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帝造驴子,给它50年生命。驴子嫌长,求上帝减掉30年的生命。上帝答应了。上帝造狗,给它25年生命。狗同样嫌长,请求上帝给它不超过10年的生命,上帝应允了。上帝造猴子,给它20年生命。猴子依然嫌长,请求上帝给它减少10年生命,上帝也答应了。上帝造人时,尽管造的人有理性、有智慧、会思考、会生活,但是上帝很吝啬,仅仅给人20年的生命,于是人主动请求上帝把驴子拒绝的30年生命、狗拒绝的15年生命、猴子拒绝的10年生命给人。上帝料到人具有动物所有的优点,就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人就多拥有了55年的生命,在20岁开始成家立业,开始拼命工作,不辞劳苦…  相似文献   

2.
Humor and Jokes     
我知道上帝是谁了儿子:妈妈,上帝是男人还是女人?妈妈:宝贝,上帝是男人也是女人!儿子:那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妈妈:宝贝,上帝是黑人也是白人!儿子:那上帝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妈妈:宝贝,上帝是同性恋也是异性恋!儿子:哦。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说:"少数人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有了;多数人也需要一个上帝,因为他们除了上帝什么都没有。"少数人和多数人,指富人和穷人。此话的意思是:上帝对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圣经》中上帝形象转变进行研究,揭示犹太民族的上帝的形象在整部《圣经》中是动态发展的,经历了从惩罚性的上帝到充满慈爱的上帝的转变,从狭隘的上帝到一个普世性的上帝的转变,从而还原饱满的上帝的形象;同时分析了其转变背后的原因,说明犹太民族在漫长而艰辛的历史岁月中为了适应环境经历了深沉的思索和痛苦的蜕变。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且深刻的思想家,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有关于上帝的三个问题,即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论证上帝存在以及真理是否与上帝同在。无神论者曾以"为何上帝的世界充满恶和苦难"来质疑上帝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使他较早时候对上帝存在产生怀疑。但他倾其一生去思考、探究,寻找答案来反驳无神论者的质疑,最终他找到了。即是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求构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据,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上帝与真理同在。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08,(4):27-27
几千万年前,有一个神叫"上帝",上帝拥有许多孩子,但上帝最宠爱的孩子就是"地球"。为满足地球的愿望,上帝耗损自己的能量,为地球增加了生命力——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变得非常开心,人类与地球也相处得非常融洽。看到地球很快乐,上帝也非常高兴。不久,地球再次向上帝提出了请求,希望上帝能够赐予人类一些智慧。于是,人类从直立行走到钻木取火,一天天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7.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伟大且深刻的思想家,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一生中最关心的是有关于上帝的三个问题,即上帝是否存在,如何论证上帝存在以及真理是否与上帝同在.无神论者曾以“为何上帝的世界充满恶和苦难”来质疑上帝存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人生经历也使他较早时候对上帝存在产生怀疑.但他倾其一生去思考、探究,寻找答案来反驳无神论者的质疑,最终他找到了.即是人类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求构成了上帝存在的证据,并且陀思妥耶夫斯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上帝与真理同在.  相似文献   

8.
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意在揭示当代美国人的信仰危机:昔日的美国守护上帝.而年轻的美国遗弃上帝,并试图用性替代上帝的位置。厄普代克在作品中描绘了人们在没有上帝的日子中的糟糕生活,通过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否定,厄普代克指出人们应该回归上帝。  相似文献   

9.
开心一刻     
谁是上帝一个9岁大的男孩追着他妈妈问:“上帝是男的还是女的?”妈妈想了一下说:“上帝是介于男女之间的。”这让小男孩感到迷惑,他又接着问:“上帝是黑人还是白人?”“上帝既是黑人又是白人。”妈妈答。小男孩更加糊涂了,于是他紧接着问:“上帝是诚实的还是不诚实的?”妈妈不耐烦了,答道:“上帝既诚实又不诚实。”这下小男孩露出笑脸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问道:“上帝是不是迈克尔·杰克逊?”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很多女作家处在历史转折期并由于自身际遇对基督教产生了共鸣,在她们笔下出现了不同的上帝形象,有牺牲奉献式上帝、主动受难的博爱式上帝,也有倾听式上帝,通过对上帝形象的阐述,女性作家阐述了自己对基督教"爱的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等一分钟     
汤姆:我伟大的上帝,一千年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上帝:它只意味着一分钟。汤姆:我万能的上帝,一万枚金币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上帝:它只意味着一枚小硬币。汤姆:我仁慈的上帝,那就请给我一枚小硬币吧!上帝:好吧,可怜的人,请等一分钟吧。  相似文献   

12.
穆旦20世纪40年代诗歌中“上帝”字眼以及“神”、“主”等类上帝字眼的大量频繁出现,构成诗歌文本的特色,使他的诗歌文本呈现出浓郁的基督教色彩。本文以“上帝”这一意象入手,通过对他诗歌中上帝内涵的深入分析,探讨他将上帝意象引进诗歌文本的原因,进而诠释上帝意象在穆旦诗歌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上帝存在"这个句子与"上帝是"在意义上是有区别的。弗雷格认为存在是概念的性质而不是对象的性质,因此断定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康德认为"是"不是真正的谓词,所以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失效。根据对"上帝存在"的语言分析,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证明这个命题。康德的反驳意见使我们回归到"上帝"的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帝与智者     
上帝请智者去做客,智者问上帝:"什么东西最贪心?"上帝说:"豺狼虎豹."智者说:"非也,是人.正因为贪,所以才有贪官和坏人."上帝不信,这时沙漠中走来了三个人,智者说:"请上帝给我三样东西,一箱金银珠宝,一支枪,一瓶水.届时你就会明白的."上帝说:"行啊."  相似文献   

15.
开心词典     
信徒与上帝信徒:“万能的上帝啊,一万年对您来说是多久呢?“上帝:“我眨一下眼的工夫。“信徒:“那10亿元钱呢?“上帝:“不过是我的一根头发而已。“信徒:“哦,慈悲的上帝啊,那就请您给我一根头发吧。“上帝:“没问题,等我眨一下眼之后给你。“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人的观念里,人都是有原罪的,这种罪是由人类始祖亚当夏娃"遗传"而来,他们罪孽深重,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就理所当然继承了这种罪。既然有罪就应当向上帝忏悔,奥古斯丁是向上帝忏悔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第一人,他用《忏悔录》向上帝进行忏悔,也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解答。我们要找寻上帝,找寻让上帝降临我们自身的方法,达到对上帝的信仰,使身体与灵魂都成为上帝的宜居之所,实现个人的精神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上帝死了”,人类由此跨入了一个全面设计的时代。可是人却不可避免地被抛回到对自身的询问,在人的存在中与上帝相遇。上帝回归了,人们应该通过象征语言来言说上帝。  相似文献   

18.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艾萨克·辛格的短篇小说以描绘人与上帝的关系为中心,从笃信上帝到背弃上帝,再到重塑上帝.反映出犹太民族的信仰伴随着分裂性与不稳定性。通过梳理人类与上帝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出犹太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宗教的重新认识,表现了辛格对人类心灵世界的终极关照。  相似文献   

20.
等一分钟     
汤姆:我伟大的上帝,一千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上帝:它只意味着一分钟。汤姆:我万能的上帝,一万枚金币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上帝:它只意味着一枚小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