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青莲居士——李白李白自号“青莲”,历来多有猜解。一种说法是,李白举家由碎叶迁往蜀地,居于四川江油青莲乡,因居所而得号。另一种说法,据清代王琦在《李太白年谱》中说:“青莲花出西竺,梵语谓之优钵罗花,清静香洁,不染纤尘,李白自号疑取此意。”李白受佛教影响,取莲花这一佛  相似文献   

2.
名人故里旅游品牌冲突与对策——以李白故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人故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品牌,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围绕名人故里旅游品牌的争夺愈演愈烈。文章从旅游品牌的概念和意义出发,以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对李白故里的争夺为例,探讨了这一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对策。在江油是李白故里,安陆是李白的重要足迹所在地,二者共享李白故里品牌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江油和安陆应围绕"李白文化"加强沟通与合作,依据自身的禀赋资源和客观条件,实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共同开发"李白故里"这一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灿烂,名人辈出,崇拜名人和体验名人风范成为旅游者追求的新时尚,名人文化旅游资源也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对象.江油作为诗人李白的故乡,李白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亦存在不足,灾后恢复重建是江油李白文化旅游开发创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江油李白文化旅游开发意义、现状以及灾后开发创新的可行性,提出了灾后江油李白文化开发创新的"GCLEL"模式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绝,当作于诗人七二五年出峡东下时,因他自后再未回蜀即亦不再“辞”白帝。复旦大学中文系《李白诗选》系此诗于七五九年李白流夜郎遇赦东还时,根据就在于“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既是“还”,一定曾经先到,自然只能是赦后东还,初出峡来是无所谓还的。后之论李诗者多因之。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它违背事实。诗题是“早发白帝城”,首句也明说“朝辞白帝”,而李白七五九年流夜郎只到巫山下,未到白帝城,这是李白本人多次陈说清楚了的;未到白帝城,怎么会去“早发白帝”“朝辞白帝”呢?问题全系于一个“还”字。  相似文献   

5.
拙文《李白出生四川江油补正》在1982年发表于《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15辑之后,引起了学术界同仁的热烈争议,十余年来,李白生于蜀中说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学者的支持,1993年出版的新编中学教材《中国历史》也改变了李白生于中亚碎叶的说法,肯定了李白为彰明(今江油)人。然而对李白出生地的争议并未停止,近几年主张“非蜀中说”的先生们对“蜀中说”提出了种种质疑,现对这些质疑作出答复,以就教于诸君。  相似文献   

6.
阳春三月,碧空如洗,阳光灿烂。诗人李白在“新大兴”闲逛,忽然手机响了,原来是好友杜甫:“老李,我是老杜。今天是我六十岁的生日,我请你到四星级酒店‘威斯特’吃饭。我和几个朋友正等着你呢,快来。”李白高兴极了,拿起手机拨通160给杜甫点了一首《生日快乐》。这时李白的呼机响了,是孟浩然发出的信息。李白想:难道孟兄也要请我吃饭?他好奇地看了下面的文字:我要坐“豪华7号”顺流到扬州去,请速速来黄鹤楼。这下李白急了,坐上小轿车飞快地来到黄鹤楼,早把杜甫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李白一下车就看见孟浩然在船上向他招手…  相似文献   

7.
将名人故里作为旅游地形象,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的辨识度,降低营销成本,增强竞争力。研究争议名人故里旅游地的形象认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四川江油"李白故里"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体验价值、形象认同、满意度、忠诚度的因果假设。通过获取实际到访过江油"李白故里"景区游客的感知数据,利用路径模型检验假设,结果表明:江油"李白故里"景区的体验价值对游客"李白故里"的旅游地形象认同、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游客对江油"李白故里"旅游地形象的认同,对旅游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游客对旅游地的满意度对其忠诚度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了提升江油"李白故里"体验价值和形象认同的建议,包括完善景区吸引体系、重视主题规划、关注游后体验等。  相似文献   

8.
必须看到,我们在寻找李白的故里,事实上李白也在寻求着他的故里;这两个寻求如果重合,自然无话可讲;如果出现了两个故里,那应该肯定哪一个呢?这就好像一个人说他的父母是谁,我们不信,偏要另外指认他的父母一样。在我们,也许认为李白故里是四川江油;但对李白而言,他的故里毫无疑问是陇西成纪。  相似文献   

9.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0.
江油是伟大诗人李白的故里,李白文化是江油的本土特色资源,是江油本土幼儿园利用和开发本地文化资源作为园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李白文化进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对推动幼儿园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育幼儿人文精神,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位,形成和巩固幼儿园办园特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白故里的人民为李白而骄傲和自豪,千余年来对李白十分崇敬,为了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修祠堂、塑金身、行祭典、办庙会、讲故事、演戏曲……积淀成了深厚的李白非物质文化。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科学认识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江油人民的宝贵财富,千年难得。"5.12"大地震中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地震后,河南援建李白故居,文物修缮全面完工。随着工业设施、道路桥梁、民房民居灾后重建如火如荼地展开、竣工,笔者希望李白非物质文化遗产灾后重建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将江油精神家园也建设起来。  相似文献   

12.
提起李白故里,没有人不认为它在四川江油。每年那里都举行李白国际文化节,大打旅游文化牌,那座城市无处不流荡着李白气息。现在,李白故里在江油的观点似已为海内外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3.
许锋 《语文新圃》2007,(10):34-35
我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再早不知道,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应该都是读着李白的诗长大的.一直到现在,上学的或者没上学的小朋友还在念着这首《静夜思》.李白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大诗人.若说到李白的缺点,倒是真有一个,就是嗜酒,酒喝得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弱智.这是个遗憾.除此之外,李白满身都是光芒.……  相似文献   

14.
李白自从写完了《将进酒》,朝中上上下下都在议论他,说他是个好酒之徒,心中不免有些郁闷,就请了几天假,想找些朋友叙叙旧。这日,李白打电话到王维处想找他去钓鱼,可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打了五六次都是占线。李白是个急性子,立马叫了部三轮到了王维家,直奔王维书房,“我们去钓鱼吧,现在的鱼可肥啦!”说着就拉王维往外走,不料王维却站着不动:“不,我不去……”李白不禁纳闷,平日里王维是最喜欢钓鱼的了,怎么今日……李白抬手要去摸王维的额头,王维一把挡开:“别摸了,我没生病我是在上网。”“上网?你也上网啦,难怪你和杜甫那老小子一样都不肯出…  相似文献   

15.
《红蜻蜓》2023,(12):12-13
<正>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历史上被称为盛唐时期。这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鼎盛之期,出现了一位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一位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杜甫,他们是辉映诗坛的两颗巨星。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隋朝末年,李白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相似文献   

16.
请看案例:为“被学生问倒”叫好: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少?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请老师给我们谈谈古体诗都有哪些形式特点好吗?李白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诗人?李白有个好朋友叫杜甫,能谈谈杜甫的诗歌特色吗?李白与杜甫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吗?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执教《早发白帝城》一课,在课上她想体现新课标精神,就让学生大胆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江陵在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名字?李白有个好友叫杜甫,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杜甫有什么不同?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中重获自由时写的,他为什么被流放?他又为什么获得自由?白帝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掌故?……一连串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这位老师“镇”住了。这些问题与她设想的教学思路风马牛不相及,面对一大群听课老师,尴尬极了,于是她在课后伤…  相似文献   

18.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赠汪伦》的诗,可谓脍炙人口。历代一些注家把汪伦说为“村民”,是一位普通的劳动人民,也有人以此诗为例,来说明李白与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其实,汪伦不是“村民”,而是唐代的一位名士,并且还当过“县令”。  相似文献   

19.
老爸虽然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但我一直讨厌他对我的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说三道四。到高二下半学期,他使出一“绝招”,许诺我写一篇他布置的文章就奖励5元钱。没办法,在金钱面前我终于挂起了白旗,写就写吧,就算是为5元钱而奋斗记得有一天,我和老爸一边进午餐,一边讨论起李白的人生态度来,我们之间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我认为李白一生恃才傲物,不能笑对人生;而老爸则不以为  相似文献   

20.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这首《赠汪伦》,已被传唱一千二百多年,尤其是后两句,常被引用来表达最深厚的友谊.于是有人会问,这汪伦是什么人?目空一切的李白为何独对汪先生如此情深意厚呢?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介绍,汪伦是安徽黟县人,后担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的汪县长竞热爱上了他工作多年的地方,于是将家室由黟县迁到了泾县.再后来,他听说大名鼎鼎的李白到了南陵,旅居在叔父李冰阳家.南陵距泾县只有几十公里,这不是结交李白的大好时机吗?可是转念一想,李白曾在唐玄宗身边工作,动不动就甩中央首长的牌子,会买他这个县级干部的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