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个寓言形象,并尝试地将《变形记》的寓意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加以阐述:以作家遭遇为基础的小人物的孤独感和灾难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而冷漠的关系;人的异化主题。本文还分析了《变形记》表达手法及风格的寓言特色,并将《变形记》与《美国》、《审判》等卡夫卡其它几部小说就寓言特色方面作了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思想和艺术两方面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风格特色,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变形记》在20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变形记》与《促织》在成时间,政治气候和写作土壤等方面的比较,剖析了蒲松龄在《促织》中所蕴藏的深刻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本主张以作家、本为本体,首先回到卡夫卡,回到《变形记》,并力图以作家的生活环境、心理历程为探究线索,去贴近和透视卡夫卡及其《变形记》,从而初步发现作品揭示人类共同心理弱点的暗喻主题。  相似文献   

5.
《母猪女郎》与《变形记》在故事类型上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人变动物的故事类型;在主题上,也都涉及到现代社会中的异化问题。但在主题的构成中,《母猪女郎》有诸多不同于《变形记》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爱情、政治等,并对相同问题也作了不同的处理,这表现出作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及对现实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6.
一、从《变形记》看作家的人文情怀《变形记》是生前默默无闻,死后风靡欧美文坛,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大师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记述公司小职员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负下异化成一只大甲虫,被亲人唾弃,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故事,展现了西方社会中下层小  相似文献   

7.
从题材、语言、人物关系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卡夫卡的《变形记》与传统小说的区别,论证了《变形记》另类手法写作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有着共同的“异化”主题、反讽意识和现实与荒诞水乳交融的创作手法,因而《促织》可称为东方的《变形记》;但是二者在主题的深度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等方面又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介绍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分析费弗对于卡夫卡《变形记》的存在主义解读,给读者展示《变形记》是如何体现了存在主义孤独、死亡的主题的。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和马尔克思是近现代西方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星辰,中学语文课本节选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与《百年孤独》。在作品中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某种精神状态——孤独。1.孤独的背景无论是《变形记》还是《百年孤独》都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存在的孤独感,但二者  相似文献   

12.
杨文妮 《作文》2023,(16):25-26
<正>奥匈帝国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被编排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和《聊斋志异》中的《促织》排在一起,从马克思阶级分析论的角度来看,都反映了人在他们所生活的阶级社会中发生了异化。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沿着《变形记》的行文脉络,对格里高尔在受难者之路上的心理历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面对甲虫之躯,格里高尔是平静的,而他人却是排斥的;已是甲虫之躯,格里高尔在能不能工作的矛盾中痛苦地挣扎;  相似文献   

13.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变形记》中由旅行推销员蜕变为一巨型甲虫的主人公,而卡夫卡则是《变形记》的作者,这只巨型甲虫的一手打造者,现代派作家。细读《变形记》,再探寻卡夫卡的生平事迹,会发现以上两个人物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磊 《学语文》2004,(2):19-20
卡夫卡和马尔克思是近现代西方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星辰,中学语言课本节选了他们的代表作品《变形记》与《百年孤独》。在作品中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某种精神状态——孤独。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描写了一个荒诞离奇故事,揭示了人的异化,人性的扭曲,反映了社会现实。一道门阻隔了两个世界,本文浅谈《变形记》中"门"内外的世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荒诞背后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的悖谬恰恰可以“化隐为实”,使被夸张和变形的生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8.
<正>一、“跨文化语境”:《促织》《变形记》比较阅读的可行性思路何谓“跨文化语境”?即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强的当下,不同文化归属的人交流程度加深,“面对陌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陌生的文化,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构成了跨文化语境。”为什么要以“跨文化语境”作为解析《促织》和《变形记》比较阅读的一种思路呢?  相似文献   

19.
《变形记》用传统的阅读方法很难解读,它对读者是一种智力情感上的挑战。《变形记》是一个现代寓言,我们能从中清楚地捕捉到它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承认西方现代文学作品《变形记》中荒诞的真实性的同时,剖析了荒诞产生的原因,并呼吁现代社会人类应正视荒诞,拯救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