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联和谜语,是我国独有的两种文学形式,可以说是奇葩异放,独领风骚。历来为人们所喜爱。若把谜语和对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则更会横生出意想不到的妙趣来。  相似文献   

2.
对联谜 据传,有一回乾隆皇帝和众大臣猜谜语,纪晓岚用对联的形式制作了两条谜语:  相似文献   

3.
读对联猜行业 下面每副对联都是一则谜语,打一个行业的名称。请根据对联描述,选择适合的行业或店铺名称填到相应的括号里。  相似文献   

4.
趣谈迷语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帝出了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则字谜,上联谜底为"猜"字,下联谜底为"谜"字.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谜语的特点,那就是"虽为短品,却是妙文".确实,制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制作出大量形式多样、词采华赡的谜语.这些谜语大多内容博深,格调清新高雅,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5.
趣谈谜语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命出了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别字谜,上联谜底为“猜”字,下联谜底为“谜”字。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谜语的特点,那就是“虽为短品,却是妙”。确实,制谜凭借自己深厚的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制作出大量形式多样、词采华赡的谜语。这些谜语大多内容博深,格调清新高雄,很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一下。  相似文献   

6.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相似文献   

7.
有一年元宵节前夕,乾隆帝让每位大臣都糊一盏灯,上面写好谜语、对联或诗文送进宫来。让大家一同欣赏,共度元宵佳节。  相似文献   

8.
钟琼 《文教资料》2014,(14):24-25
本文从谐音双关,“拆字”,关于“物”和“字”的谜语,以及对联的技巧和魅力着手,从中发现和讨论汉语汉字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民俗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因子。例如婚丧嫁娶的礼仪中,避讳与委婉的手法就挺值得研究。而对于学生而言,民间不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从大语文的教育理念来说很值得探究。譬如:灯谜、对联、三句半等等。对对联的研究人员比较多,下面笔者就仅从谜语的角度简单谈一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有个《汉字》专题,教材把谜语视为汉字具有神奇魅力的一个例证。专题后面有项猜谜语的习题,学生都很喜欢。  相似文献   

10.
月到中秋分外明,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喜爱吟咏中秋之月,关于中秋之月的诗词歌赋也特别的多,下面就是关于月的谜语和对联,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吧!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小花,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独有的魅力。缺如,是对联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也称隐语、隐缺、漏字。这种手法故意将联句中的某一二字隐去,而该联的意思又恰恰在这空缺的字上,读者要从展现的字面上品读出联中所藏之意。运用缺如,使得对联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趣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完全不同,以两种语言文字特征为基础的文学创造产物,比如谜语,谚语或歇后语,对联等翻译让译者绞尽脑汁,对以文字特征为基础的创作技巧进行移植可以部分解决难译或不可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言文字和汉语语言文字完全不同,以两种语言文字特征为基础的文学创造产物,比如谜语,谚语或歇后语,对联等翻译让译者绞尽脑汁,对以文字特征为基础的创作技巧进行移植可以部分解决难译或不可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益民 《甘肃教育》2006,(2A):33-33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领域也呈现出“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景象。曾有幸听过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一节“漫游语文世界”.课堂以自编歌曲“语文在哪里”导入.涉及知识琳琅满目:对联、广告、歌曲、小品、笑话、姓名和数字中的语文知识、谜语等。活动形式五彩纷呈:对对联、唱歌、表演、讲笑话、说故事、猜谜语、谈感想等。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在广阔的汉语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那里有构思精妙的成语对联,有妙趣、逗人的谜语游戏,有惊奇、曲折的迷宫趣题,还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成语描写。趁着休闲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成语乐园,畅游成语大世界吧。  相似文献   

17.
①用成语典故使学生加深理解;②穿插一分钟故事,提高教学效果;③用形象状物的比喻语,以增强记忆;④用诗歌、谚谣补充讲解;⑤用解词析字法帮助释疑;⑥用谜语设猜引起学习兴趣;⑦用对联点缀增色;⑧用歌曲再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与谜语一样,源远流长,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两者一旦结缘,不仅有其独具的形式美、意境美、音韵美,而且更能显示出文义谜之雅、谐、奇、趣等特色。然而,以对联形式制谜,难度较大。谜面既要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语意相关之要求,又必须与谜底“回互其辞”,丝丝入扣。或下联独立成面,或两联合而出一谜底。猜射者通过欣赏联语,或会意,或别解,或用典,或离合增损,或指示象形,从中猜出谜底来。可见,对联成谜,读来朗朗上口,赏之神韵俱在,射中其味无穷。处处滚金浪;(打三国人名)家家存旧粮。(…  相似文献   

19.
语言文字教学内容在改革后的“高职语文”课程中的比例逐渐压缩,这导致学生由于语言文字理论基础薄弱,妨碍了语文能力的形成。“高职语文”的语言文字教学应偏重于词汇的教学,教学内容应挑选贴近现实的言语现象和材料,同时,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引入“绕口令”、“谜语”、“对联”等多种语文类型。  相似文献   

20.
林聪华 《教学月刊》2006,(10):17-18
初中语文学习是介于小学和高中之间的桥梁,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有务实的精神,故弄玄虚不如“真材实料”,急于求成不如慢火熬炖。总之,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怎样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有所乐”,而且“学有所得”呢?笔者结合新教材,发现传统文化中的对联、谜语等都是初中学生乐于接纳的文学样式。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我把对联融进了语文课堂,使之成为一种富于个性的教学方法和充满语文味的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