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宝文 《学语文》2010,(6):17-18
《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在整篇《李广苏建传》中,李广的内容大多照搬《史记·李将军列传》,苏建的内容也就只有几行,反倒是附在苏建传记之后苏武的内容让作者煞费苦心,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苏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倾注心血的名篇之一,在《史记》中地位独特。本文将立足原文,参照与之相关的《汉书·李广苏建传》、《太史公自序》、《卫将军骠骑列传》、《报任少卿书》等,对《李将军列传》的写作目的层层挖掘,展现太史公所要传达的志、冤、刺,从而体会史迁史笔,进入其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3.
《苏武》节选自《汉书》的《李广苏建传》。这篇传记记述了李广、李陵(李广之孙)、苏建、苏武(苏建之子)四人的事迹。“苏武传”附在“苏建传”的后面,它是《汉书》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篇。课文节选了《苏武传》的主要部分。内容说明这篇课文以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和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依次记叙苏武从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到持节归汉的全过程,线索十分清晰,结构非常严谨,不屈节不辱命的中心极为明确。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其内容要  相似文献   

4.
苏炳琴 《课外阅读》2011,(6):260-261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杰出的人物传记之一,主人公李广的悲剧命运一直是读者关注的话题。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归结为统治者的用人制度和贵戚的排挤。本文从李广自身素质修养以及社会环境的因素入手,分析论述了《李将军列传》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5.
《苏武传》塑造了一个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坚决捍卫祖国尊严、誓死不向敌国低头的忠贞不渝的外交使臣苏武形象。但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忽视另一个重要人物李陵。首先,从文体特征来看,李陵不应被忽视。《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这是两个人的合传,叙述的是李广和苏建本人及其后代的故事。按照《史记》《汉书》一般的规范,合传的两个人肯定有某种交集,他们可以是同样性质的人.  相似文献   

6.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曾被梁启超列为《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戎马一生,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辉煌功勋。司马迁写作《李将军列传》的意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描述李广的军事才能、优秀品性和独特个性,塑造出“飞将军”的鲜明形象。  相似文献   

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在《史记》中,篇幅最大、最重要的便是"列传"。在"列传"中,司马迁尽量客观地评判每一个人的得与失,我们也能从大英雄身上看到很多缺点。比如说《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把李广描写成一个人人敬畏的"飞将军",他似乎集所有优点于一身。李广百发百中,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也大多胜利,有勇有谋,还体恤下属,深受将士的爱戴。但这篇文章中同样也指出他射敌定会把敌人逼到数十步以内,这也导致作战中常被敌人围困而受挫。同时,李广还自云: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的《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陈涉世家》以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语文课外读物也选了《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等,《史记》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司马迁以饱满的激情,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李广这个“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闪耀着理想光辉的名将形象,高度赞扬了李将军超群的武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洁的人格,对李广的悲剧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不平,并以此谴责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作为一名武将,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的最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就是通过战场上的浴血奋战,建立军功,以报效国家,博取封侯,光宗耀祖。然而他一生的苦苦追求,始终未能实现,最后却落得个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 读《李将军列传》,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造成李广悲剧的原因。表面上看,司马迁在传中借汉文帝、汉武帝之口说李广“不遇时”,“数奇”。文帝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  相似文献   

10.
《同学少年》2012,(10):42-43
君子强学而力行。——《法言》不虚美,不隐恶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于事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一篇中描述李广射虎、退敌与脱险等情景,生动逼真,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同时他也据实写下李广心胸狭隘,公报私仇而妄杀部下的缺点与劣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陈述了项羽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优点与才干及其必然成功的原因。东汉史学家班固十分赞赏司马迁务实求真的态度,称赞《史记》"不虚美,不隐恶"。  相似文献   

11.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曾被梁启超列为《史记》十大文学名篇之一。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戎马一生,为西汉王朝立下了辉煌功  相似文献   

12.
《汉书·苏武传》是大学中文系与中学语文补充教材中的必读篇目之一,但向来少有论述。为中学教学的需要,当前特别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需要,今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向大家请教。《苏武传》是东汉班固奉诏而作《汉书》中的《李广苏建传》附传。众所周知,班固  相似文献   

13.
苏武牧羊历来是教育后代保持高尚民族气节的传统故事。高中语文课本也节选了《汉书·李广苏建传》关于苏武的部份,题为《苏武》(第二册)。然课本注“阏氏”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如王后”(第310页)则是不尽如人意的。因为把阏氏说成是匈奴单子配偶的称号是可以的,但加上“如王后”一语则欠周详。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说的“背景”含义之一: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剧中的布景。放在后面,衬托前景。我对近年来“应试”作文的话题材料文字,也深有同感。因此,笔者在此借用“背景”二字,我们姑且把应试作文命题材料的文字称作“背景文字”。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司马迁个人对李广的偏爱,在《李将军列传》中,他运用突出优点、弱化缺点、突出不幸、显示其悲的撰写方法,增强读者对李广的好感,博得人们的同情。对此我们不能责备司马迁,但我们应对司马迁对所喜爱人物的撰写方法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广与程不识都是西汉著名的大将,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都有赫赫战功。可是两人带兵的路子大为不同。《史记·李将军列传》载:  相似文献   

17.
《苏武》节选自班固的《汉书》第五十四卷《李广苏建传》。它是《汉书》中最著名的一篇传记。文革前曾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传统篇目。它记载了苏武自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出使匈奴,至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归汉,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前后经过,突出地表现了苏武在羁留期间经受住了匈奴贵族的威胁迫害与高官厚禄的利诱,始终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8.
《史记》曾以“实录”著称,司马迁的思想、人品也为世人所称颂不绝,但却很少有人系统地谈及司马迁和《史记》的另一面,本文试从《循吏列传》入手,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作一点挑剔。一、《循吏列传》并非“实录”司马迁作史,主观色彩极浓,陈仁锡曾说;“子长作一传,必有一主宰,如李广传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卫育传以‘天幸’二字为主……”(引自优川资言《史记会往考证》)。这样的人物传记只是写作时有明确的立意,只涉及材料的取舍问题,终属于“实录”范围。而象个泊夷列传》就不同了,传文所载伯夷叔齐之事迹均不可信,梁玉绳《…  相似文献   

19.
<正>苏教选修教材《〈史记〉选读》中《李将军列传》的西汉飞将军李广射技高超、智勇双全、廉洁爱士,却因命途多舛而被迫自刎。那么,造成李广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下面结合选文谈谈笔者的浅陋见解。文章第一段结尾借汉文帝口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句话的翻译是:"可惜呀,你没有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处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里值得说呢!"汉高祖打天下时  相似文献   

20.
在古汉语里,使动、为动和意动用法,是常见的、特殊的实词活用法。此三者句型结构相同,其谓语部分均是“动词+宾语”的动宾式,且与一般动词用法的句型相类。例如: ①吾攻赵,且暮且下。(《史记·信陵君列传》) ②赵军固壁不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良业为取履,因长跑履之。(《史记·留侯列传》) ④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四例,既有动词的一般用法,又有动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