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话说请家教     
漫步大街小巷,那街头广告栏里,建筑物的墙上、道旁的电线杆子上不时能看到一张张应聘家庭教师的招贴广告。“想使您的孩子各科学习成绩优良吗?”“想发掘您孩子的潜在智能吗?”“想让您的孩子出色成材吗?”“想请一位能包成绩的家教吗?”一句句灼热的广告词掷地有声,撩得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怦然心动了。  相似文献   

2.
帮助孩子成材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而要孩子成材,便要从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的3个儿子,年岁相差不大,先后上了幼儿园、小学。上幼儿园时我经常给他们讲“小白兔遵守时间,热爱学习”之类的童话故事,还常告诉他们好孩子要珍惜时间,要自觉学习。但是,光讲是不行的,还必须带着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因此,我和妻子商量,轮流陪着孩  相似文献   

3.
我是平江县西江公社的一个普通社员,文夫是个木匠。去年,我的四个孩子参加大学和中专考试,都被录取了:女儿王稳根上华中工学院;儿子定根考上湖南农学院,提根考土湘潭大学,高根应届初中毕业,考取岳阳师范学校。姐弟四人一齐升学的消息传开后,邻里乡亲都来祝贺,问我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其实,把孩子培养成材,起主要作用的是学校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只配合学校做了一点工作。我们山沟里有句俗话:“从小不育,长成毛弯竹。”人也是一样,要从小教起。家长是孩子最早的教师。孩子上学前,教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家园双通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家园双通道”为我与家长沟通架起了桥梁。我班有一个小朋友 ,长时间养成了吃手指的毛病 ,看见孩子几乎露出嫩肉的小手指 ,我有些于心不忍。有一天早上 ,我当着几个送孩子的家长的面 ,告诉这个小朋友的奶奶吃手既不雅观又不卫生 ,孩子的奶奶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只说了句“孩子还小” ,扭头便走了。我感到尴尬和不解 ,读了“家园双通道”中“把握与家长谈话的技巧”的有关文章 ,我找到了原因 :“孩子是自家的好” ,当着他人的面直接指出孩子的毛病 ,家长心里自然不痛快。是我没有把握好与家长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5.
我有三个孩子.他们从事的职业不同.但生活得都很好.我也很高兴。我认为,人各有志.家长不能按自己的主观意愿“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志向,从实际出发,引导扶持.促其自然成长成材。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一句很富哲理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是啊,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成材,笨的人不一定不能成材,成材的关键是勤奋。  相似文献   

7.
有个古代故事,一次,庄子带学生出游,恰逢有人在林中砍树,眼见成材的树被砍倒了,不成材的树却安然无恙,庄子立即说了一句:“成材而亡,此乃材之不幸。”不料当晚住宿一家客店,店主人杀鸡时,在两只鸡中选了一只,将那只不会报晓的公鸡杀了。于是庄子又说了一句:“不成材而亡。此乃不材之不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又是一个中午。和以往一样,我吃过午饭休息了一会儿,便进教室处理作业,身边围着一群快乐的孩子。班内的乐乐碰到了一个难题,我耐心地讲解。突然,耳边响起一声惊叫:“蔡老师,你头上怎么长了几根白发?”抬头一看,原来是“大嗓门”张宇。这孩子竟然发现躲在我的黑发中的那几根白发。这下可好,一下子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身边的孩子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老师这么年轻,怎么就会有白发了?”“老师一定是为我们操太多的心了!”“老师,您别为我们操太多的心了!”“老师,您太辛苦了,您应该多休息啊!”一句句关切的话语如一阵阵暖流,让我…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渴望得到肯定,老师的一句“你能行!”、“你真棒!”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久而久之,孩子就自觉不自觉地将老师“你能行”、“你真棒”信息,内化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因此,我们要经常肯定孩子——你能行。记得上一学年,我班有个叫任萌的孩子,我发现她上课老走神,作业写得很潦草,单元测试不及格。我很纳闷,一个很聪明  相似文献   

10.
“吃偏饭”对孩子成长不利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为使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材,很多做家长的都希望他们在小学就受到额外照顾,吃到“偏饭”,得到别的孩子得不到的一切。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其他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打通“关节...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上图画课,我刚出示黑板(上面画有(?)图形),幼儿就纷纷议论:“我知道今天老师要教我们学画猫了!”“这图形象枕套、枕头、毛巾……”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争辩着,我想这下可别想上课了,要乱套了,准备制止他们的议论。但转眼一想,这不正是发挥孩子想象力的时候吗?我索性启发孩子继续猜,把想要说的都说出来让大家听,于是,一下子举起了十几只小手。有的说是“门框”,有的说是“台布”,还有的说是“茶巾”、“大衣橱上镜子的边”等等。孩子们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是我未曾料到的。  相似文献   

12.
都说母爱是伟大的,但对孩子无原则的付出与溺爱,造成了孩子健康心理的缺失,道德的沦丧,这样的孩子“成材”了又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明白对孩子人格与道德培养,比学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老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今天,这种愚忠愚孝的封建伦理观当然早就受到了挑战,但是,如果把这句话改成:“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想,除掉个别的特例,基本上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中国还有句谚语,虎毒不食子,说的正是这个意思——没有父母会想去害自己的孩子,天下的父母之心,都是爱孩子、盼望着孩子好的。  相似文献   

14.
我家宝贝秀     
《父母必读》2011,(7):21-21
谁的尾巴?谁的头? 今天,我教孩子们画乌龟。孩子们画的小乌龟真是形态各异。“我的尾巴太长了!”一个孩子喊起来。其他孩子也喊起来:“我的尾巴也是!”“我的尾巴太小了!”“我的头不好看!”我使劲忍住笑,问了句:“你的尾巴?你的头?”  相似文献   

15.
“我不能保证各个孩子都成材,但我要保证各个孩子都成人”。一位名教师的一句话让我深深感动,在如今升学率、考试分数、进重点校的比例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今天,能够重视孩子一生的发展,并且把它真正地作为从事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我们北大小学多年来的办学宗旨,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从教30多年,我的学生自然有一些“难看的孩子”。一位教师的使命感和师德不容许我抛弃他们。因此转变差生便成了我班主任工作中最苦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分。如何使差生成为“漂亮的孩子?”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施教过程中,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尊重。这背后自然意味着要献给他们一颗爱心。 古希腊有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在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英俊的国王,  相似文献   

17.
自从为人母之后,我就一直信奉这样一句俗话:“母懒子勤。”原因是为人师的我看到了太多孩子缺乏起码的生活能力,看到了太多家长过度地保护他们的孩子。我不希望我和女儿步他们的后尘。因此在孩子面前,我常常表现得很“懒”。  相似文献   

18.
破译成材之谜孙云晓让孩子成材永远是家庭与学校的梦想。因此,当本刊45-46期刊出《怎样培养孩子成材──杰出青年的童年写教育的10点启示》引起了广大父母和教师们的浓厚兴趣。然而,成材现象是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成柯是一个谜。我曾跟踪采访一批小名人,最长的...  相似文献   

19.
那一天,有同事对我边笑边说:“嘿,现在的孩子可容易满足了。”我说:“此话怎讲?”同事说:“你看,今天,我在班上读了李清的作文,文章只有两句,她快活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20.
“吃饭了?”这句“国问”虽仍通行,但已非“一枝独秀”。“孩子成绩好吗?”“孩子在哪里读书?”大有取而代之,成为时尚问语的趋势。喷啧!从关心吃饭到关心教育,这是多么伟大的进步。周末,到朋友家串门。朋友有个10岁的小女孩与我很老友。见我来,很高兴,“吱吱喳喳”地说得欢。这时,又来了一位“吴阿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