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3-13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上旬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自2002年以来的连续6次调水调沙,共有4.2亿t泥沙被冲人大海,大大减轻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  相似文献   

2.
黄河以其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为主要特点,是历史上难以治理的河流之一。泥沙的不断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逐年抬高,平摊流量相应减小。实行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基本上保持了维持其健康生命的需水量,经过多次调水调沙及生产运行,平摊流量有所增加,黄河的生命力得以恢复。但黄河作为多泥沙河流的基本特性没有改变,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仍是黄河治理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调水调沙方案的设计思路及 预期目标 1.设计思路 利用水库蓄水,充分而巧妙地借助自然的力量,通过精确调度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工程,辅以人工扰动措施,在小浪底库区塑人工异重流,调整其库尾段淤积形态,并加大小浪底水库排沙量;同时,利用进入下游河道水流富余的挟沙能力,在黄河下游"二级悬河"及主槽淤积最为严重的卡口河段实施河床泥沙扰动,扩大主槽过洪能力。  相似文献   

4.
《治黄科技信息》2009,(4):17-18
7月8日,随着调水调沙下泄水流全部入海,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圆满结束。此次调水调沙人海总水量34.88亿m^3,下游河道冲刷泥沙3429万t,河道主槽最小过洪能力进一步增大到3880m^3/s。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8年6月19日至7月3日实施的黄河第八次调水调沙,进一步扩大了黄河下游主河槽行洪排沙能力,成功塑造小浪底库区异重流并排沙出库,成为自2002年以来历次汛前调水调沙中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排沙量与下游河道通过流量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水调沙还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增加了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淡水补给。  相似文献   

6.
《治黄科技信息》2007,(5):12-13
亮点一 汛期调水调沙成功 汛期调水调沙,是将洪水调度与水沙调节相结合,充分利用中小洪水特性来塑造、协调水沙关系的调水调沙,不同于以往单纯利用水库蓄水开展的汛前调水调沙。黄河防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汛期调水调沙的成功实施,既确保了防洪安全,又实现了洪水资源化,积累了利用调水调沙实现水库、河道减淤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放淤固堤技术科学地利用了水力机械原理和泥沙特性直接在河道中取沙,既减少了河道淤积,又避免了挖地取土,是黄河治理实践中的一项伟大创举。多年来,从自流式、扬水站式放淤固堤发展为简易吸泥船放淤固堤,机械设备得到数次的更新换代。随着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度的增加治黄投资及标准化堤防建设的全面铺开,放淤固堤进程也相应加快,黄河下游放淤固堤工程面临着战线长、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7,(4):16-17
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于7月7日正式结束。本次调水调沙实现了黄河下游主河槽的继续冲刷,进一步扩大了下游主河槽的排洪输沙能力,并通过黄河干流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水库的联合调度,再次成功地在小浪底水库库区塑造了异重流,并实现了小浪底水库高含沙排沙出库,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1概述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中上游来水不断减少,黄河下游两岸引黄水量不断增多,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加重,平滩流量明显减少,河口河段主槽淤积萎缩严重,中常洪水漫滩后防洪压力越来越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成为悬河中的悬河。为有效改变黄河下游防洪不利局面,1997年后国家分别采取“拦、排、放、调、挖”等措施对黄河下游进行治理,其中挖沙固堤作为治理措施之一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河道逐年淤积抬高,河道断面萎缩,过流能力降低,漫滩流量大幅度减小,致使黄河洪水出现小流量、高水位、大险情的特点.通过对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规律的认识,以黄河下游洪水不同时期水位的变化、洪水传播时间的变化以及漫滩流量和削峰作用的变化来论述下游河道淤积对洪水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进行黄河护岸、根石加固的意义 自2002年黄河首次调水调沙以来,下泄的清水,使下游河道在短期内受到了严重的冲刷和下切。由于河床下切,护岸工程特别是控导工程坦坡明显变长,致使根石严重走失,防洪工程出险几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此情,对黄河护岸、根石进行加固,有效地增强现有工程的抗洪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情况 黄河东营河段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进入渤海的过渡河段,河道全长12.178km,纵比降约为万分之一,河道比降较缓,排沙能力比较底,两岸堤距0.6—1.3km,河道最窄处572m(麻湾险工两岸堤距),是河道进入麻湾至利津王庄三十公里窄河道的咽喉,具有窄、弯、险、历次决口多的特点,特别是近年来小浪底水库的运用及调水调沙的实施,流量加大,冲刷能力强,滩地坍塌,险工出险及河势变化频繁。  相似文献   

13.
《治黄科技信息》2005,(1):17-17
1月10日,2004年黄河十大新闻评选揭晓。黄委提出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新框架;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圆满结束,首次人工塑造异重流成功并排出小浪底水库;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实现淤粗排细目标等十条新闻高票入选。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以水土流失严重著称于世,也是困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因此,根治黄河应以疏浚整治流域干支河道、水库、塘坝的泥沙淤积为主.据此,笔者提出利用黄河巨大输沙能力,人工改道山东段河口和下游,进行莱州湾和黄海辐射状沙洲群填海造陆两项设想工程,作为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全局的首要工程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1放淤固堤的必要性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由于泥沙淤积严重,造成了下游河道的不断抬高,成为地上悬河。黄河平滩流量由过去的6000m^2/s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00m^2/s左右,导致主槽过洪能力降低,河势变化加剧,增加了黄河下游的防洪难度。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将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泥沙处理的必要性 近二十年来,进入河口地区的水量急剧减少,输沙入海的能量显著降低,河口河段呈持续淤积态势。从河道冲淤演变分析可以看出,除清8出汊和小浪底实施调水调沙的当年汛期河道发生冲刷外,其他年份河道均以淤为主,且淤积的主要部位在主槽。如1997年10月~2005年4月,清4-汊2段河道淤积838.3万m^3,淤积强度37.8万m^3/km。  相似文献   

17.
《治黄科技信息》2009,(4):17-17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检验近年来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工程管理、调水调沙、水行政执法、生态调水等工作成效,7月7日,2009年黄委委务工作会议以沿线实地考察和相关部门现场解读相结合的模式召开,给代表们耳目一新和扎实有效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1.调沙库容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在对水量调节的同时,将引起水库的淤积、改变原始的库容曲线,从而引起兴利效益的减小、防洪能力的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回水上延、改变下游的水沙条件,给上下游带来新的问题。因此,在调节径流的同时,必须调节泥沙。对入库的泥沙过程,...  相似文献   

19.
郑州辖区河道长度为160km,堤防长71.422km,险工控导工程22处,共有坝、垛、护岸957个单位工程,自建自管引黄涵闸5座,在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期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50—2014年黄河流域水沙数据,花园口站以上流域降水量,下游河道冲淤量以及水库冲淤量和工农业引沙量,对黄河流域输沙量变化和下游河道冲淤响应进行了分析,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950年以来黄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这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占25%,人类活动的影响占75%。1950年以来下游河道经历了淤积—冲刷的交替变化,在仅考虑水沙条件下,当花园口站含沙量小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冲刷,当含沙量大于17.17kg/m3时,下游河道主要表现为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