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出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是一年春来到,各位钓鱼爱好者幻想着开河消冻,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面游动的场景,是否也钓心萌动了呢?在这里先和广大钓鱼朋友拜个晚年:恭祝大家“年年有鱼,大鲫大鲤!”笔者以去年在故乡水库(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的垂钓经历为例,浅析立春时节垂钓鲫鱼的要点,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第129期《台湾钓鱼》杂志以《钓德重整此其时矣》为题,刊登了署名曾贤良的文章,文中以作者亲身经历与感受对眼下蔓延的挫鱼歪风进行了批评,呼吁钓友以健康的心态从事垂钓活动。 挫鱼是指不用装饵的几只或多只大而锋利的空钩,不用鱼漂,投入水后不断将鱼钩上下左右提动,待鱼钩扎进鱼体任何部位后,鱼在挣扎中又被其它鱼钩扎入,钩者此时即可提竿取鱼;挫鱼与人们常说的钩鱼、锚鱼实际上都是一回事,与钓鱼有着根本的区别。 钓鱼是项高雅文明的活动,获取的手段在于一个“钓”字。人们在垂钓中尽享其乐,也在垂钓中不断提高钓技。我们主张钓鱼,更提倡文明钓鱼。  相似文献   

3.
看了《钓鱼》第6期上的《钓鱼,让错误的理论走开!》(简称“走开”)、《也说调标》(简称“也说”)、《庸医慎医,爱我<钓鱼>》(简称“庸医”)三篇文章后,心中有些想法觉得有必要说一下,不对之处望广大钓友给予指正。首先我认为大家有不同的观点或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心平气和地进行研究或讨论,以理服人才是可取的态度。不应摆出一付盛气凌人的架子,用挖苦或讽刺的手法对待别人,教训别人。同时自己也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大家都是钓友,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尊重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全国著名垂钓大师和垂钓高手,除了他…  相似文献   

4.
刘定龙 《钓鱼》2005,(9):35-35
今年第7期《钓鱼》杂志刊登了甘肃赵巍的《流水钓鲫蚯蚓好》一文,一看标题就感“不以为然”。说句不客气的话,这篇文章误导了初学者,局限了自己的用饵范围。或许,还可以大胆地猜测:赵先生缺少流水垂钓和竞技钓(悬坠钓)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1992年第四期《中国钓鱼》(总第33期)“鱼的知识”专栏刊登了《鱼在被钓过程中的通讯奥秘》一文,说经常有人垂钓的河塘,鱼特别刁滑,甚至只吃诱饵,不食钓饵。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整整18个月的实验,发现鱼不仅具有生物通讯,而且有一定的记忆力。  相似文献   

6.
春天,万物复苏,春光明媚。是一年之中垂钓的第一个“黄金时节”。春天好钓鱼,确切一点说是要到了清明节后才好钓鱼。俗话说:“清明钓鱼,越钓越喜。”到了清明节前后,气温一般都在15℃以上,适合鱼类活动、觅食。加之鱼儿产卵后,肚内空空,急需营养和食物补充,这时的鱼饥不择食,钓友们只要把握“五钓”要诀,上钩率会很高。  相似文献   

7.
一群离退休的钓鱼爱好者常常聚在一起侃鱼经,一谈起钓场就牢骚满腹:过去遍布城郊的野塘野坑,都被人承包,以前不让钓,现在让钓了,可鱼价过高,我们这类拿养老金的“微款族”只能望水兴叹;郊区水库又离市区太远,体力精力不济,难于跋涉,虽身在“垂钓乐园”、“垂钓中心”和“垂钓俱乐部”的包围中却空怀钓兴,无处下钩!今年年初,看到《中国钓鱼》上  相似文献   

8.
“垂钓绿春湾,春深杏花乱。潭深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这是唐代诗人储光羲《钓鱼》中的句子,他把春天野外钓鱼的景色描绘得十分动人。  相似文献   

9.
读了《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北京单继全同志“逆风垂钓上鱼多”的文章后,对“风为鱼形成天然饵料食物源”的观点,颇有不同看法,借贵刊一角与广大钓友商榷。 逆风垂钓好上鱼,是钓鱼的一个基本常识,但一般人们只是“知其  相似文献   

10.
华朝熙 《钓鱼》2004,(18):30-30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11.
看了《中国钓鱼》2001年第三期张尊社同志的《给钓鲫以恰当的定位》(以下简称《定位》)一文后,我们几个钓友有几点不同的看法,现与张尊社同志商榷。 一、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 在《定位》一文中,张尊社同志指出:在福建有一种说法,说是“台钓高手在任何水域垂钓,要大要小,要钓什么鱼,随手可得。”姑且不论在福建是否有这种说法,即使有,也是极个别对台钓一知半  相似文献   

12.
一、为了配合、响应、推广全民健身运动,促进钓鱼运动的发展,提高垂钓技术水平, 《中国钓鱼》杂志和《体育大市场》报特联合举办“钓王杯”系列垂钓比赛。比赛项目有淡水钓(手竿、海竿)、海水钓(船钓、矶钓)每年定期依项举办一次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刘日光 《中国钓鱼》2001,(12):18-18
“痴鱼”,是当地的俗称,浙江沿海名为“鰕虎鱼”,辽宁兴城一带沿海的渔民管这种鱼叫“扔巴”。 “痴鱼”,春季产卵,幼鱼生长到8月份便可以钓获,在8~10月这个鱼汛期,不管你会不会钓鱼或垂钓工具怎样简单,只要有合理的线坠饵钩组合,并在合适的海域垂钓,一  相似文献   

14.
温晓东  潘玉成 《钓鱼》2006,(2):34-35
对于这些生活在山区的钓鱼爱好者来说,石斑鱼是我们喜爱的垂钓对象鱼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采取的走钓方式,为垂钓及锻炼两者兼得的一种娱乐休闲运动,深受的钓友喜爱,现将走钓水石斑鱼的钓法时间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杵钓旧趣     
我的老表家住双凤村柳凤岛附近,那时到老表家有许多好玩的事,比如一起偷吃油沙地里的圆根花生、甘蔗、铜罐萝卜,一起到村子边的黑石河逮鱼、钓鱼、撮虾、杵鱼……柳亸莺娇碧溪潭,凤楼龙阙清水间。岛濯温泉都江来,鱼肥鹤鸣似阆苑。——柳凤岛金秋时节,我和好友苏成明等人随都江堰市作家协会“金秋柳凤采风活动”小组,—早来到距离市区20多公里外的柳凤岛,寻找儿时垂钓黑石河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缘起 我是一个钓鱼迷,更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2000年第五期“天下钓场”刊登了贵州黎平黄寿高同志的文章《墨门山水库欢迎您》,我看后深深地被黔东南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钓情所吸引,油然而生驾车千里会友,垂钓墨门山水库的想法。之后我给《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17.
类永藻 《中国钓鱼》2007,(10):87-87
看了今年《中国钓鱼》第八期卷首语《珍惜生命》和钓友刘克非的文章《垂钓要适度》,颇有感慨,因为前几天,我刚刚参加了一次钓鱼比赛中暑,差点"牺牲"在钓场上。7月29日,邻地某单位搞钓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这里老同志垂钓活动非常活跃,垂钓形势一年比一年好。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也常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鱼(尤其是大鱼)上了钩,往往抄不上来而让鱼逃之夭夭。为此,我们曾多方请教,也研究了一些改进办法,但效果仍不够理想。正在为难之时,有的同志建议,不妨看看《中国钓鱼》。于是我把历年订阅的《中国钓鱼》杂志找出来认真查阅了一番,其中总第七期中的《遛鱼三法》、总第十四期  相似文献   

19.
张铨先生:你好! 看到《钓鱼》杂志上先生大作之后的《作者简介》,才知你我都是直奔古稀的人了。论年龄,我可能比先生还大三四岁;说钓鱼,虽然说起来也钓了好几十年的鱼,全然没有先生对垂钓有所研究。拜读了张先生不少论著,受益匪浅。然而,近日病中读到先生《认识灵钝才能把握灵钝》一文(见《钓鱼》04/16期),倒想谈点我的浅见,旨在与张先生探讨、商榷。  相似文献   

20.
傅常奇 《钓鱼》2005,(7):29-29
读了2005年《钓鱼》杂志第4期“8”字遛鱼法的文章,很受启发。这种“8”字遛鱼法,在我多年的垂钓中曾多次使用,实践证明此遛鱼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