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芹 《现代语文》2009,(12):77-77
21世纪是一个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时代,"说"在现代社会交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说"的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要交流思想就要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一、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必要性 语言活动包括听(读)和说(写)两个方面,现代社会中,人们要交流思想,说(写)能力更显重要。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使“语”和“文”严重脱节,学生说话能力低下。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有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口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通讯、人机对话等,要求人们把话说得准确、简明、达意,那种含糊其辞,估屈聱牙的口语表达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而中学生正处在由青少年  相似文献   

3.
论“说”的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说”是我们的生存方式 ,人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 ,教育亦与“说”本质性地相关联。古典时代的教育就是活生生的“说”的教育。现代教育越来越多地变成了读、写、算的教育 ,“说”在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下降 ,这在我们的教育中更加突出。我们的教育应更多地创造“说”的机会 ,尊重“说”的权利 ,培植“说”的勇气 ,锻炼“说”的智慧 ,真正使学生成为“说”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交际活动的频繁,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声音来传播、保留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听话与说话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交流信息的途径了。有关音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人们日常的音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说,可见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为使我们的下一代能适应现代生活的挑战,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强化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如何强化学生的听说训练呢?李庭芳先生主张,英语教学的交际原…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是“高频信息”的时代。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则标志着现代学习化社会已悄然而至。综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写更重要、更实际。  相似文献   

7.
吴劲松 《教师》2011,(9):100-101
教学大纲指出,中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人说,现代教育中,没有美育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南此可见,美的教育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作为现代教育者,我们应选择好“创造之地”,把握好“创造之时”来造就“创造之人”。《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陶冶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客观需要,人们普遍感到语言的交流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说写能力和习惯,提高说写训练的效率。训练和提高学生说写能力的途径很多,但我深深地感  相似文献   

10.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是“高频信息”的时代。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则标志着现代学习化社会已悄然而至。综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代要求,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学习化社会里,我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深化教育改革,培养能适应现代学习化社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人才,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际之间交流日趋频繁和复杂,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每一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重视说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本文拟从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一、认识说话训练的意义,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二、明确说话训练的任务,挖掘学生“说”的潜力,三、探宄说话训练的方式,全面提高“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在抱怨现在的孩 子越来越不懂得说“谢谢”的 时候,不知我们自己反思过没有,我们对孩子说过“谢谢”吗? 在家里,父母对子女说“谢谢”,是人之初的启蒙和示范;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说“谢谢”,是人格的尊重与平等;在社会,孩子对别人说“谢谢”,使人如沐春风. 父母养儿育女,教师教书育人,天经地义,孩子们应当说声“谢谢”;孩子为师长做事,理所当然,我们也应道声“谢谢”。可事实并非如此,由于师道尊 严,我们却很少这样对 孩子说。因此,我 们要求孩子们 说“谢谢” 时,就多 少带有 一种强 迫性。 教 室 里,一根 用小…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中小学学生英语听说现状英语听说教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国家随着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与国外的交往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对英语口语能力的需求不断提高。我们的青少年正在面临社会生活的挑战,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正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天天与“书山题海”打交道,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感和厌恶心理。不少教师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只重少数“尖子”,忽视全体学生,两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 ,对人才的需求乃至普通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渊博丰富的知识 ,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多种多样的能力。课堂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 ,理应更好地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和谐统一。然而当前实际情况是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还相当普遍。课堂教学的过程乃是“听”、“看”、“思”、“做”、“说”的过程之对立统一。因对培养学生“听”、“看”(观察能力 )、“思”(思维能力 )所论颇多 ,故本文拟对后二者即“做”(动手能力 )、“说”(表达能力 )作一肤浅探讨。一、强调学生动手 ,训练操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江苏省政府对教育的倾情投入,苏北农村初级中学教学领域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学技术.用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语文课堂也开始借助这一媒介,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诗经·小雅·鹤鸣》里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如同一块奇异的砺石,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问题’了!”也有老师说“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同学们的听课效率越来越高了,所以没有问题可问了”……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7.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前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写”能力的培养,而常常忽视对学生“说”能力的训练。其实,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头表达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前现代科学正向着电脑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而信息的输入、传递,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有声语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外界环境的瞬息万变导致了学生的心浮气躁。如今在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而去选择看电视、上网等,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了文字阅读的魅力。可以这么说,阅读在慢慢地远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同时,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越来越浅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师的组织、指导和调控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另外,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也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的。可以说,学生、教师、多媒体这三者是我们现代教学的关键,为了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处理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成了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社会生活和中学历史教学中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强化忧患意识刻不容缓。于是,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逐步确定为教学的神圣职责之一。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作法,说出来和同行们商榷。一、时代需要强化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不但有“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提醒,还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告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顾炎武“国家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