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教学过程中,首推文本解读。文本解读的多元化,能创设出一个灵动的课堂。不过,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经意间就会陷入一些误区:粗浅解读,流于表面;曲解误读,误导学生;脱离文本,忽视重点等。因此,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性文本阅读;以教师的身份,细读文本,潜心会文。一、文本解读的误区(一)"仅仅是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吗?"——文本  相似文献   

2.
文本解读是通过语言媒介来接受信息、感知体验和获得美感的过程。在广大的解读群体中,语文教师是比较独特的一群,他们既面对文本,又面向学生,需要将此端文本中呈现的“世界景观”和彼端学生的解读水平及个体解读差异联系起来,架起一条往来通衢。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有三种身份,一是读者,二是教者,三是学生。该文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阐释了对解读文本的三点思考:一是读懂是前提,读出主问题是关键;二是注重比较——有效解读的一把钥匙;三是超越文本的个性阅读——让解读闪现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3.
正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文本解读时必然会出现"意料之中"或是"意料之外"的差异,这往往会成为深度理解文本,或是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重要契机,使教师更有目的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解读能力,促进师生阅读视野的融合。一、百花齐放春满园:差异促成思维新火花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往往会就文章中的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作者在文字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相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语文教学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同文体的课文,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基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文本解读方法,提升文本解读水平,让语文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学生的参与性更高。以《梅花魂》为例,分别从学习者、文本与作者三个维度开进行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5.
对文本的解读是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只有正确、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地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在小学阅读指导课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一起去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习得语文的基本知识,培养语文方面的基本素养。文本解读的能力与教师基本素质直接联系。著名的教育家窦桂梅老师就曾说过:"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文本解读的深度。"是的,对文本的解读,一般的教师都是只会按部就班,按照教参上提供给我们的理解来进行,很少能  相似文献   

6.
文本解读是指读者通过阅读从文学文本中获取和解释意义的过程。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高度。我们教师在课前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从而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预案。有效的教学预设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准确把握教材,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揣摩学生的心思,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可以从解读文本的整体,解读文本的重点句,解读文本的关键词等三方面到有效预设,使我们的解读更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成就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教材文本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基本载体和重要手段,其解读的过程强调站在教者的视角、读者的视角以及作者的视角上。但是,广大一线教师往往更偏重于成人的视角,这很容易导致原本属于孩子的阅读被成人解读所替代。除此之外,文本解读的过程应当是一种欣赏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语法、词汇的过程。同时,由于读者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不一样,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阅历不同,因此文本的解读肯定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一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方式有关。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时,首先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而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这就无形中让教师要依赖于参考书,依赖于网络资料,定势的影响让教师自己的东西缺失了,这样再去引导学生对文本解读,也就有局限性了。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教授。教师在教学中对文本解读往往出现越位和失位的现象。教师只有认真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整合文本,准确定位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从作者视角、读者视角、语文视角出发,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存在着2大类文本:作者文本和读者文本。读者文本又包括3种类型:编者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在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师文本、学生文本这4种文本之中,语文课堂到底由谁的文本来作主?就现实的语文课堂来说,在作者已死、师生失语的状况之下,编者这位“隐形的”读者成为文本解读的惟一权威与终审裁判,编者文本成为语文课堂的权威文本。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文界,让语文课返璞归真的呼声四起。要真正让语文课回归真实,就必须从解读文本开始。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的高低,决定着课堂目标达成度的高下。那教师应该如何解读文本呢?一、回归读者,与作者对话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进入这样的状态:撇开"这是一篇课文"的思维定式,把自己当做一名读者,先不要看教参或相关资料,也别像赶趟儿似地匆匆浏览,或许你会被  相似文献   

12.
误读,是指读者在阅读时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个性爱好、知识储备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的审美关注与获得的阅读感受就会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产生误读现象也就在所难免。阅读教学时,面对学生的误读,教师在宽容的同时,还要积极应对,从而设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领悟文本的真谛。本文从几个案例出发,谈谈应对学生文本误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优秀教师蒋军晶说过:“一个好的读者,在阅读中会人情入境,会设身处地,会将心比心,会还原,会联想,会求证。”的确,教师若想指导学生鲜活地解读文本,深刻地解读文本,个性化地解读文本,自己先要做一个“好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文本解读得越到位,阅读教学的效率就会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阅读环境、进行多元解读、关注价值取向,使文本解读更加深入、更加全面,让学生更深入文本的内核,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文本的结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5.
在此所说的文本特指语文学科的教材,它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沟通的其中一座桥梁。教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细心、认真的解读,从而形成课堂预设,使知识有效地通过教师这一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知识河中。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该经历从"普通读者——教师——学生"的文本解读心路历程,才能使文本成为自己美丽的倒影,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师要想使上课效果更好,策略之一就是正确地解读文本。教师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文本解读好了,上课的效果不言而喻。特级教师李蒙钤就对上好一节课谈过自己的看法:"这法那法,吃不透教材就没法。"这种看法可谓一语中的。那么,教师要靠抓什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呢?笔者以为,解读文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抓住课题解读文本课题是文本的眼睛,透过课题,我们能够看到文章的宗旨所  相似文献   

17.
教师解读文本常常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导致学生文本解读能力薄弱。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从文本图示、发展顺序、关键信息、人物情感、文本留白五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文本解读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  相似文献   

18.
时下语文教学,依然给人感觉:教师视课堂为自己才华展示的场所,力图使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做到最优解。然而,我们当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是学生的语文。如何从教师的"最优解"走向"满意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发展,下面仅从文本解读的视角谈点看法。文本,广义言之,所有现象所有事件皆是,它向读者开放。为此,解读文本,在尊崇学生体悟之际,当从哲学解读、文学解读、文化解读三个层面展开,从而使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潜在的文本,只有经过读者(师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才能实现视界的融合,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的文本。因为读者的认识和眼界存在着差异,所以文本的教学价值往往会超越作者赋予文本的原初意义。面对文本的诸多价值元素,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的要求进行合理取舍,把握教学节奏,让阅读教学更显从容。一、逼近内核:对文本内容的关注1.尊重文体,站在文学的角度解读文本。小学课本中涉及的文体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3期和第6期,分别刊发了“聚焦‘文本解读’(一)”、“聚焦‘文本解读’(二)”两个专辑,就“教师应如何解读文本”、“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与文本有效融合的解读之路”、“青年名师的文本解读方法”等问题为读者呈现了一系列精彩的文章,读者反响热烈。本期,我们将这一系列专辑的最后一辑奉献给读者,目的在于探讨文本解读的误区及其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