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她曾站在中国乒乓球这座金宇塔的塔尖上,七次世界冠军见证了她作为国球手的辉煌.博雅塔下、未名湖畔,她成了北京大学法学院课堂上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这次人生的重大转折对于她犹如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现在.身为一家乒乓球俱乐部的总经理,她正努力探索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新模式,并甘愿为中国乒乓球事业做一块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吴维远 《新体育》2008,(11):17-18
带着残缺的右臂上阵的金发姑娘娜塔莉娅被称作”乒坛维纳斯”,这位19岁的波兰乒乓球天才少女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和一届奥运会,拿到了两块残奥会女单金牌,今年世乒赛团体赛她创造奇迹.掀翻新加坡名将李佳薇。北京奥运上.她成为历史上参加奥运和残奥的乒乓球第一人。在娜塔莉娅的身上,残缺也成为了一种美.生命的坚韧、不屈的心灵恰是对奥运精神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3.
宋斐 《乒乓世界》2005,(9):32-34
她并不爱打乒乓球.因为在她看来.自己更适合去做生意.她有着极佳的把握机遇和风险投资的能力;她爱美,以至于一度被认为在八十年代“领导了中国女队的流行潮流”;她战功卓越.征战乒坛十年.四获世乒赛冠军,她的高抛发球和反手推挡几乎成为了标志性的技术动作;她其实很脆弱,“汉城奥运会名单风波”让她不得不找了个理由西去意大利。十年之间与中国乒乓界彻底隔绝;她骨子里非常好胜,在亚平宁半岛上.她当过教练,做过玩具外贸,经营过中餐馆.因为她想证明自己在乒乓球之外的价值;她37岁时,生下了自己的儿子,为了他,她可以放弃一切;在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她终于回归到了乒乓球这个圆点上,她放弃了意大利的永久居留权.出任八—乒乓球队代理大队长一职。  相似文献   

4.
提到管建华,熟悉乒乓球历史的球迷会依稀记得1987年世乒赛那场“让球风波”。正如那段岁月一样,管建华的乒乓人生充满着曲折。为了生活,她曾试图放弃,也选择过离开。辗转过后,乒乓球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如今,女儿管梦圆也成为一名乒乓球选手,延续着她的运动生涯。  相似文献   

5.
王永丽 《乒乓世界》2005,(7):119-119
瞧.这张照片上的一老一少像不像祖孙俩?不.他们非亲非故。这一老是北京通州区仙源乒乓球俱乐部和朝阳区泓子乒乓球俱乐部的总教练马光泓.这一少是她的小队员季耀骏。  相似文献   

6.
杨庆霞 《乒乓世界》2004,(7):i009-i009
我爱听杨影解说乒乓球,一是因为她是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出身,有很深厚的专业造诣;二是她对当前活跃在国际乒坛上的我国和世界各国的乒乓球优秀选手打球的特点十分了解,解说起来有着她独有的优势:三是她头脑清楚,反应敏捷,口才又好,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有敏锐的观  相似文献   

7.
感谢乒乓     
《乒乓世界》2008,(11):146-146
Lixiang:从张怡宁第一次打世乒赛开始.我不仅认识了她,也爱上了乒乓球。虽然我球技不高。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乒乓球的热情,每个月底是我最开心的一刻,因为会有一本名叫《乒乓世界》的书陪我分享着国手们的喜怒哀乐。欣赏这些的同时,乒乓球也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学着刻苦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人生的精彩!  相似文献   

8.
老编与小编     
夏娃 《乒乓世界》2008,(2):141-141
最近几年到全国各地采访乒乓球比赛或者参加活动.我经常被人这样介绍.“这位是《乒乓世界》杂志的主编。”害得我总得更正“是执行主编。主编是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徐寅生。”如果徐主编恰好在场.通常他会补充一句:“夏编,你们叫她‘瞎编’好了。“(冤死了.写了二十多年的乒乓球.我真没瞎编过一句话。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9.
松崎君代,任何对乒乓球稍有兴趣、稍有了解,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这个名字。知道她是日本著名的乒乓球世界冠军,知道她与周恩来总理之间真挚的友情。在谈到中日关系正常化时,松崎君代,代表了友好。  相似文献   

10.
晓晏 《乒乓世界》2000,(2):37-37
历时一年的“乐吉高手”《我爱乒乓球》有奖征文活动日前揭晓获奖名单,参加评选工作的邱钟惠董事长,在审阅了大量题材丰富、故事生动感人的征文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激动.与记者作了如下谈话.并希望将她的感想告诉广大的乒乓球爱好者和读者——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5,(2):87-87
1986年,北京东城区体校开办了第二期体育幼儿园乒乓球班.开学一个多月时.张怡宁被她舅舅送来了。我试着带了她一天,发现这孩子大胆、自信,有运动员的性格,而且喜欢球、不娇气,于是收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何智丽印象     
在我的乒乓球生涯中.有过三回与何智丽交手的记录一头一回大约是在1985、86年的样子.当时她已是中国国内的顶尖选手我则是无名之辈。那是一次全国比赛的女子单打淘汰赛.5局3胜制:没折腾几下.我就0比3败下阵来。虽然感觉她的球并不刁钻古怪与她打起来很顺手,但她攻守兼备、全凭实力.高我不知多少。  相似文献   

13.
十年一个轮回.2005.世乒赛第三次登陆中国.来到繁华的上海.来到中国乒乓球的故乡。十年了,“乒坛大姐”王楠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从辉煌顶峰到悬崖低谷.从体验乒乓到快乐乒乓.从激情澎湃到成熟稳重.从刚进国家队的小队员到国家队的顶梁柱.楠姐身上一直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执著精神。对乒乓球的热爱使她经历千山万水,走过风风雨雨.直到现在这种超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张醒 《乒乓世界》2006,(B08):14-14
最近编辑部收到了张醒小朋友的来稿,她是黑龙江女子乒乓球队的一名小队员.今年11岁。来信给小编们带来了快乐和笑声.润滑了我们紧张的工作。本刊将陆续刊登她寄来的“作文”,争取让一位小乒乓球选手的成长历程真实地显现在大家面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国前乒乓球世界冠军焦志敏嫁给了韩国乒乓球运动员安宰亨。十几年过去了,除了偶尔与丈夫联袂出现在世界乒乓球大赛的评论席上,她的生活已游离于乒乓圈之外,她曾在韩国拍电视剧,在哈尔滨经营酒店和纸制品厂,现在这些生意已经很稳定,她又做起了电讯生意,把韩国先进的手机服务如短信、铃声下载等项目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6.
夏娃 《乒乓世界》2004,(9):16-18
乒乓球曾经带给中国人太多的荣耀与感动,也许是作为奖励吧,中国乒乓球队在雅典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冥冥之中,中国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的第100金落到了张怡宁身上,她也成为那个夜晚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7.
衡新 《乒乓世界》2008,(7):151-151
乒乓球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很高。但轮椅乒乓球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轮椅乒乓球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末的欧洲,当时由于战争,伤残人较多.恢复家园后.人们为了锻炼身体,加上对乒乓球的爱好,轮椅乒乓球便逐渐形成了。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06,(7):I0010-I0011
2006年3月18日下午3点,我和爱人在家观看河北卫视现场直播的国家乒乓球女队出征不来梅的练习赛,由5名出征不来梅的女队员对阵其她女队员。之所以关注这场比赛,一方面是我从小就喜爱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是我10岁的儿子王雨田就在比赛地,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训练乒乓球。  相似文献   

19.
张凡 《乒乓世界》2008,(2):83-83
魏力捷在首都体育学院教乒乓球课.上课的时候她从不自我介绍。新开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老师,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为什么要介绍啊?” “别的老师都介绍了。”  相似文献   

20.
认识石海梅的人知道,她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她的信念和梦想,全都凝聚在小小的乒乓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