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君 《文教资料》2005,(32):121-122
一篇文章,如果语言优美,用词精当,那就有美感;相反,如果语句不通,用词不当,词汇贫乏,那读者就不会喜欢。一篇文章,怎样才能使语言亮起来而有文采呢?下面提供几种方法:一、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如果所表达的对象比较实在,比较具体,就设法使之“虚化”,写出它的意义,写出它的韵味,写出它的情趣。例1女儿是父母的一部作品,不求妙笔生花,只愿质朴天成。“女儿”是实在的,可感的。将之比喻为“一部作品”,进而以“不求……只愿……”的取舍句,推出“妙笔生花”和“质朴天成”这两种评价,如此虚化,就使语意升华了,情趣、韵味显现了。同样,如果所谈论…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散文”: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随笔、杂文、特写等.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合格的散文定义,它部分指出了散文的“外延”,而没有揭示散文的任何“内涵”.散文比较尴尬.小说可以有叙述视角、叙述者,可以有“人物”“故事”“环境”等三要素;戏剧可以有戏剧冲突、情节突转;诗歌可以有韵律、节奏……散文呢,散文有什么呢?有“形散神不散”,我们一直这样习惯性地指称散文的特点.但小说的“神”能“散”吗?诗歌的“神”能“散”吗?小说、诗歌的“形”就整齐划一吗?看来,“形散神不散”并不是散文的专利.那么,散文究竟有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并非戏言     
《师道》2003,(12)
就算你是假文凭我也不查!———某报业务副总编辑在招聘记者时所说。他还强调,“我才不管你什么文凭,我要的是会写文章的记者。博士也好,小学生也好,考试和三个月试用期证明能写出好文章,我就聘你,写不出来请你另谋高就”。关于人生的内涵,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是这样说的:“人生是指人的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但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却被表述为:“人生就是人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一曰“生存”,一曰“表演”,中西不同的文化色彩可见一斑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照料自己。他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以其动人的描写打动了千万读者,他们的文章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呢?关键是他们抓住了事物的特征,运用了恰当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真情,我们如何写出一篇优美的景物作文呢?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在《现代散文导论》中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的美,要算他了。”的确,读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来品读《绿》中的一段,从他的优美文笔中领略梅雨潭那令人惊诧的醉人的绿吧。  相似文献   

6.
“高人”     
我们班有一个人,乃是高人中的“高人”。其实他长得不高,相反的,他十分瘦小,一张圆脸上两只小眼睛隐隐约约透着诡异的光。虽然其貌不扬,但他本事可着实不小。下面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收集的“证据”。“高人”文字水平特高,长大了一定可以去编辑最新版的词典。他现在就已经开始积累自编词语了。例如“前走后拥”,这个词语你一定没见过,因为这是他刚编出来的。这词语啥意思?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向他请教,他也缄口不语。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吧:前面有人走着,后面有人簇拥在一起。不过这个词语肯定跟“前呼后拥”有关。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李林 《吉林教育》2004,(10):32-32
许多人往往觉得鲁迅的东西读不懂,是“茅坑里的臭石头应该搬掉”。但我们知道若与大师搏弈往往遭到拒绝不是因为人师的水平糟糕,而是我们还没有与大师对话的资格。同理,否定鲁迅先生不是不可以,但这还只是那些能够和鲁迅对话的人的权力。因此,读鲁迅的杂文也好,散文也好,尤其是读小说和散文诗,都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不断提升我们的欣  相似文献   

8.
再试一次     
在学校里,凡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摇着头说他是自甘落后。我们知道他天性聪明,至少别的同学能学会的,他也能学会。但是他却拒绝努力,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鼓励也好,批评也好,他都无动于衷。一天课后,我找他谈话,告诉他:“你这次考试又是一塌糊涂,看来,只能给你不及格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没什么可说的。”他往椅子上一靠,脸上露出嘲笑的表情,无所谓地说。他这么一说,我失望至极,只好挥挥手,让他走。他转身迈着轻松的步伐,潇潇洒洒地出了办公室。“天呀!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他难道就这样自暴自弃下去了吗?谁还可以帮这个孩子一把?”…  相似文献   

9.
再试一次     
在学校里,凡是教过他的老师都摇着头说他是自甘落后。我们知道他天性聪明,至少别的同学能学会的,他也能学会。但是他却拒绝努力,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他鼓励也好,批评也好,他都无动于衷。一天课后,我找他谈话,告诉他:“你的这次考试又是一塌糊涂,看来,只能给你不及格了。你有什么要说的吗?”“没什么可说的。”他往椅子上一靠,脸上露出无所谓的表情,若无其事地说。我听了失望至极,只好挥挥手,让他走。他转身迈着轻松的步伐,潇潇洒洒地出了办公室。“天呀!这孩子怎么能这样?他难道就这样认定了自暴自弃吗?谁还可以帮这个孩子一把?”我不…  相似文献   

10.
正亲爱的同学,如果你喜欢读优美的童话,一定知道他们:乌丢丢、小绿人、影子人;如果你喜欢读优美的散文,做一片美的叶子、和树谈心、寻找幸运花瓣儿……一定是你向往的事;如果你喜欢读优美的诗歌,你一定也寻找过春天的消息、鲜花和星星,愿太阳长上翅膀,把光和热送给所有的人。这些优美的文字都出自作家金波之手。你一定好奇,金波是真名还是笔名?现在他在干什么?他怎么能写出那么多迷人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跟金波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1.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12):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 诗人,可是他的 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 了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 算他。”(郁达夫《中国新文学 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那么,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到底有什 么样的“文章之美”?让我们 一起从他的散文中加以领会。  相似文献   

13.
散文要写出诗意。这是许多散文家的共同的创作经验。高尔基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诗”(《回忆高尔基》)。鲁迅把他的《野草》称为“散文诗”,很好地说明了散文与诗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精髓和神韵是立意。立意的起点决定散文品位的高低。朱自清站在圣洁高尚的起点上,写出了一组超凡脱俗,格调高雅的优美散文。  相似文献   

15.
初学写作的朋友,往往在下笔时会感到材料积累不够;或者即使有比较丰富的生活材料,也不能写出优美生动的文章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不会观察。大家知道,写作过程一般包括搜集材料、谋篇布局、文字表达、修改定稿四个阶段,而这其中“搜集材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必需的材料,就无法写成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这一环节、取得丰富生动的材料呢?最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大凡成功的作家,在搜集材料方面,没有一个不是具有自己独到的观察方法的。朱自清的散文写得优美动人,让人惊叹不已,就主要得益于他独…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确,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人叙事也好,绘形绘景也罢,无不蕴含着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真情。《考试说明》中也明确提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因此,我们在写作文之前,不妨先想一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是对某个事物的喜爱还是厌恶?是对某个人的热爱、感激、思念还是憎恨?是快乐还是忧伤?是欣喜还是愤怒?是赞美还是蔑视——当你确定要表达某种感情时,就能写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了。叶圣陶先生在给《学作文报》的题词中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  相似文献   

17.
和而不同     
“庸俗”散文议一般说来 ,人们在理论上都承认散文没有题材上的限制 ,什么都可以成为散文的表现对象。但实际上 ,有形无形的禁止是很多的。前不久 ,看到四川雷立刚先生的一个意见 ,他说现在人们对写性没有什么异议 ,差别只在怎么写。但如果说要写挖鼻孔这种普遍的人性“爱好” ,肯定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他反问道 ,既然能写性 ,为什么就不可以写挖鼻孔抠脚缝之类 ?我非常赞同他的质疑。犹记五年前 ,我在《天涯》上发表了一篇《厕所笔记》 ,即被上海的刘绪源先生斥为无聊之及的瞎聊。说随笔之类乃是古往今来届指可数的几个人能写好的文体。我…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的家族中,诗和散文被看作是易于分辨的文学形式。人们几乎毫不费力就能对文学创作的实际作出判断:“这是一首诗”,“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而诗和散文的关系被看作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以为凭着先人的划分早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当纷繁的创作向我们逼近,当不同的作品摆到我们面前时,我们竟发现诗和散文的微妙关系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19.
前小久,笔者听了一堂低年级识字教学课。执教老师,在讲课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情趣,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好”字时,他编成了这样的口诀:“有女有儿子,就是好事。”我们先不去提他的教学如何,且看这句口诀所反映出来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如果小学生从小接受这样的思想,那么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怎么能贯彻执行呢?“一对夫妇只生一个”不就成了一句空话吗?其实,好字是一个常用字,字形既不难,意义也好理解,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一、实则虚之如果所表述的对象比较实在,比较具体,就设法使之“虚化”,写出它的意义来,写出它的韵味来,写出它的情趣来。例1儿女是父母的一部作品,不求妙笔生花,只愿质朴天成。成。“儿女”是实在的,可感的,将之暗喻为“一部作品”,进而以“不求……只愿……”的取舍句式,推出“妙笔生花”和“质朴天成”这两种评价,如此虚化,就使语意升华了,情趣、韵味显现了。二、虚则实之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比较抽象,就设法使它具体些、形象些,用“实化”的手法写出它的意境、情感、语势来,话题含义、内蕴就显豁了。例2创新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