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是元后期重要的散曲家。他一生宦海沉浮,屡次遭贬辞官,与人民较接近。他留下的作品不多。天历二年,陕西大旱,他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途中作九首散曲,很能代表他的思想,是他一生目击了人民的苦难之后,从历史的高度对百姓生活高度概括的反映。而九首中又以·潼关怀古》为最精辟、最深刻、最感人。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散曲。一开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我们眼前顿时出现了气势磅礴、开阔雄伟的场景。山:华山。河:黄河。表里:内外。潼关正位于这内…  相似文献   

2.
<正>《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怀古代表作,天历二年,正值关中遭遇大旱,作者本已赋闲在家,但仍然“受命于危难之间”,前去关中赈灾,该首元散曲即是作者在赈灾途中有感而作。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一共创作了九首怀古散曲,分别为《潼关怀古》《咸阳怀古》《沔池怀古(二首)》《北邙山怀古》《未央怀古》《骊山怀古(二首)》《洛阳怀古》,  相似文献   

3.
《山坡羊·潼关怀占》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元史·张养浩传》)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所写。在诗中,他以古喻今,从而赋予了这首怀古之作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它的北面是浊浪滔天的黄河,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这里谷深崖绝,人行其间,仰视悬崖,俯察洪流,无不心惊  相似文献   

4.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性苦! 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属于元代散曲中的小令,是元代众多散曲中的佼佼者,为张养浩(1269—1329)应召赴陕西行台中丞任,路过潼关时所作。元朝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到关中治旱救灾,目睹灾民苦况,无力振救,心绪沉郁;凭吊古迹,感慨系之,于是奋而成章。全曲可分为三  相似文献   

6.
杨漾 《语文知识》2014,(11):76-77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了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山坡羊·潼关怀古》小令选自《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是作者去陕西赈灾,路经潼关时写的.作者面对潼关这个古来兵家必争的政治军事要冲,抒发了他同情苦难民众之情:封建最高统治者你争我夺,改朝换代,无论谁兴谁亡,到头来只有老百姓遭殃.  相似文献   

8.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就任陕西行台中丞,路过潼关时,看到关中的旱饥,吏治的黑暗,人民的苦痛,引起怀古之思,写下这首哀叹黎庶的壮歌。  相似文献   

9.
唐人意境与悲秋乡愁意识的深层意蕴——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心解王瑜元人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来为人所称赏。这首被周德清称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只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便极凝练地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行旅图,把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  相似文献   

10.
《双调·夜行船·秋思》作为“曲状元”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 ,其思想内容具有批判现实的积极意义 ,其艺术形式达到了元曲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 ,马致远颇负盛名。有文坛“曲状元”之称。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 ,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全元散曲》收录了他所撰写的套数16篇 ,小令 115首。虽然他的作品多局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但他的散曲却有着较高造诣。散曲中最有名的又是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相似文献   

12.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一生宦海沉浮,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遭过不少风险,于是弃职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早,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积劳成疾,到官仅四个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他途经潼关,凭吊历史遗迹,感慨民生多艰之作。他以古喻今,赋于这首怀古之作以现实意义。潼关雄居秦,晋、豫三省要冲,位于黄河、渭河汇合处的南岸,是古都咸阳和长安的屏障。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阶段,诗文的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借助《天净沙·秋思》(散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歌魅力的同时,学习古诗词赏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元代已知姓名的二百多位散曲作家中,张养浩是在散曲数量上仅次于张可久、乔吉並有别集传世的重要作家。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元散曲爱好者都是从那首著名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知道其作者张养浩的,至于他还有哪些散曲,思想内容如何?有什么创作特点等等,则了解不多。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其散曲作一粗浅论述。翻开《元史·张养浩传》,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他不仅是元代,而且是整个封建社会少有的好官。他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义行,好学不倦,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  相似文献   

15.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又是二位同情人民疾苦的官吏。《元史·张养浩传》:“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他赴任后,致力于治旱救灾,勤劳公事,仅四月就卒于任所。《山坡羊·潼关怀古》这支小令,大概就是他途经潼关,到长安赴任时写的。当时他面对着  相似文献   

16.
自明人张綖论定苏词豪放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即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之代表,几百年来似很少有人表示怀疑。近年吴世昌先生提出异议。他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只能说是旷达,连慷慨都谈不到,何况豪放”(见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但赞同者寥寥。笔者在考查苏轼及其词作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认为吴先生的说法很有道理。本文欲围绕《赤壁怀古》词的写作背景、苏轼的创作心态以及和赤壁词创作于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品的风格、《赤壁怀古》词本身所表现的风格等方面发表拙见,从而证明这首词不能算豪放词。  相似文献   

17.
张养浩是元代后期著名作家,他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为不可多得的名曲。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一三二九年)关中大旱,作者调任陕西行台中丞。外出赈济灾荒,途经潼关有感而作此曲。全曲共九首,下面讲析第七首。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  相似文献   

18.
一曲沉郁苍凉的历史悲歌──张养浩《潼关怀古》的主题及其它张丛林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支思想进步内容丰富的小令。作品通过...  相似文献   

19.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和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都属于散曲中的小令一类。刘熙载《词曲慨》说:“曲家高手,往往尤重小令。盖小令一阕中,要具事之首尾,又要言外有余味,所以为难,不似套数可以任我铺排也。”这两首小令能于短章尺幅中包孕深厚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容,实  相似文献   

20.
苏轼是开辟豪壮词派的北宋大词人,《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的代表作。此词久负盛名,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愈文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