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敬 《云南教育》2007,(9S):26-2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发展思维获取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谈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小学数学教学中与教材相配套的学具,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具,  相似文献   

3.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呢?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可行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具教学的运用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培养、提高学生对学具的运用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内涵包括多个方面,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压抑了学生的自由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感兴趣是他们学好该科的动力源。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相似文献   

6.
浅谈学具操作与思维发展汪世尧学具,是在学习过程中供学生操作的具体材料。操作,是按一定程序和规则进行的动手活动.学具操作是具有学习意义的操作,不仅包括学生动手这种外在的、可见的活动,还应包括学生动脑这种内部的、不可见的思维活动。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操作活动的需要,意味着学具操作的有效运用在数学课堂中必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学具操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学具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老师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7):83-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发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为例,探究学具操作对培养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的位置上,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操作学具。因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形象思维成分比重大,要优化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就要借助实物或模型,运用直观手段,进行实际操作,使教材由“静”变“动”,由抽象变具体,从而使学生会学。下面谈谈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体会。 一、通过操作使学生正确建立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王居正 《山东教育》2000,(13):39-40
数学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具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学具,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变教师的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己操作、讨论、研究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一、用好学具,加强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大纲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具,从具体到抽…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部颁《小学学具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使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玩”、“做”中学习.有利于实珊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认识是从动作开始的。初入学的儿童,思维特点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在一年级教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学具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利用学具的操作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具卡片的效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探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教给学生操作方法,思考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以下便是我在一年级启蒙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学具操作学数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制作学具、操作学 具,对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大纲》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在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师的动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学具是一种形象、直观,贴近学生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辅助作用的工具。教学中如果灵活使用学具,能创设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时增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巧用学具——诱发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根据教育心理学,儿童动手操作学具符合"感知——表  相似文献   

16.
学具应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利用学具开展教育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部颁《小学学具配备目录》中的学具,使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从“玩”、“做”中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积极进取、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a.恰当使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学具应用,可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李创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摆弄教具中学习知识。现以三例说明。1.让学生用8个红三角形与5个黄三角形学具演示8+5,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合并过程:(1)将两种三角形先合并在一起,然后一个个地去数,...  相似文献   

18.
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建立鲜明的表象。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整理感性材  相似文献   

19.
胡明 《海南教育》2011,(4):59-59
人们常说"智慧出在手指尖上"。意即小孩子是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小学数学学习存在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操作学具。学生通过操作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通常会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精心设计数学操作活动。此时,学具的应用就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误将学具当玩具,误将教具当学具,既没有充分发挥学具的引导作用,相反还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扰。那么,如何将学具有效运用在低年级段数学课堂中呢?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