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今年8月7日双休日,我与钓友到茂名青年湖钓鱼。这天天气闷热,无风,气温35℃。下午2点左右,刮起小风,湖面微翻波浪,突然我的一支3米海竿弯向水面,竿尖压入水面不弹起,我急忙提竿犹如挂底。约两分钟后,鱼缓缓要线,向湖中游去,大约游了六七米后,鱼打桩不动。我听朋友说,鱼打桩后,弹渔线可迫使鱼游动,于是我就弹了几下渔线,果  相似文献   

2.
张怀彬 《垂钓》2002,2(6):38-40
摸透了海竿的秉性,找到与海竿的最佳配合状态,再掌握了起竿遛鱼的时机,海竿钓高手终将非你莫属!  相似文献   

3.
使用海竿钓鱼的钓友在抛投时,常常会发生爆线(或称绷断线、"放小花炮")的情况,不仅丢钩掉坠,而且还影响一天钓鱼的情绪。究其爆线的原因,我看有以下几种:1.渔线缠绕在竿尖上,抛投时未检查,一用力抛出即爆线;2.渔轮上的抛线圈未扳开,渔线仍被固定住,不能随力而出,在抛投力的作用下,发生爆线;3.抛投时,当渔线已绷紧,而接线的拇指放线时机掌握不好,稍滞后一点,即导致渔线绷断;4铅坠长期穿在渔线上,造成渔线磨损,稍一用力,便断线折钩。以上原因,多是在抛投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为有效地防止爆线,我在实践中摸索出…  相似文献   

4.
海竿的提竿时机同手竿的提竿时机不同:手竿提竿时机,主要是看浮漂的动态;而海竿的提竿时机,主要看竿梢的动态情况来确定。一、竿梢连续抖动(两次以上)应及时提等在海竿垂钓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竿梢轻微抖动或铃铛响声,但很快恢复原状。这不是钩住鱼的信息,有可能是小鱼闹窝咬一下就跑;或者是大鱼撞线;或者因风力过大,吹动竿梢微动和铃响。而连续抖动(两次以上)才是钩住鱼的典型信息,及时提竿,必有所获。二、对竿稍一次性抖动要具体分析如果抖动一次,竿梢又没有恢复原状,而是动作很大,拉动竿梢成弓形,说明鱼已被钩…  相似文献   

5.
空军训练营     
《垂钓》2014,(7):30-31
提问:使用海竿钓鱼时,鱼儿拉动竿尖说明鱼钩已经刺入鱼嘴,可是仍然常常空竿,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造成竿尖抖动的原因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竿尖抖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在钓组上,鱼撞线或啄食饵料都有可能造成竿尖抖动,但这并不代表鱼钩已经刺入鱼嘴,此时提竿,空钩便在所难免。就像使用手竿钓鱼时,浮标出现动作并不一定代表这是中鱼的信号。海竿的竿尖信号的呈现方式其实并不单调,和手竿的浮标语言一样,都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初学钓鱼的人,往往对鱼儿吃钩时的提竿时机掌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太迟。我在垂钓中,学习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了一个掌握提竿时机的方法,称它为“动态提竿法”,应用上易掌握并且上鱼率较高。 动态提竿法,就是在鱼儿吃饵钩引起的浮漂(竿梢)的变化过程中,不失时机的提竿,以达到获鱼的目的。首先垂钓中对浮漂(竿梢)的“三态”概念的明确:一是静态,就是钓组入水后,浮漂在无鱼吃饵钩时的固有状态。如星漂在水面上几星,立漂在视目出水几目,无漂钓,竿梢的固定形态等;其二是动态,就是当鱼儿吃饵钩时,引  相似文献   

7.
去年7月11日下午1时许,我和钓 友田文武冒雨骑车来到苏家鱼塘,各选了一处约位钓鱼。我用的钓具是“迪佳”牌3.6米海竿、“迪佳”牌GH4500型绕线轮、太平洋公司生产的PK8号线和12号伊势尼炸弹钩,饵料是头天剩的糟食,里面有麸子、豆饼粉、玉米面和安徽德蠢渔具厂生产的“集鱼宝”。 下午钓了两个多小时,我只钓上了一条重1000克左右的草鱼。至5时许,渔铃响了两下,随即竿尖下弯,渔线绷直,我赶紧提竿,感觉拉力非同一般。经过十几分钟遛鱼,大鱼精疲力竭,浮上水面,由钓友帮我将鱼抄起。这是一条大白鲢,经丹东…  相似文献   

8.
独钓长江鱼     
长江垂钓环境宽阔,江边垂钓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工作原因,我常乘船来往于重庆和武汉之间,故对这些江段比较熟悉,钓鱼经验只在乎此。长江垂钓通常使用海竿或自制轮盘的楠竹竿。竿不宜过长,一般在2.50米以下。竿梢稍硬,许多人用海竿时要把最前端一节收回来绑紧,以求硬度。因为江水冲击使较软的竿梢不停抖动,不利于判断上鱼的时机。对渔线强度要求很高,一般采用0.28~0.60毫米的钓丝。线长都应在30米以上。因为通常只钓底层鱼类,太短线不易放到底。铅坠一般都在50~150克之间;线越粗,坠子愈重,以克服水流对渔线的阻力而把钓组压在…  相似文献   

9.
姚远 《钓鱼》2014,(21):24-25
手竿绷尖钓法是由海竿底坠串钩和活坠爆炸钩的钓法演变而来,是指在手竿传统钓法和悬坠钓法的基础上,去掉浮漂,抛满竿,收紧钓线后通过观察竿尖点头的变化而判断提竿时机的一种钓法.本来此钓法主要是用于在自然水域因钓场环境特殊(如流水、钓点水位太深、大风、下雨)的情况下,而采用的一种极端的钓底栖鱼(包括半斤以上的鲫鱼、鲤鱼、草鱼等)的办法.但由于近年来自然垂钓水域的减少,黑坑池塘的增多,黑坑里的鱼类经过多次的垂钓之后警觉性会就会增加,悬坠钓法由于子线垂在水中,鱼就饵的时候容易因为触碰子线而产生警觉性,导致目标鱼没有明显的吃饵漂相.  相似文献   

10.
在湖、库、塘等静水水域,使用海竿爆炸钩糟食垂钓时,习惯作法是竿抛出后摇轮收线,待线绷直、竿尖微微下弯时锁定。拉紧线意在鱼咬钩时铃反应迅速,以便及早扬竿中鱼。但在垂钓实践中,我感到这种作法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见铃响一两下后,扬竿却无鱼。二是长时间无鱼问津。交淡中,不少钓友也有同感。究其原因,这与收线过紧的操作方法有关。 那么,收线过紧有什么后果呢?  相似文献   

11.
提竿时机,是钓技中非常难掌握 的一环,也是钓鱼成败的一环。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一刹那。若错过这一时机则会失于“早”或失于“晚”。 提竿时机,因诸多因素不同而异。其技巧难度虽大,但经过长期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掌握的。笔者经验是:首先要了解各种鱼的习性与吃钩方式和对提等时机有影响的诸多因素,经过长期的垂钓实践,无数次从“提空失误”中去摸索、体验,从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 准确掌握提竿时机要了解10个“不同”和两个“注意”。 10个“不同” 一、鱼的吃钩方式不同 鲫鱼(底层鱼)摄食时俯头翘尾…  相似文献   

12.
一、注意握竿的部位。钓上了大鱼,双手必须握住鱼竿的根部第一节,使整个竿体都能受力,才能充分发挥鱼竿的整体弹性,提高其抗折力。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抄鱼时切忌握竿的手向竿尖移动,否则,如鱼见阿受惊,作殊死一搏时,最易折竿。二、掌握好竿线的角度。钓上了大鱼,保持竿线之间的角度十分重要。鱼竿和渔线之间相交成90度角,则鱼竿的抗折力最强,相交角度越小,鱼竿的抗折力越小,当竿线之间夹角成0度时,则完全失去抗折力(或形成拔河之势)。三、操作时掌握好节奏。鱼上钩以后为了逃命,要拼命挣扎,但这种挣扎是有节奏的,即是…  相似文献   

13.
范宁  桑世泽 《钓鱼》2004,(1):44-45
1.选好钓点,安装架竿支架,调节支竿高度,以施钓时,竿尖入水部分不得超过30厘米为宜。2.安装饵盘。将饵料置于盘上,便于搓饵或拉饵。3.安装鱼护,注意调节渔护口沿的高度,方便快速卸鱼。4.组装抄网,注意拧紧螺丝,避免抄大鱼时网头松脱。5.安装卸鱼挡针。此物为速钓中、小型鱼类时,快速卸鱼入护的专用装备,使用时需将中钩的鱼口靠近挡针的弯曲处,使鱼钩勾住钢丝,顺势将子线绷紧下压,即可快速卸鱼。6.竿线连接:取出钓竿,抽出竿尖少许,用肘部夹住竿体,食指与大拇指捏住竿尖蛇口绳的后部,左手将主线的活扣套在已打结的蛇口绳上,顺势拉紧即可。(见…  相似文献   

14.
钓友用海竿垂钓时(尤其是夜钓),都喜爱用渔铃作为传递鱼咬钩的信号。渔铃一般夹在海竿的竿尖处,由于竿尖一般较细,提竿时经常会遇到渔铃滑脱及丢失的困扰。笔者在垂钓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防止渔铃滑脱的方法,奉献给广大钓友。方法是在海竿尖紧靠第一个导线环后缠绕一个橡  相似文献   

15.
湖南钓友李群问:用海竿垂钓如何判断鱼咬钩呢?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  相似文献   

16.
一、保证钩尖的锐利性 钓鱼是鱼在吞钩提竿时钩尖透过钓饵刺进口腔而被钩上来的。如果钩尖锈钝,提竿就不能刺穿鱼吻钩住鱼,而是十有八九从鱼的口腔内拖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滑  相似文献   

17.
孙九超 《中国钓鱼》2001,(12):15-15
一、钓竿:1.2米“莎士比亚”牌软调海竿。短竿容易垂直下钩和观察竿尖。 二、钓组:串钩加底钩(见图),不加浮漂,以第一个(最高处)太空豆为水深(坠落底)标识,用竿拉直钓线,看竿尖抖动提竿中鱼。 三、钓饵:虾(身长2.5厘米左右活虾为宜)、小鱼块。安装虾  相似文献   

18.
我的钓鱼照     
↓今年3月25日,下着蒙蒙细雨,我独自骑车到樟村镇姚源水库钓鱼。下午2时20分,我正在用手竿垂钓时,发现身旁的海竿竿梢在不停地抖动。我立即放下手竿去提海竿,感觉很重,赶紧放线,鱼骤然窜出30多米。几经收线放线,鱼的耐力仍不减,绕线轮上的百米渔线几乎放完。由于我用的是长2.7米的小海竿、直径0.3毫米的细线,又没有帮手,心情十分紧张,担心无法制伏这条大鱼。幸好,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周旋,这条长1.11米、重11.3千克的青鱼终于被我拖上了岸。朋友特为我拍了这张照片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19.
漆智勇 《中国钓鱼》2003,(10):23-23
钓友在海竿钓时,通常几根十几根并肩作战,上好鱼饵挂上铃铛等待鱼讯,等待中不太可能正好在上鱼的海竿旁,也不太可能几秒钟内提鱼入护;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往往未被重视——铃挡夹紧问题。一般从渔具店新买的铃铛十分好用,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日晒雨淋的缘故,铃铛弹性、紧固性则大打折扣,垂钓时提竿上鱼竿尖剧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国钓鱼》杂志总第25期陈新琛同志的《海竿与铅坠》及总第41期赵承模同志《海竿用哪种铅坠好》两文,很受启发。我在海竿垂钓中,空心死坠和空心活坠都曾使用过。正像陈、赵两文介绍的那样,空心死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钓线“弧垂”的影响,鱼吞钩后信息反应较快,表现在竿尖上是立即点动或低头。不足之处是提竿时间稍晚容易跑鱼。空心活坠虽然能解决提竿晚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