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什么是意境?周谷城先生说.它“相当玄奥,不易理解。”此说甚为有理。对意境进行界说碰到的第一问题就是:意境是不是就是境界?有两说。一说是,意境即境界,二者完全相等;另一说是,不。可是,说“不”的却不太多。其源盖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开首就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2.
境界说是王国维标示词艺术特性的美学范畴。他论词首标境界,《人间词话》第一条:“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  相似文献   

3.
<正>推荐书目:《人间词话》王国维著推荐理由:虽被人们常常谈起,可真正阅读过《人间词话》的人又有多少呢?作为诗词批评理论的代表作,我认为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无论是要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还是想在诗歌鉴赏题目中取得高分,这本书都有值得一读的价值。“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开篇如此论道。全书围绕“境界”二字展开,点明了其之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以最终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要想知道“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何实现,我们就不能不沿着王国维先生所搭建的逻辑框架,探究清楚何为境界。  相似文献   

4.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这样开篇的: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可套用为:文章以思想为最上。有思想,则自成高格,自有境界。思想的深度就是文章的厚度。思想从哪里来?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日益成熟,但面对高考的高中生实在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7.
柳永的《雨霖铃》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为历来人们所喜爱与欣赏的写离情别绪的典范之作。而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千古为人广为传诵的名句,甚至有人以此作为代表柳词的特色,宋泽元《忏花庵丛书》本《类编草堂诗余》卷五杨升庵批云:“此词只是‘酒醒何处’二句千古脍炙人口……。”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和哥三复、三接号称为“柳氏三绝”。他在仁宗时(1034年)应试中进士。因其写的《鹤冲天》词里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相似文献   

8.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王国维对于诗词的境界,给以很高的评价,把它作为衡量作家和作品的标尺,并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文学作品只要有境界,就能显示出作家高度的气质和风格;表现出作品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而写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来。他甚至认为五代、北宋之词成就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境界,境界美。因此,在《人间词话》中,他较多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境界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对于其境界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本文只  相似文献   

9.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评论的虽然是宋词.但又何尝不是那些优秀中学生作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为诗词创作和批评建立的美学批评的主要理论。是书开宗明义揭出“境界”说的大旨:“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又在第九则总结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认为严氏、王氏之说只涉及诗词创作的表面,只有他的“境界”说才触及到了根本。《词话》还结合文学史上的具体现象,从诗词创作的实践,运用“境界”说进行实际鉴赏和批评。  相似文献   

11.
还我蛙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朝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西江月》中的名句。在那星光点点的春夜,田野中此起彼伏的蛙声犹如迷人的乐章,那种享受是何等惬意。青蛙仿佛在向人们倾吐心声:“丰收果里,有农  相似文献   

12.
自我批判     
宋词是词体的极致,易安词更是将其带至一片无人能及的境地,每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云:“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以此为据,我以为忧郁、真切、细腻构成了易安词艺术风格的三境。  相似文献   

13.
“境界”一词最早盛行于佛教信仰者之口。“境界”既可以是外界具体景象的状态,也可以是人意识到的内在心灵世界的状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论,对治学的情形做了精辟的总结。本文引入“境界”一词,借此描述不同层次的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的不同理解以及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所带班级所达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一)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的《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_代作家_心__》中的名句。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著名爱国诗人_词《_》中的名词。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_的《》中的名句。 5.典故“世外桃源”出自_的《》。 6.成语“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出自的‘》。 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出自的著作《_》的《_,___》篇。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著名诗人_在《_》中的名句。 9.“完璧归赵”、“负荆清罪”成语出自《》中的‘_》.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5.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境界,则景与情统一,是真景物、真感情鲜明真切地表达。李清照后期创作的《声声慢》一词,寓情于景,景哀愁浓,情景婉绝,称得上"有篇有句""有境界"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6.
清人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又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而有境界,“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宋元戏曲考》)这里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究竟什么是诗的意境?“意”就是情意,包括诗人的“情”与“理”,即诗人的情感和他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评价;“境”就是物象,指事物的“形”与“神”,即经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生活形象及其内在本质与精神。在诗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  相似文献   

17.
诗词是艺术的语言,它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一首诗词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即情景交融,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艺术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诗话》中也说:“诗有诗境,词有词境,诗词一理也。”他们都认为宋词也同唐诗一样具备意境。在诸多的意境中,雄浑、深静、迷离渺远应是最为常见的。一、雄浑之境宋词发展到苏东坡、辛弃疾时代,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融入自己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还将炽烈的爱国热情和饱满的斗争精神倾注于词,极大地开拓了宋词表达的内容,给宋词注入了刚健壮烈的风骨。…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炼。它把深刻的思想、浓郁的激情、充实的内容、高超的技艺凝炼在比较短的篇幅中,熔铸于高度概括的诗句里。诗人在创作的时候,力图一句乃至一字千金,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于国维《人间词话》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所谓“境界”,就是蕴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境界,怎样走进这境界,获得美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20.
吉梅 《语文天地》2008,(5):63-64
诗情画意的融合是中国古典美学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里的"境界"即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志与富有特征的客观景物的有机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