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红 《兰台世界》2013,(13):136-137
<正>一个民族,如果其文明开化较早,则其必有藏书的方式,这就是图书馆产生的过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从殷代时期有图书馆出现,在《史记》中记载,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当时的工作即是周朝藏室史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职务其亦是我国图书馆出现的最早历史文献记  相似文献   

2.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简称RSC)出版的期刊一向是化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众多国内高校购买了该库。但是,因RSC主网站其版式设计并非专门针对文献检索,因此内容略显庞杂,且其期刊检索亦与一般外文数据库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朱胜龙 《传媒》2000,(4):14-14
近年来,书报刊市场出现了一种亦书亦刊、形刊实书的"新型"出版物,出版物的形态和特征与期刊别无二致,为16开本,有固定的"刊名"、刊期、主办单位等,唯独缺少国内统一刊号,即是以书号代替刊号.  相似文献   

4.
一、周子美致叶瑜荪 瑜荪吾兄足下: 昨奉惠教,欣悉种绪。老《申报》①内容丰富,是重要史料,内中必大有收获。但浙江各报如浙江图书馆还有多份,似亦应到杭州去翻阅一下,内中必有重要资料可获得也。  相似文献   

5.
1999:期刊出版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期刊业发展志要于90年代中期实施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战略以来,我国期刊业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其内在标志即是对“繁荣”的内涵认识有了深化,调整期刊结构,深化内部改革,推行精品战略,这些新举措都是基于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并促使期刊出版工作步入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6.
正微期刊、平板期刊,均为电子期刊中电脑应用类链条上出现的新环节。其前,该链条上已出现过软盘期刊、光盘期刊、有纸质基础的网络期刊、只在网络运营的E-Only期刊等环节;其后,随着"轻博客"等露出端倪,更新的环节亦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7.
《文献》2006年第2期所刊潘明福《唐代墓志中新见唐人著述辑考》一文,从《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辑出唐人著述24种,很有意义。惜其漏辑尚多,如编号为贞观049号的慧休墓志记载志主著述达十一种之多,竟亦未能辑出。这篇墓志颇多残泐,尤其志主僧名后一字已阙,所著书名中亦多有阙字,不知潘氏是否因此之故,而不予辑录的。慧休墓志包括《慈润寺故大慧□法师灰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好期刊必有好主编,好主编成就好期刊。”作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曾获期刊界多项殊荣并在实现期刊国际化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国际经贸探索》是如何通过选题设计、栏目设置、内容取舍,引领自己的团队将办刊理念与期刊的定位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核心期刊现象与学术评价的制度性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平 《今传媒》2005,(6):9-10
近几年来,核心期刊的诱惑越来越大。国内许多科研或教学单位都有一个硬性规定,凡评定职称者,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若干,否则不予评定;博士生也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成果,否则就无法取得答辩资格;有些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了在不同等级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的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评估一个研究单位和大学的成绩,也多看其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有多少,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0.
教辅期刊是中国期刊阵营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因为拥有庞大的学生消费市场,一直是期刊发行市场上的一支劲旅。据统计,我国发行量超过100万份的期刊不到30种,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教辅类期刊。本文所指的教辅期刊,即是那些以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用来指导帮助师生从事各科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各种正式出版的刊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发行的期刊,有部分老刊突破传统规格,增大了版面。有部分首创新刊,其版面也很大。以我们资料室订购期刊的情况看,就有二十多种期刊的版面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版面增长者,有十二种规格,版面加宽者,有十一种规格。扩版刊物的出现,亦是一年比一年的增多,呈现出继续发展的趋势。这给读者、用户、期刊韦藏管理及情报服务部门带来诸多的麻烦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期刊走向市场,接受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的时候,能否编辑出高品质、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期刊,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期刊发展的第一位.编辑主体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直接制约期刊生成,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编辑出什么样的期刊.编辑的素质再高,也要将他的水平体现出来,最终落实到办刊的实践当中.期刊本身即是编辑智慧的结晶,是编辑思想及素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3.
谨严第一     
艺术巨匠的天禀,固非人人所能有,然而艺术巨匠的谨严,却是人人应当效法;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学习鲁迅”,首先而且必要的,是学习他的谨严。从心细如发,产生笔大如椽,这是鲁迅先生每一篇文章的“创作过程”。从文句上去学习他的谨严,尚可能;然而所得仅属皮毛。即使能有其犀利,必不能有其深湛。即或深湛近似矣,亦必不能有其隽永。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犀利深湛隽永是对事对物观察得极透彻,剖解得极精微的结果;他无论什么不肯轻轻放过。为了一种植物的译名,鲁迅先生肯费几天的…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是我国期刊最为发达的地区,期刊研究学者李频曾评价其"期刊生态多样化,品种最多形态最全",其产业发展规模与影响力为传媒界瞩目。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媒介环境的变化与期刊的发展,北京的期刊也呈现出新面貌和新趋势,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发展契机。北京地区期刊的领先地位期刊数量大、种类多,发行量、广告营业额和影响力大。根据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2012年底全国有9867种  相似文献   

15.
《今传媒》1998,(3)
高校学报体制改革刍议文/张治国有的同志把高等学校学报目前的现状归纳为“六多六少”:期刊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期刊少;同类型的刊物多,有份量的文章少;发行量小的期刊多,发行量大的期刊少;经营亏损的期刊多,盈利的期刊少。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  相似文献   

16.
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期刊发展带来新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近举办的“2003年中国期刊品牌经营研习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作了精彩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期刊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期刊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总数已经突破了9千种。可是影响面大、发行量多的品牌期刊还不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期刊更是寥寥无几,这与在世界上逐渐  相似文献   

17.
变期刊大省为期刊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纪平 《传媒》2000,(1):11-12
在这世纪交替的时刻,出版业的期刊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这一问题已越来越迫切地摆在我们出版管理者的面前。 辽宁在全国报刊出版领域,一向被认为是期刊大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在全国8100多种期刊中,辽宁就有316种,期刊年发行总数1.25亿册。全国发行数百万以上的期刊共有21家,其中辽宁占3家。以这样的条件和实力,当之无愧是期刊大省。 然而,大不等于强。客观分析,现在只能说我们是期刊大省,而不能说是期刊强省。  相似文献   

18.
<正>声音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诵”与“读”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引起过许多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处于剧变期,各种思想和文化碰撞出激荡的历史,“诵”与“读”的实践与学术研究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活跃。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探查20世纪上半叶期刊、图书、报纸等公开出版物中对于“诵”与“读”的认知与解读,对当下的声音表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由高国庆整理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诵读史料点校与研究》一书近日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9.
书有书评,影有影评,期刊无“评”。林林总总的 8 000余种期刊无“评”问津确也称得上是个现象,值得关注而深思。   直到今天,我国期刊现状仍不尽如人意,形容起来可用“很多,又很少”描述。多者指期刊种数多, 8 000多家;少者则指效益好、够重量级的屈指可数。期刊业总体实力远远“弱小”于书业、报业、影视业。但期刊业潜力大,舞台广阔,很有希望产生新的、大的突破,其前景多为业界人士看好。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期刊人继续披荆砥砺,奋力探索,另方面外力的推动也是一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期刊评论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中国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阅读口味的变化;以光盘、软件、网络、数据库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的问世和发展,使中国出版物市场、尤其是期刊业面临一场空前激烈的挑战。美国有影响的《时尚》杂志决策者讲“一些十年前我们想都不会想的地方,正在变成最有利润潜力的地方”,反映了西方杂志业对神奇东方的虎视眈眈。实行审批制和主管制的中国八千余种期刊,生一个难,死一个亦难,面对国内、国际出版物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面对中国出版业与世界出版业越来越大的关联度、参与度和当今国际化的发展总趋势,生存下去并求得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根本思路只有改革,这就是期刊的改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