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远 《教书育人》2022,(5):26-28
新冠疫情的流行导致高校线下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如何基于微文化构建创新的线上思政教育模式,做好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舆论引导工作.新冠疫情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决定了高校思政教育要认识到微文化的思政教育价值,创建以微博微信微课为载体的线上思政教育渠道,探索新冠疫情流行期间的舆论处置机制,借助...  相似文献   

2.
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微文学等为代表的微文化在网络技术的助推之下,成为了大学生们广泛接触并乐于接受的一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当前,微文化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加强管理,充分把握微文化发展的特点,构建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环境,充分发挥微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在微时代背景下,微信平台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依托平台之一,拥有强大的优势。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衡阳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对微信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为弥补传统育人模式的不足,构建以微信为路径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育人体系,旨在探索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牵引下,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通信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育人场域,“三微一端”平台随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热衷的育人载体。在众多媒介中,微信公众号由于自身交互功能强、操作便捷等特点应用最为广泛,但是亦暴露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院系微信平台囿于自身受众较少、资源不足、定位不明等客观原因,发展较为迟缓,育人潜力释放不足。基于此,从院系的视角出发,调研了湘潭大学“商驿”微信公众号的平台运营、平台对比、用户需求、用户体验等情况,从提升服务能力、优化内容供给、增强用户黏度、强化育人功能等方面为院系微信平台的网络育人实践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以微信、微博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顺应"微文化"的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微文化"的独特优势,在理念、载体、内容、团队上进行创新,构建"微文化"环境下高校新型服务型党组织。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思想文化多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的趋势下,微博微信的"圈层化"现象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挑战和新机遇,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何在坚守文化育人与舆论引导阵地的基础上,高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校园文化育人新思路,进行创新与融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的角度,从"圈层化"现象拓展高校校园文化育人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要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去感染学生,要抓住机遇与时俱进,要根据学生思想动态不断创新。“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落实,为高校教育改革进程注入了新活力,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对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中出现的育人意识淡薄、制度缺失和手段落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从“三全育人”角度做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工作、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提高全员育人意识、健全宿舍文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和创新宿舍文化活动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3):96-99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微文化以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模式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其信息传播的迅速、简洁、扩散性使大学生们短期内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思想和心理也不断受到冲击。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微文化视域下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介,拓展工作阵地,发展支部新载体,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本文从思想、制度、方式三个维度提出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建构策略,以思想为指引、制度为保障、方式为手段,进行立体化、多方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时代"来临,"微时代"中的微博、微信等现代传媒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微时代"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微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合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构建"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具有多元育人价值,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高校有必要结合新技术新手段将红色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展红色育人,利用新媒体平台抢占红色文化网络宣传阵地。高校、地方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协同合作力度,建设红色文化育人基地,形成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红色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必须努力加强高校网络建设,使其在高校育人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高校网络建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对高校网络工作的领导,让无产阶级思想文化牢牢占领网络阵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信息化。类似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出现,宣告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进入了“微信息时代”。本文对大学生微信朋友圈和微信使用模式进行研究,对微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影响以及微信息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的工作开展进行讨论,认为微信息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了解学生的所想所爱,多角度做好舆情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人"是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其实质内涵就是遵循文化育人规律,以优秀的文化作为育人的核心内容,以"化"作为育人的基本方法,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对人进行启发、教育和影响,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以文化人"理念下,面对多元文化冲击,高校应重新认识和提炼文化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实现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求的融合以及角色人格特质与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融合。在实现两大融合的价值取向指引下,科学设定文化育人目标,注意目标设定的人本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持续性,以更好地实现高校文化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管理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并有着十分突出的意义。文章从思想观念、制度规范、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当前高校管理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和提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校管理育人新路径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张君 《科教导刊》2023,(30):41-43
文章首先阐述了“三全育人”的内涵,阐述了高校微信公众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运营价值,通过审视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多项优化路径,打破传统思政工作的局限性,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打造“三全育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微信已经融入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提升工作效率与公共服务质量提供了极大帮助。特别是微信与党建工作融合而成的"微党建",推动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对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高校党建与微信结合使用现状特点及"微党建"现存问题进行梳理,建议从丰富公众号内容、培养专职维护队伍、加强公众号互动交流、与专业建设相辅相成、形成"大党建"格局等多方面加强微信与高校党建的无缝融合,进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一下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进入了全新的微时代。在微时代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不仅获得了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如何积极应对微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成为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多管齐下,面对挑战,让"微文化"在校园全方位文化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微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微信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随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树立网络教学的战略意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和交流、全面发挥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职能三个方面的应用策略,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与互联网同步成长的“Z世代”(Generation Z)大学生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的主力军。“Z世代”大学生有其独特的观念认知、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本研究聚焦高校文化育人工作,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及价值追求,剖析了“Z世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思想误区,通过深挖高校育人“文化力”,打造育人“文化圈”和“文化场”,积极构建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以正本清源,清除“Z世代”大学生群体文化乱象,为“Z世代”大学生打造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随着微媒体的迅猛发展,其所呈现出的思想引领、沟通、交互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日渐明显。微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微育人、微服务、微管理、微教学、微公关等新趋势。微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最新平台和新阵地,必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全新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