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2.
一些参加新闻学自学考试的同志,谈起学习报纸编辑学的问题,有那么一些想法:好象学习新闻采访写作,平时还可以用得上,与自己的秘书、文书工作可以结合起来,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同时,掌握新闻写作的知识,还可以为报纸、电台写点报道。而自己今后又不一定编报,学习新闻编辑学有什么用呢? 我想就此粗浅地谈一些看法。一、报纸编辑学是一门学科报纸编辑学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新闻言论对一张报纸来说非常重要,这早已是办报人的共识。但是,再重要再正确的文章,如果读者不喜欢,或者读的人很少,那么,言论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就受到了影响。当前,读者中是个什么现象呢?我们曾做过了解,报纸所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新闻言论,能认真去读的读者尚不到1/5。能读新闻言论的读者,多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写材料、搞宣传、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而大多数读者对新闻言论表示冷谈和不甚关心。这就向我们办报人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使新闻言论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较强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一) 在十年改革过程中,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必须首先加以肯定的。然而,当前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些同志对地方报纸办的理论专版或理论文章,产生了许多看法。其中之一便是:报纸就是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理论文章要尽量少发,或者干脆不发。有的同志把地方报纸的理论文章概括为九个字——读者少,作者稀,编者愁”。九个字中,关键是前三个字——“读者少。”地方报纸理论文章“读者少”的原因何在呢?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理论冷淡”,读者没有理论的需要和兴趣。这种看法不能说毫无根据。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闻言论对一张报纸来说非常重要,这早已是办报人的共识。但是,再重要再正确的文章,如果读者不喜欢,或者读的人很少,那么,言论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就受到了影响。当前,读者中是个什么现象呢?我们曾做过了解,报纸所发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新闻言论,能认真去读的读者尚不到1/5。能读新闻言论的读者,多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写材料、搞宣传、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同志,而大多数读者对新闻言论表示冷谈和不甚关心。这就向我们办报人提出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成才》分别在1998年6、7、9、10期刊载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彭朝丞同志笔谈改进非事件性新闻写作的文章。仔细阅过,深感得益甚多。笔者作为一个军队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与广大军队新闻从业人员一样,一段时间来,时时萦绕于心的是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在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形势面前,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提高军事新闻宣传的水平和质量。彭朝丞同志的文章使我意识到,改进非事件性新闻写作是提高军队报纸新闻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军队报纸缺乏吸引影响读者的力量,宣传质量不高的…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新闻科普”的概念。新闻科普即新闻与科学普及密切结合的写作样式。报纸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综合性报纸都有科普的专栏、专版或副刊,为新闻科普作品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载体条件。但是,由于新闻科普界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之间,专门研究这一写作样式的经验性文章很少。怎样把新闻科普的文章写好?有哪些规律可循?笔者结合自己近两三年的写作实践,斗胆浅谈一下新闻科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写作》的发行量所以能够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居第一,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千万不能丟。什么特点呢?以知识性为主,在介绍写作知识时特别注意系统性。在文章写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以小见大,这样很适合广大新闻爱好者阅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闻界的许多同志对学习新闻理论、撰写新闻论文逐渐重视起来了,并写出了一些有见解、有深度的好文章,这是十分可喜的。但也还有不少同志对新闻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缺乏了解,写出的文章实践性材料不算少,但往往缺乏理论深度。笔者不揣冒昧,想就如何撰写新闻论文的问题,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新闻论文是探讨和总结新闻实践规律的一种专业性学术文章。它要求理论的系统性,还应该力求深刻,有自己的见解。《旧唐书·杜(?)传》有云:“素无学术,每当朝谈议,涉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有的同志想报考复旦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但不知道应该学习和准备哪些专业课程? 读者宋友发宋友发同志: 据了解,复旦大学新闻系一九八六年招收新闻专业研究生时,测试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语文与写作和基础外语等课程。其中,新闻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1.
穆青同志关于“学会写视觉新闻”的主张在我国新闻界引起广泛的反响,并将有力地推动新闻业务的改革,从而使新闻纸在电子传播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视觉新闻有哪些特点呢?穆青同志在他撰写的文章中有过原则的概括和说明。笔者想就视觉新闻的写作技巧做一些探讨。“视觉新闻”一词是从日文借用来的,原指电视、新闻影片等视觉传播工具,这里转义指一种形象、立体、有典型细节和生动画面的新闻写作风格,即熔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干一炉的新闻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总是苦于没有新闻可写.其实,自己的身边无处不存在新闻.为什么自己总是发现不了呢?关键是没有看见新闻的“眼睛”——新闻点子.一篇新闻有了新闻点子,写作就会呼之而出.新闻点子是什么呢?追根求源,新闻点子就是作者的知识积累与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产生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报纸理论宣传属于新闻的范畴.理论文章的特点是篇幅长、内容抽象,时效性较差,与新闻准、快、活、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是报纸理论宣传遇到的一大难题.从事报纸理论宣传的同志,一直来都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4.
发现新闻线索是采访的头一步,也是新闻工作人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发现新闻线索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一个通讯员思想水平、生活阅历、业务能力的集中表现。所谓新闻敏感性强,无非是说这个通讯员懂得新闻价值,善于从一大堆材料中,特别是在不被别人注意或者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迅速及时地捕捉到新闻。那么,怎样培养这种新闻敏感呢?从十多年的写作实践中,我认为应从这样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多了解情况。平时,我除尽量参加各种会议外,有点时间就到县委书记和县委办公室、商业局、工商局等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串串门、聊聊天,在“闲聊”中发现一些新闻线索。你同领导同志和一些部门保持经常的联系,他们有什么事都会  相似文献   

15.
报纸理论宣传是党的整个理论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任务中,报纸理论宣传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办好一张报纸固然不能没有新闻,因为新闻是报纸的重要内容。但是,报纸如果没有社论、评论和理论文章等理论宣传,则报纸就会成为没有“灵魂”、没有方向的报纸,并且会对报纸、对读者带来重大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生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经明确指出:“《人民日报》要重视理论工作”,“要注意发表学术性文章,发表历史、哲学和其他的学术文章”。后来,当他看到《人民日报》有所改进以后,又高兴地说:“现在,《人民日报》有看头了,理论上加强了,也有一些有意思的东西。”为了突出报纸的思想性、理论性,毛泽东同志还主张重要新闻也要夹叙夹议,当然议论要三言两语,点到为止,不能画蛇添足。可见,搞好报纸的理论宣传,并不是新问题,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是社会主义报纸的一贯作法。  相似文献   

16.
地方报纸究竟怎样进行理论宣传?如何把理论宣传同其他宣传一样进一步搞活?这是我们在办报实践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值得研究、探讨. (一) 如何看待省报的理论宣传?近几年来,有的同志认为,报纸是为人们提供新闻信息,评论代表办报者的声音,理论文章似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也有的认为,理论文章读者少,“票房价值”不高,意思不大.读者也确实对我们某些理论文章反应淡漠.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省报便压缩了理论宣传的版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的理论文章,同报纸的社论、评论一样,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宣传的重型武器。省报是省委的机关报,它区别于专业报纸的最大特点是姓“党”,政治性很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省报理论宣传的根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人民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这样的任务,又决定了省报发表的理论文章,既要具有新闻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理论性。 从我们编辑部收到的稿件看,理论文章的采用率约有5%,是比较低的。采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没有认真研究报纸理论文章的属性和特点,“三性”不全。这样的文章登得多了,势必降低党报理论宣传水平,影响社会效果。因此,报纸理论文章的作者,必须在增强这“三性”上狠下功夫。 先说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性是报纸上各类文章的共同属性,理论文章也不例外。报纸理论文章的新闻性。是指,论述的问题要新,角度要新,观点要新。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做文章;言人之欲言而未言或言而不明,写人之欲写而未写或写而不深,让读者看后有所启迪和收益。如果观察角度与别人一样,或没有真知灼见,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18.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炒得沸沸扬扬,连一些行业报也跟着在跑,似乎这张新闻纸的主体,就是刊登社会新闻。超量地刊登社会新闻,成了报纸的潮流、时尚。我们报社内部,也有同志提出赶“潮流”的建议,甚至有的同志提出,我们报纸的定位变,还是不变?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在写作报纸评论时,被引用的事例是否也要求真实(主要指那些不配新能在《新闻知识》上回答。订者左同文在写作报纸评论  相似文献   

20.
(一) 报纸地方特色究竟是什么?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不少,确有许多真知灼见,但也仍旧给人留下一些疑惑。比如说:地方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就要以刊载地方新闻为主。实际上,目前没有一家地方报纸不是以刊载地方新闻为主的。那么,它们是否因此就可以说办出了地方特色呢? 如果说独家新闻才具有地方特色,那么,大量的一般地方新闻报道,是否就不存在一个怎样才有地方特色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