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有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 “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目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新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12课《词七首》选了李煜的《虞美人》一词,其中有关“只是朱颜改”一句,课文下面作了这样的注释:“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我们认为这一注解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词《虞美人》可以说是千古绝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第三单元选入了本词。我在教学时发现教材注释对“只是朱颜改”中“朱颜”的解释有失偏颇。教材第61页注释④犤··只是朱颜改犦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是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查《辞海》对“朱颜”一词有这样的解释:1.指女子美好的容颜。①《楚辞·大招》“容则秀雅,··稚朱颜只。”②李白《南都行》“丽华秀玉色,··汝女娇朱颜。”2.指青春壮健的颜色。①李端《长安书事寄卢纶》诗:“··勿以朱颜好,而忘…  相似文献   

4.
南唐后主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词,许多经典之作还被选入教材,其中《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的"朱颜"一词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本注释中解释为:"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进而得出"朱颜改""只是宫女们都老了"的结论。此外还有宫女已经换了等说法,这里究竟该做何解释?笔者觉得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或流于浅显,难以让人信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三册选编了李煜的《虞美人》,教材对"只是朱颜改"的"朱颜"作了如下注释:"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这一注释值得商榷。据《辞源》解释:"朱颜:红润的面容,也泛指少时美好的面容。"宋玉《招魂》中有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其理由如下:一、查《古代汉语词典》(陈复华主编,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朱颜”一词的解释是:“青春红润的面容。泛指女子的容貌”。“红颜”一词的解释是:“①年轻人红润的颜色。②指青年时代。③喻女子艳丽的容貌。④指美女。”苏轼《纵笔三首》诗之一:“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闲时又来镜里,…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课文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句的注释是“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教参译文也是“(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笔者对此注释和译文颇有异议。 一、注释和译文与该旬的下文意思相悖。 课文“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中,充当主语的无疑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都是对主语“一肌一容”进行陈述的。“肌和容”如果是指宫女的“肌肤、姿容”,虽能和“尽态极妍”相搭配,译为“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十九页注释①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了如下注释:“这是《佐传·襄公二十五年》里记载的孔子的话。原意是只是说出来,没有写下来就不能流传久远。”很明显,这里是把“文”理解成了一个动词“写下来”,笔者认为,这里的“文”是一个名词,应理解为“文采”。把“文”理解为“文采”的  相似文献   

9.
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这样一句话:“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在有些注释中,直译为:“绿色的云彩纷纷扰扰,那是宫女在早晨梳理头发。”似乎“云彩”和宫女的头发都是绿色的,显然有些不妥。也有人认为译成绿黛色。绿黛,一般用来形容青的山色,也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因为古代女子常以青黛画眉),表面上好像能说得过去了,但细究起来也不免有些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妇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  相似文献   

11.
夏天是少女朱颜最烦的季节,因为气温蹿升到37℃以上,朱颜不得不脱下穿了300天的牛仔裤,换上短裙。骄傲的朱颜再也无法掩饰她隐隐的自卑,她怕那个心直口快的胖子好友廖沙沙说:“哎哟,没想到朱颜你的腿比我还粗啊。”也怕那个明察秋毫的快嘴小柴说:“朱颜你腿上的毛孔好粗哎,大腿后面都有点像桔子皮了。”朱颜更怕教她艺术体操的邱老师从背后拍拍她的头说,“朱颜你要想法减减你的小腿肚了,九月份,咱们体操表演队要参加区里的汇演和比赛呢。”哦呀,可恶的胖胖的腿型呀,令朱颜从此不  相似文献   

12.
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六期上许匡一同志的文章《对〈师说〉几条注释的补充》,颇受启发,不过觉得其中“不齿”一词的解释似可商榷。许文认为:课文注释“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是对的,只是没有把  相似文献   

13.
“府吏见丁宁”语出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孔雀东南飞》。教材对该句中“见”字作了如下注释:“见字用法,如‘见察’‘见恕’。”对此注释我认为并未达到注释的目的,是不妥的。首先,用来解释“见”字用法的词语学生并不理解。“见察”“见  相似文献   

14.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249页对“二战以来美国历届总统”进行了注释。该注释忽视了美国总统“届”与“任”的区别。注释原文见下表:  相似文献   

15.
<正> 高中语文(第五册)《孔雀东南飞》中有“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句。课本对诗中“俨妆”一词注释为:“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语文教学通讯》(1994年12期)发表了王寒火同志的商榷文章。王文认为课文的注释有两点不妥:一是结构不合。“严妆”本是偏正结构,“严”修饰“妆”,注释却变成了补充结构;二是注释与上下文不合。原诗是说鸡叫时分刘兰芝起床准备“严妆”,只是有此准备,不可能一起床便“打扮得整整齐齐”。事实上下文才具体描述“严妆”的过程,注释把“结果”提前了。因此,王文认为“新妇起严妆”应译“齐兰芝起床(准备)整整齐齐地扮扮自己。”对王寒火同志的两点分析笔者表示赞同,但对其解释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最后一课》(第49页)中,将“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中的“画‘杠子’”注释为:指初级班学生初学写字。这一注释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原小说意思相悖。粗看该处注释,似乎是指初级班学生初学写字,写出来的字不像字,而像一些“杠子”,还真能说得过去。但只要把它与该处课文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就不难看出该注释的不合理来。将该注释的被注部分与注释部分加以压缩,即为:画“杠子”指写字。照此注释,“杠子”就是“字”。请参看该处课文,看这里的“杠子”是不是字?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  相似文献   

17.
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选编了《扬州慢》一词,诃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座桥。南宋时只剩七座,并不‘存在’,这里只是泛说,不是纪实。”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中,也选编了《扬州慢》一词。编者对“二十四桥”的注释是:“唐朝时扬州繁盛,有二十四桥。”前者说有“二十四座桥”,读者一看就知“二  相似文献   

18.
人教本高中语文第三册《孔雀东南飞》的诗句“便言多令才”之“便”究竟该读什么音?教材课下注音为“便(biàn)言”,笔者却认为该读“便(pián)言”。教材注释:“便言,很会说话。”这注释与权威工具书及许多古诗文选本的注释没什么不同。查阅几个版本的《辞源》,对“便言”的注  相似文献   

19.
杨远林 《阅读与鉴赏》2007,(2):79-79,49
明代魏学的《核舟记》应该算得上是一篇公认的传统佳作了,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都加以使用。笔者却对教科书(包括新版的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和过去的四年制人教版教材)的一处注释,心存质疑,颇值得推敲和商榷。鲁教版教材第117页的注释29为“其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原四年制人教版的课本第113页注释14中解释“背,脊背,这里指船顶”。可见,二者都将“背”解释为顶部,“船背”即船的顶部。在《教师教学用书》课后的“有关资料”中也认可这种解释(人教版和鲁教版都有相同解释,只是页码不同),第151页中摘自《课文分析集》(隋树森著,广东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高考历史海南卷选择题第四题: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