(2):89-91
自1996年央视开办《读书时间》栏目,国内电视读书节目经历过“干树万树梨花开”的辉煌,终究逃不过“聊聊落落数点星”的低谷,目前,仅存5档:央视10套《子午书简》、河北卫视《读书》、北京电视台8频道《悦读会》、北京电视台3频道《非常接触》以及广西电视台生活频道《读书时分》。  相似文献   

8.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9.
黄强 《新闻窗》2011,(6):73-73
一个电视台,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栏目,很难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也很难锁定你的频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品牌栏目就是一个电视台的象征,比如一提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就知道是中央电视台;一提到《快乐大本营》就知道是湖南卫视,这些品牌栏目为电视台赢得了收视率,  相似文献   

10.
1979年4月,《读书》石破天惊地打着“读书无禁区”的旗号创刊了。《读书》编辑沈昌文和陈翰伯、陈原、史枚等人,谨奉“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的办刊宗旨,力将《读书》做成“知识分子的高级休闲刊物”加之《读书》作者如丁聪、王蒙、费孝道、金克木、董鼎山、刘晓枫、辛丰年等国宝级学者参与,《读书》在当时延续了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梦想。  相似文献   

11.
左林  鲁红 《新闻前哨》2011,(12):36-38
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翻开《影集》,《收藏》《脸谱》,在《城事》里《行走》《读书》《寻味》;和《他她》《对话》,用《汉腔》《讲述》《生活家》的《市井》《故事》、《家事》和《网事》,《顶热帖》《晒生活》为的就是《图开心》;《连载》《幸福时光》,《男说女说》你的爱情是《向左向右》,让一对对《欢喜冤家》《全城热恋》,  相似文献   

12.
邬和镒 《图书馆论坛》2000,20(3):92-93,95
“中国名人读书生涯”丛书,已出版《毛泽东读书生涯》、《鲁迅读书生涯》、《胡适读书生涯》等11本。这套丛书属传记类,一般来说,侧重写传主读书、治学、著述及其方法。但人生道路不同,更兼“文无定法”,故传主生活经历的取舍、写书方法的采用不尽相同,多依传主的实际情况而定。人,不能离开社会,他必须在当时的社会中走过,故翻阅这套丛书,不但能了解、认识传主(尤其是他们的成才之路),而且能学到许多近代现代历史知识,十分有益。《康有为读书生涯》(黄正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万字)和《孙中山读书生涯》(张笃勤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  相似文献   

13.
澧人 《中国编辑》2004,(2):58-60
1998年春,经王平先生介绍,我得以读到几本《书屋》杂志,并立即被她所吸引,可谓“一见钟情”。以前.我在大学读书期间,看了很多学报上“八股”昧甚浓的高头讲章。说老实话,如果不是出于功利目的,我对这些文章很难产生阅读的兴趣。与之相比,《书屋》以其清新的文风和鲜活的思想在读书界独树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态度     
关于读书,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态度。有人说,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那么见仁见智,是恭敬还是轻慢,基本上只能悉听尊便。不过,话说回来,既然要读书,文本还是第一位的,就算是六经注我,也不好视六经为无物,不然,有“我”就好了,干六经何事?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多少得对你选择的书有点尊重,即使是创造,也不好天马行空地过于豪放。  相似文献   

15.
庞海音 《出版科学》2016,24(5):78-81
《读书》杂志曾经是当代人文知识界最具有影响力的老牌杂志。共同的文化理想将当代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的全部精英汇聚于此,成为当时思想文化界的重镇,构建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论坛和宝贵的知识分子言论空间。《读书》的作者群体经历了学术与思想的分化、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的分化以及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论争,最大程度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特征与知识分子的思考轨迹。  相似文献   

16.
由南京大学图书馆程章灿、史梅主编的《书房记》,汇集了“上书房行走”专栏中40位南京大学教师、学生、校友以藏书、读书为主题的自述文章,试图展现其“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当代校风精神,尤其是“藏书为文,读书究学”的学人品格。文章通过介绍《书房记》的编选及其内容梗概,探讨了当代南京大学学人藏书治学、捐书为公、读书养性三个方面的特质,阐发了新媒体的阅读推广形式、作者们的读书经历和所拟“阅读推荐书目”,以及在当代高校阅读推广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于丽娜 《大观周刊》2010,(40):17-17
她的QQ头像是个小小熊。于是,我就叫她小熊喽。 前记 熊熊真是个很耐人寻味的人。 我不再试图了解她了。有的人生来心就和海底一样,你很难觉得可以望上一眼。但是对于朋友来说,这根本什么都不会影响。因为我们不需要了解。  相似文献   

18.
“杀怪、装备、升级”的泡菜模式网游让你厌倦?规则复杂难懂的D&D游戏让你抓狂?那么《洛奇》就是一个出口,在这里的所有经历,对每个参与游戏的人来讲绝对一生难忘!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几年前在日本国内引起轰动的《你的名字。》(2016),还是最近上映的《天气之子》(2019),新海诚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世界系"类型的故事,尽管这一类型的亚文化作品早已不像21世纪初那样流行。在这里,关于"世界系"。  相似文献   

20.
我对童年的记忆是一种田园牧歌似的朦胧感觉:阳光穿过菩提树叶子的间隙照进我家的客厅里,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或者是在店里干活的某个人总是在我的身边,不时过来抱抱我,或者给我一块糖果哄我安静下来。家里人常说我小时候是个很乖的孩子,我的政敌们恐怕很难相信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