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诗化的现实主义——孙犁创作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才情卓异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跨越两个时代,却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特色。本文认为,现实主义的灵魂内核、诗化生活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是构成孙犁艺术——诗化现实主义的三要素。这种缘于作家审美理想和个性气质的艺术追求,是孙犁对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贡献,拓展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赵树理和孙犁同为解放区文学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赵树理和孙犁身份认同的差异来分析两人不同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孙犁小说创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1980年至1999年这二十年间对孙犁小说的研究,无论是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的把握,还是小说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和突破。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孙犁小说研究的状况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正>赵树理和孙犁同为解放区文学中的佼佼者,但他们的审美情趣却大相径庭。本文试图通过考察赵树理和孙犁身份认同的差异来分析两人不同的艺术追求。抗战爆发改变了许多人的命  相似文献   

6.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争体验的缺失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康艳琴 《培训与研究》2009,26(4):11-12,17
孙犁的战争题材作品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充满着一种非理性的浪漫主义诗意感悟与激情想象。他用诗意感悟消解了战争双方的二元对立因素,用浪漫激情遮蔽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这种审美特质源于作家的个性气质、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战争体验的缺失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犁文学具有美善相生的审美品格。这表现在他以善的伦理为认识世界的方式,对美善合一文学世界的展示,以及与善相和谐的艺术特征上。孙犁审美品格的主体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同时融汇了现代西方人道主义精神和艺术方法。审美品格是孙犁个人精神和人格的写照,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道路和文体选择。孙犁的审美品格与他生活的时代文化存在一定冲突,也因此未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但它使孙犁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蕴,也切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既超越了时代,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开放性发展的方法。孙犁的审美品格非常切合当前中国的文化要求,对中国文学具有充分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犁专题     
对真善美的刻意追求,是孙犁散文的主要特色,也是他一贯的文学追求。他认为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中的美和善的。孙犁是追求真诚的,他说:“在创作中,我倾吐了心中的郁结,倾注了真诚的感情,说出了真心的话。”孙犁又是追求善良的,他笔下的人物纯朴而善良,都有一颗质朴美好的心灵。同时孙犁又是追求美的,他从不直接描写人间的丑恶。  相似文献   

10.
在崇尚阳刚之美的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传统女性形象的缺席给战争文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遗憾。孙犁塑造了一系列几近完美的既有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尚,更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女性形象,不仅寄寓了孙犁的审美追求和童年记忆,更寄托着他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以及对女性的特殊情感。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6,(2):109-115
"物"是孙犁小说中一个重要的审美维度。孙犁不同时期的小说中留下了人与"物"的不同关系。"物"成为理解孙犁小说的一条重要线索。孙犁小说的风格与叙事嬗变都与"物"有关。只有把握了"物"在孙犁小说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孙犁小说的深度和广度。在土改小说中,"物"的叙事功能越发突出,"物"不但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还具有了批判和反思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孙犁的《荷花淀》等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们是时代的馈赠,也是孙犁艺术追求的结晶。对孙犁小说的转载、出版、研究和评论,是孙犁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虽然受到政治的影响,但孙犁小说整体上是受到学界和大众的肯定和欢迎。影视改编和连环画等使孙犁小说的传播方式多样化,中学语文教学在孙犁小说传播上功不可没,但也暴露出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荷花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其创作风格清新、俊逸,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的意境。小说熔叙事、写景和抒情于一炉,充满了诗情画意,享有“诗体小说”之美称。他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刻意雕琢,而是运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韵,不求形似。其代表作——短篇小说《荷花淀》自然也是如此,全篇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享之不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孙犁是当代文坛上精通各种文学样式的乡土作家。今天重提孙犁及其文艺思想十分必要。本文评述了孙犁文艺思想的五个方面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美学追求、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指的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着重谈及的是废名、沈从文、萧红、艾芜和孙犁的作品。理想,作为一种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期望,本文将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论及。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中的理想注重人性和审美,是一种在美的包容下,逐渐趋向于社会的美好人生图景。废名一沈从文一孙犁抒情小说中的理想体现了从市美理想到人生理想再到社会理想这一与时代暗合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孙犁非常善于运用各种联想方式,或扩大审美感知的范围,或揭示审美意象的丰富内涵,或体认审美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拓展审美对象的普遍意义。既使自己情有所依,又创造了生动感人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7,(3):76-80
孙犁不同人生时期的散文对物的把握也有不同,经历了从早期写物到晚年咏物的过程。早期孙犁在散文中将物作为抛砖引玉的手段,而后期孙犁在晚年创作的十本散文集中都存在对物独立的咏叹。物在孙犁的晚年成为他写作中重要的审美寄托。因此,通过将孙犁前后以物为题的散文进行比较,研究其中物的地位、物的内涵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可以更好地把握物在孙犁晚年散文中的特点,更准确理解不同时期孙犁的散文创作心理和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18.
“崇实”是孙犁主张的散文写作原则,“尚理”是其内容追求,“质胜”是孙犁对散文文体风格的主张,三者互相联系而又从三个不同侧面构成孙犁的散文观,成为他现实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富于个性的作家。他以作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体验,以女性为审美对象,以战争为创作的大背景,创作出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形象,温柔的女人,诗化的战争,以人性的笔触给现代文学留下了浓重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有着重要影构。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创造了一种知识者缺席的农民化的小说范式;而坚持人文品性的作家孙犁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性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荷花淀派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