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140个字的限定范围让网民畅所欲言,不需要渊博的学识,不需要艰涩难懂的语句,人人都可以在这里抒发感情,发表意见。然而,网民非理性的微博表达,网络舆论暴力时有发生,本文从网络舆论暴力事件入手,分析微博时代网络舆论暴力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微博历史与现状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博客的全新互联网产品。他允许用户通过登录网页、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软件等手段以个人博客的方式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文本。其每一篇博客限定在140字左右。同时,他也可以上传音视频、图片。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的传递首先通过关注和被关注来实现。微博客的代表性网站是Twitter,这个词甚至已经成为了微博客的代名词。Twitter是2006年  相似文献   

3.
微博,又称微型博客,它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微博。与博客一样,它们都是一个可与他人分享自己感想、意见、经历、即时状态的工具。与博客不同的是,大多数微博有字数限制,一般不能超过140个字,相当于两条手机短信的长度。微博具有即时性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等随  相似文献   

4.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网友用于记录身边的事情和点点滴滴的感动的一种即博客。有人戏称其为140个字的碎语人生。网友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随时随地发微博。将微博发到网页上,与其他人分享,还可以通过阅读别人的微博迅速获取最新的资讯。  相似文献   

5.
微博与微博话题微博,即微博客,指用户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是140字以内的文字(可附加图片。为满足超过140字的信息,现在又出现了文转图功能,可以发布更多的文字)信息。除了通过电脑在网络上发布外,国内主要微博运行商还发布了依据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的手机微博发布工具;还可以通过捆绑微博账号与手机号码,通过短信、彩信进行发布。  相似文献   

6.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记者微博在新语境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微博与记者微博(一)什么是微博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ging、Micro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包括短信、实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和网页等在内的很多方式传播。除此之外,微博的另一个特点还在于一个"微"字,一般发布的消息只能是只言片语,像腾讯微博每次只能发送140个字符。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8.
正一、微博与微博公关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例如你有200万粉丝,你发布的信息会在瞬间传播给200万人。随着发展,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  相似文献   

9.
微博,这一概念译自英文单词MicroBlog,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博客,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web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客发布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在内的多种内容,其中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140个字之内。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众传媒行业来说,2010年可以称为"微博"年,140字内的简短表述,随时使用手机操作,微博使消息的传播更为迅速、便捷。这是继论坛、博客等形式之后,又一种借助数字技术出现的新型网络媒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探析受众微博使用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即微型博客,一般长度不超过140个字,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络、手机短信或者手机上网等形式来更新内容、查看页面.相对于博客、播客、维基等都需要用户事先组织语言陈述事实或者上传、编辑视频等相对繁琐的准备,即所谓"深水",微博仅需只言片语就可以即时发布信息.这种"浅水"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以及即时表达、浏览、收发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网络传播》2010,(2):5-5
博客的缩微版——微博客,也称一句话博客,是Web3.0新兴起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如今,微博客在中国有了个昵称——“围脖”。和普通博客一样,“脖主”可以在微博里抒情闲侃、分享照片,只是,每次不能超过140个字或一张图片。同时,微博还能通过MSN、QQ、GTALK、手机等通讯工具,随时随地想说就说。  相似文献   

13.
一、微时代的传播底线 1.信息技术革命催生“微时代”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进阅读进入“微时代”。人们在身体力行地写微博、读微博之后,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李娟 《传媒》2015,(1):49-50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篇幅短小,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是三言两语.它承载的是个人的所见所思,人们可以用它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服务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在中国,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8个月后,新浪微博用户即突破1 000万.借助微博,人们随手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照片.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它不仅使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而且也使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和平民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王影  郭峥 《青年记者》2013,(2):66-67
微博和公共领域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①在媒介融合时代,微博打破了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大大增强了微博书写和传播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实现了4A,即"Anytime、Anybody、Anything、Anywhere"的功能。②此外,微博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身,因其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而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信息传播的达稳一即与领府提征报共要  相似文献   

16.
刘娟 《传媒观察》2011,(5):40-41
新浪体育微博"明星效应"的传播现状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ing),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其文字内容控制在140字以内,并实现即时分享。①2006年微博在美国兴起,紧随其后从2007年开始中国微博网站起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微博是博客的一种发展形式,用户发布的信息通常限定在140个字符以内。由于微博的门槛低,发布信息及时,信息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主流媒体和相关政府部门如何利用好微博平台,化解危机,引导舆论正确走向,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正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140字左右),也可以发布图片、视频等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博客形式。它以碎片性、即时性、互动性、裂变性、草根性等特点,彰显出日益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的快速崛起和广泛应用,真正开启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颠覆了当前的网络舆论生态和格局,对新闻宣传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微博,充分发挥微博的宣传功能,是当前摆在新闻工作者面前的  相似文献   

19.
叶张迪 《新闻窗》2013,(5):17-17
一、微博的概念及起源 微博是指字数严格限制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通讯设备登陆微博,在微博上面发布信息、传递音乐、视频等来与其他的微博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由于微博方便、快捷的优良性能,在日常社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博软件的诞生和不断壮大,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信息交流程度,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对于促进彼此认识,提高社会安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微博的不断兴起,微波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有关政府部门逐渐开始利用微博来发布消息,进行新闻传播,微博逐渐成为了我国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0.
范劼 《新闻爱好者》2012,(13):52-53
微博的定义及特点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个字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发展的春天,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纷纷开设微博平台。大批微博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微博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也达到了48.7%。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微博已发展成为近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而微博能如此迅速地流行起来,也是跟它的特点分不开的,简单地说,微博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实时性、互动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