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父子对谜联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王雱,幼年便能吟诗作对。有一天,王安石想考考他的文才,便边吃饭边出了一个上联:一刀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王雱意识到这是条谜联,他先说出了谜底——煮鸡蛋,接着对出下联:双手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对得好!”父亲把儿子抱起来,连声夸赞,并道出谜底:“吾儿所吟乃石榴。”  相似文献   

2.
点击脑细胞     
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他的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做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索,便猜中了,他不直接说出谜底,也用谜语的形式答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对了!”请问,谜底是什么?(点击脑细胞以谜破谜:日点击脑细胞@晓照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作谜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他在政治上实行变法,限制了大地主的特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文学上能诗善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喜欢吟诗作谜,编了不少谜语。王安石有个好朋友叫王吉甫,两人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出了一则字谜,让王吉甫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听后,不一会儿就猜出了谜底。但他没有直接点破,而是以谜破谜,吟道:东海有条鱼,无头亦无尾,剔除脊梁骨,便是你的谜。王安石听后,大笑不已。原来他们两人出的谜,谜面虽然不同,谜底都是一个字。请猜猜是什么字?(…  相似文献   

4.
以诗入谜,耐人寻味,诗谜相猜,情趣盎然。下面选录几则宋人猜谜的佳话,供读者品赏。北宋王安石是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人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  相似文献   

5.
认动物     
《红领巾》2005,(Z1)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pang)从小就很聪明。在他才几岁的时候,有人送给王安石一头獐(zhang)和一头鹿,它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相似文献   

6.
北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一天和众文友雅会,兴之所致,戏作谜诗一首请大家来猜。谜诗曰:“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众宾客一时语塞。这时诗人梅尧臣缓缓说:“我也有一首谜诗,即是你的谜底:‘东海有一鱼,无头亦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捻髯大笑道:“梅先生果然才思敏捷。”(谜底为“日”字)王安石戏作谜诗@林汉  相似文献   

7.
诗谜趣话     
以诗入谜,诗谜相猜,情趣盎然。下面选录几则宋人猜谜的佳话,供读者品赏。北宋王安石是位制谜能手。某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人异曲同工,谜底都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甫沉思片刻,也编首谜诗对答:“东海有条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就是这个谜。”原来两人都打的是“日”字。  相似文献   

8.
<正>卖惨的选秀,套路的真人秀,已经逐渐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审美疲劳。现如今,最火的当属言语犀利、吐槽见长的谈话类节目。不过若论"怼人"的神技,咱还得看看先辈们,真是一言不合就开"怼"啊!1.王安石自己是宰相,他的儿子王雱也号称奇才。有一次有人带了一头鹿一头獐去王家,让王雱辨认  相似文献   

9.
<正>在色彩缤纷的诗歌百花园里有一枝奇葩——谜语诗,它是诗歌和谜语联姻的结晶,既有诗歌的特征,音韵和谐,韵味无穷;又具备谜语的情趣,启人心智,妙趣横生。北宋王安石是一位制谜能手。有年暑天,他与王吉甫在室外乘凉,王安石信口念出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王吉甫不假思索,立即回敬两句:"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两个诗谜异曲同工,谜底皆是手中拿着的"扇子"。王安石又出一首字谜诗:"画  相似文献   

10.
王老板请酒     
李秀才好酒,也善猜谜。一天,他照例来到“太白楼”酒店。王老板一见是李秀才,便笑说:“我出个字谜你猜。”说罢吟道:“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李秀才道:“我将你的谜底也做成一谜,  相似文献   

11.
一、课题入手,理解“谜和“谜底”1.教师板书课题《山谷中的谜底后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写“谜”和“谜底”的句子,通过朗读感悟雪松的独特本领。犤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很好的训练方法。从课题入手,围绕“谜”及“谜底”读书、勾画,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犦  相似文献   

12.
以谜破谜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与好友王吉甫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做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略一思  相似文献   

13.
佳谜趣事     
老板请酒李秀才好酒,也善猜谜,一天,他照例来到“太白楼”酒店。王老板一见是李秀才,便笑说:“我出个谜你猜。”说罢吟道:“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李秀才道:“我将你的谜底也作成一谜,你看对不对:‘跳者有,走者无,高者有,矮者无,智者有,蠢者无。’”李秀才接着说:“右边有,左边无,凉天有,热天无。”王老板又道:“哭者有,笑  相似文献   

14.
名人巧对     
葛恩巧对朱元璋 一个冬天,正下着雪,朱元璋外出,路遇葛恩,相互倾谈之后,一见如故。朱元璋想与他结为知己,但不知他肚里有没有墨水,于是口出一联,请葛恩应对,其联曰:“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葛恩略加思索便对出下联:“国难民悉,王不出头谁是主。”朱元璋听了大喜,便相邀共谋大事。  相似文献   

15.
晚饭后,我让儿子坐在自行车后架上,带他去朋友家串门。刚带他出了一条胡同,儿子就说:“妈妈,咱们别骑了。行吗?” 我问:“怎么了?” 儿了答:“不能骗人。” 我不明白儿子的话,便问:“谁骗人呀?” 儿子答:“你!你骗警察了!警察不让骑车带人,你偷偷带。”  相似文献   

16.
乘电梯     
“难忘的第一次”征文选登 被电视广告中的电梯所吸引,两周岁的儿子喜欢上了电梯。 见儿子常常念叨着要乘电梯,我们便答应带他去,儿子听后高兴得连声叫喊:“好爸爸!好妈妈!” 在一个假日,我们带着孩子来到百货商店。一进店门,儿子便一下子从他爸爸身上蹿了下来:“我要乘电梯!我要乘电梯!”边嚷边一个劲地乱钻。好不容易喊住他,等带他来到自动扶梯前时,他又愣住了,好半  相似文献   

17.
清末小说家李宝嘉在他的《南亭笔记》里录有一段清高宗乾隆皇帝出谜戏群臣的趣闻:一日,乾隆在房中赏雨,那雨已渐猛,沟浍皆盈,坡间小草也渐为所没。看到这些雨中情景,乾隆忽然吟道“:大了小了,小了大了,大了就没了。”吟罢,即命身旁太监将这三句话的谜语传给群臣,限群臣第二天把谜底报来。群臣都不知皇帝何故出此谜语,更不知这谜语所射何物。情急无奈,便只好私下给那太监送礼,问明了乾隆出这条谜语时的场景。翌日早朝后,乾隆要群臣将谜底报来,群臣中以“雨中小草”应射者有二十余人。乾隆大笑曰“:错了!错了!”群臣顿感惶恐,唯有纪晓岚笑而不…  相似文献   

18.
含谜故事     
几条鱼  一老伯在河边钓鱼 ,小王上前问道 :“老人家 ,钓几条鱼啦 ?”老人一笑说 :“几条 ?哈哈———6条无头鱼 ,8条半截鱼 ,9条无尾鱼。你算算 ,一共几条鱼。”  多少客  王师傅家搞节日聚会 ,厨师问来了多少客 ,王师傅边洗碗边说 :“我这里有 55只碗 ,1人一只饭碗 ,2人一只菜碗 ,3人一只汤碗 ,这样分配正好用完。你说来了多少客 ?”   压岁钱  过年了 ,两个父亲给两个儿子压岁钱。一个父亲给了儿子 1 50元钱 ,一个父亲给了儿子 1 0 0元钱。奇怪的是 ,两个儿子所得的压岁钱加起来才 1 50元钱。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   算距离  蛇…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     
去年9月20日中午。绥中县菜农泽某,同6岁的儿子到磨米坊加工玉米。偏巧,磨米坊的师傅不在,泽某想起还缺一条米袋,便打发儿子去取。想到途中要过一座电井。惟恐儿子发生意外,便将儿子护送过电井。回来后,泽某卷上一支烟,边抽边等师傅、等儿子。不大工夫,他听见远处的电井方向,好像有个孩子在呼救命。他想儿子绝不可能这么快回来,仍端坐不动。泽某抽完烟慢悠悠走向电井。上前一看,井内正是他的儿子。他不顾一切。抱出已咽了气的小儿子,捶胸顿足:“儿啊,是我害了你呀。”  相似文献   

20.
温暖     
王爷爷的妻子很早以前就去世了,儿子是他惟一的亲人。在“非典”病毒最猖狂、最活跃时,王爷爷的儿子因为公务去北京出了趟差,便发起了高烧。儿子还没回到家,就被认为是“非典”疑似病人而住进医院观察。王爷爷似乎一夜白了头,进进出出,他的眼圈总是红红的。每逢走过他家大门时,再也听不见王爷爷爽朗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