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儿童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之一,具有区别于成人文学素养的内涵特质,一方面体现在以"成人"视角解读儿童文学作品,一方面体现在以儿童视角解读成人文学作品。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包含科学的儿童观、专业的儿童文学学科知识、正确解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个层次。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需要依靠职前教育、职后培训、教师自主的文本阅读和实际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合力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这样的例子:从创作儿童文学起步,试笔小有成功以后就悄渐逃亡,从此把当年的儿童文学创作当做蝌蚪的尾巴,舍弃了,从此不愿被人提起。外国却多有这样的例子:在成人文学文坛赢得稳定的崇高地位以后,转身自觉为孩子写作,于是成人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作品双线传世,即成人文学史上和儿童文学史上都有其辉煌记载;也有的是转身为孩子创作以后其才华大放异彩,儿童文学成就盖过成人文学成就,后人就只把他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来记念了。《狐狸和熊》的作者,活跃于20世纪上半期的俄罗斯的阿列克赛·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属于成人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3.
儿童为什么要阅读儿童文学?首先,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儿童文学是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独立于成人文学之外,从本质上是因为它将儿童当作首要的读者对象,对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儿童本位立场,儿童文学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认同并反映于  相似文献   

4.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是偶然的,但他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十年教师生涯给予他的丰厚生活积累,有此前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所以他的书很多少年儿童都喜欢读,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同时,他也喜欢少年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热情。因此,他对自己踏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辈子不后悔,他的创作体会是:好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创作难度大,需要深入浅出;儿童文学一定要讲究故事性;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关于幻想文学,他认为是儿童文学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界定。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7):64-68
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与最初的启蒙中,一开始就是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等启蒙话语的烛照下降生的,因此获得了与生俱来的现代性。"儿童发现"的现代性意义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建构,使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混同关系因启蒙而分离,实现最初的独立,儿童文学的文体和读者意识由朦胧而清晰,其救亡图强的价值获得理性确认,赢得了合法的身份认同。从文学主体看,现代性源于外来儿童文学的编译,源于本土歌谣体新诗和学堂乐歌的创作,源于文学样式的初步多样和语言的俗化上。自发期儿童文学虽已崭露现代性的曙光,但其现代性主要聚焦在吉登斯指称的"社会模式"的改良上,体现在救赎民族的儿童的国民性改造上,总体表征为救亡先行、启蒙弱化、以社会为本而非以理性、自由和儿童为本的现代性,儿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儿童形象寥若星辰。  相似文献   

6.
张之路走上儿童文学创作道路是偶然的,但他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有十年教师生涯给予他的丰厚生活积累,有此前成人文学创作的准备。所以他的书很多少年儿童都喜欢读,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同时,他也喜欢少年儿童那种天真无邪的热情。因此,他对自己踏上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一辈子不后悔。他的创作体会是:好的儿童文学创作比成人文学创作难度大,需要深入浅出;儿童文学一定要讲究故事性;要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关于幻想文学,他认为是儿童文学一种新的创作形态,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界定。  相似文献   

7.
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作家们时常会用到"变形"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但由于接受主体的不同,"变形"的原因、结果和意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变形记》和若干儿童文学作品中"变形"手法运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从新时期至今,儿童文学中的“禁区”问题,一直是争议非常大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的创作就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对传统的“禁区”有了很大的冲击。儿童文学“禁区”题材的突破,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儿童文学的创作,推动了儿童文学的发展。但是,由于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所以在提倡多角度、多视角地去拓展儿童文学新领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纯洁性。儿童文学“禁区”的有和无,应该具体到相应的层面上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与最初的启蒙中,一开始就是在人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等启蒙话语的烛照下降生的,因此获得了与生俱来的现代性.“儿童发现”的现代性意义在于,它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建构,使儿童与成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混同关系因启蒙而分离,实现最初的独立,儿童文学的文体和读者意识由朦胧而清晰,其救亡图强的价值获得理性确认,赢得了合法的身份认同.从文学主体看,现代性源于外来儿童文学的编译,源于本土歌谣体新诗和学堂乐歌的创作,源于文学样式的初步多样和语言的俗化上.自发期儿童文学虽已崭露现代性的曙光,但其现代性主要聚焦在吉登斯指称的“社会模式”的改良上,体现在救赎民族的儿童的国民性改造上,总体表征为救亡先行、启蒙弱化、以社会为本而非以理性、自由和儿童为本的现代性,儿童文学的自觉意识尚未形成,儿童形象廖若星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儿童文学的写作,不同于成人文学而有其独特的语言学意识,主要表现为语音学意识、词汇学意识和修辞学意识.当然,语言并不是儿童文学写作的全部,但它直接决定儿童对作品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历史和具体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转移而不断发展、完善。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共产党员要努力成为学习实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锋。构建和谐校因的先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的先锋,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的先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际遇,林纾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坚守文言阵地,也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巧妙设计,启蒙先驱的林纾与倡导白话的"五四"先驱们爆发了激烈论争。两者之间的较量背后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文化价值选择。林纾秉持中国传统文化之本,代表了沟通、调和中西文化的努力,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西方文化根本的基础上建设中国现代新文化,这也正是林译小说与"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分野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尤其是他的日本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清末新学制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主张"兼包新旧",对我国近代教育观念的更新具有积极意义;主动延聘外国教习,对近代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景观设计对时代有着极为敏感的职业化特征,西方当代景观设计大师适应时代审美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为园林景观的场景塑造作出了努力,奠定了现代景观设计形式美学基础,因此,了解西方当代景观艺术对我国园林形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恐慌是过度恐惧的情绪状态,它是现代人的一种"社会性格",其症状是屈从权威、信任丧失以及自私蔓延。"解放"的三次剥夺带来了现代人的脆弱性,科学主义盛行带来了人造恐慌的蔓延,以及"政治"的异化使得消解恐慌的公共之路丧失,是"恐慌人"形成的现代根源。面对着"恐慌人"的形成,学校应该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与平静的场所,一方面,可以防止儿童过早地接触社会中的恐慌,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对社会中的恐慌提供相应的拉力。具体而言,教育应该引导儿童追寻美德与智慧;培养儿童的"风险意识";构建学习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achieve a reform of educational method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 teaching abroad, e.g. in the United States, pioneers of modern linguistics, where along with the new method of teaching a great variety of new teaching aids has been introduced, or in France, where a tape is attached to a series of slides or to a filmstrip (Crédif Method). Other experiments in England, Germany, Italy, etc. have been followed with great interest.  相似文献   

17.
马约翰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开拓者之一,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他关于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的观点、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思想及其所论体育运动的价值,可以迁移并影响社会的体育理论,它不仅对中国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代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卢作孚是近代中国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先行者之一.他创办的民生实业有限公司展露了经济现代化的无限生机,他开拓的现代北碚显现了乡村现代化的魅力前景,成功演绎了经济与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双重变奏.卢作孚在北碚成功进行的民众教育现代化建设实践,展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这一命题在乡村向市镇转型过程中的独特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初期,来华传教士们出于加快传播基督福音的目的,开始对缠足等中国传统女性道德观展开批判与重构。随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在运用天赋人权等思想观察、分析、批判中国妇女问题时,清晰地论证了传统缠足陋俗逐渐解体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戒缠足思想在辛亥时期趋于成熟,一方面是国人追求真理的理性选择,同时也是近代先进之士坚持对缠足恶习进行批判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了社会主义学说和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特殊关系。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驱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家,都是把社会主义学说和他们所讴歌的自由平等结合起来,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