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一饭之需”和让学生“终生受用”的关系,听了一位老师《钓鱼》一文的教学,颇受启发。讲课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重点,设了一疑:“本文写谁同谁去钓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后,提出了四种说法:“我和阿成去钓鱼”“我跟阿成去钓鱼”“阿成和我去钓鱼”“阿成跟我去钓鱼”。这时,教师让学生比较这四种说法,想想哪一种说法更符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经过比较,思考,茅塞顿开,文章写的是“我跟阿成去钓鱼”。此时,  相似文献   

2.
奶奶打扫院子的时候又在抱怨了:“满地都是鸡屎,东一摊,西一摊!”“那是因为它们没有厕所,所以只能拉在地上。要是我们没有厕所,我们也会拉在地上的!”爷爷在一边笑起来:“你以为有了厕所,鸡就会去上?”“当然啦,我的大公鸡和胖母鸡是全世界最最聪明的鸡!”大头儿子骄傲地说。“那好,我来给它们搭个厕所,看它们还会不会拉在地上。”爷爷说着就去搬砖头。“要搭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否则它们不肯进去的。”大头儿子跟在爷爷屁股后面说。鸡厕所搭好了,里面分成两小间,一间给大公鸡,一间给胖母鸡。“它们怎么知道哪间是给男的用的,哪间是给女的用…  相似文献   

3.
邓维策 《师道》2008,(6):54-54
中午在食堂吃饭,一位同事问我:“还记得邓璐(化名)吗?” “当然记得了。” “他昨天走了。” 邓璐是我曾经任教学校的一位同事。我到那所学校的那一年,语文组共有八位男教师。有一位写得一手好字,刚刚退休,偶尔还来办公室咬几个文字,开一句玩笑,他在不到七十岁时因中风而作古。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心中总有这么一个疙瘩:有的学生为什么那样笨,一点不会动脑筋呢?几次偶然所得,使我渐渐改变了这种想法。一次,我上公开课《钓鱼》时,一位学生提出:作者前面详写了阿成介绍怎样看浮子钓鱼,后面又写“我”怎样钓鱼,这样不显得重复噜苏了吗? 这下同学们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5.
《南昌教育》2007,(7):32-32
为了保证大部分学生高质量休息,西安方正补习学校出台了“从晚上11时15分熄灯至晚上12时,学生不许上厕所”的规定,如有“特殊情况”,必须要有医院的证明才能上厕所。近日,该校的两名学生就因“提前如厕”“违规”而被“关”在办公室,停课三天,并写3000字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操兴明 《家教世界》2013,(9X):52-52
<正>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那么被尊重、信任的必然会焕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学生感受着教师的尊重、信任和爱,也学会以高尚的情感对待别人,学生从内心对教师有了好感,就会主动亲近教师,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向教师真诚地敞开心灵,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今天早读课下课,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偶然发现我后面的几个上厕所的学生好像在说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几个"刺  相似文献   

7.
卢元风 《中国德育》2007,2(10):55-56
有一次下基层学校视导,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下课后,千余人的校园里一片悄然寂静。除却几个上厕所或者到办公室的同学之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学生的身影。我不解地问随同的一位校领导是什么原因,没想到他竞如此回答:“原来啊,一下课学生们就在校园里跑来跑去,闹腾得很,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了保持安静和校园秩序,我们要求下课后,除了到办公室找老师或者上厕所的,一律呆在教室里,不得外出。”那位领导笑了笑,问我:“您看,校园秩序好多了,不是吗?”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中有时会碰上一些“偶然”,它可能使你惊诧,使你烦恼,也可能给你带来笑声,而我却遇上一个使人沉痛的“偶然”。“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一篇稿子“滚”了一年半,待到通知“已用”时,谁也想不到竟赶上了追悼会今年四月初的一个上午,我在办公室向沅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挂了一个长途电话,与一位在那里进修的青年女教师约稿。电话很快接通了。可传来的似乎是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她低沉地告诉我:王丽已在一个月前车祸身亡……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偶然看见一位教师正用橡皮在学生作文本上轻轻地擦去评语中一个写错的字,另一位教师见了满不在乎地说:“把它圈划掉不就行了。”这位教师却认真地说:“这样做是省事,但容易给学生造成随便圈划的不良印象,还是擦去为好。”这时,我顺手翻了些作文本,只见本子上评语书写工整,没有一处随便圈划。我顿时暗暗敬佩起来,由此我想到:现在不少教师  相似文献   

10.
某日,我一如往昔地翻阅着学生的日记,突然被一张纸条吸引住了,上面写着:“老师,我们再也不敢做好事了!”我心中一紧,迅速找来了写纸条的同学。原来,两个星期前的一天,我去上厕所,头顶上“哗哩哗啦”落下的尿水混合物溅了我一身。我气极了,顾不得擦拭,冲上楼去把那个学生拎到了办公室。“你怎么搞的?”我几乎是歇斯底里。“我……我看见厕所的小便池堵住了,就……就找来了一根细木棒,想……想把它戳通!”他紧张极了。“那是你该做的吗?去!给我拿块抹布来擦干净了!”我依然大声吼叫。男孩含着满眼的泪水,找来抹布帮我擦拭…  相似文献   

11.
或许因为是男教师的缘故,办公室的老师都说我在学生面前有一种天然的“威平”,但我总觉得,恰恰是这种“威严”拉开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虽然在上课时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民主的教学气氛,但下了课,却总能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那种欲言却止,躲而避之的眼光,怎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呢?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曾经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学习很刻苦,可数学成绩总是上不去。渐渐地,她也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埋怨自己缺乏学数学的头脑。但就是这位女同学,在我执教的女子篮球队里却完全是另外一付表现,打起球来反应灵敏,勇敢泼辣,肯动脑…  相似文献   

12.
《钓鱼》是一篇阅读课文。上课开始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谁会钓鱼呢?你感到钓鱼有意思吗?”学生争着回答。然后我告诉同学们钓鱼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能医治疾病,有利于健康,我国还成立了钓鱼协会呢!接着我问大家想不想学钓鱼?大家齐声回答:“想!”“今天我向你们介绍一位钓鱼能手——阿成,咱们拜他为师,学习钓鱼方法。请打开书本,默读两遍课文,看看阿成是怎样钓鱼的?看谁能很快地学会阿成的钓鱼方法?”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极大,精力特别集中,默读了不到十分钟,就纷纷举手,差生也能头头是  相似文献   

13.
特殊的沟通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最近我在整理网上电子邮件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两年前与一位学生家长的“电邮”沟通。那时候我们沟通内容涉及至的小主人公刚上小学二年级,他的妈妈工作特别繁忙,孩子住宿在学校,每周末回家,就是这样孩子的妈妈仍然不能保证每周来学校,及时与老师沟通有关孩子的情况。于是,我和这个学生的妈妈有了特殊的约定,每周通过电子信箱相互沟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位妈妈每次发来的邮件,都会在给我写信的同时,也给孩子写一封信。我还记得当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妈妈信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我就把妈妈的来信读给他听,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已经十一个春秋,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在十余载的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相处的过程里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尊重学生。做到师生平等学生年龄虽小,可他们与教师一样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不仅是授业解惑的师长,吏应该是学生赖以信任的朋友。记得有一次在语文课上,在写“勇”字时,我把勇字下半部分的“力”写成了“寸”字。  相似文献   

15.
一日到年级组做日常巡查,在一年级办公室见到一个男孩,正站着扒在教师书桌上写什么。凑近一看,小男孩正在写检查,只写了几十个字,因有些字不会写空着,其意我不完全明白。问他咋回事?他说是吃早餐的时候不小心把同学的牛奶拂到了,正好倒在那位同学的身上。没想到那位同学大哭大闹起来,其他同学也跟着起哄,教室秩序一时大乱,老师便要他到办公室写检查。他写的最后一句话是“qǐng老师月亮我”。看着他写的“检讨书”,我不由地想笑,但我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6.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部分学生不欢迎教师家访,原因是惟恐教师在家长面前“告状”。由此,在教育实践中,我尝试了“报喜式”家访,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第一,出示“安民告示”。在每一学期初,我都告诉学生,老师这一学期会到你们家去家访,反映你们在学校的表现。老师要求你们从现在起为老师准备好家访的“礼物”,比如学习进步、比赛获奖、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等等。学生听后个个精神振奋,积极表现自己。第二,及时上门送“礼”。我在教育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表现,努力寻找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十年前,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有位教师教学生识字,在指导学生如何记住“鸟”的字形时,这位教师说:鸟经常停憩在树上,所以“鸟”字的左下角的“一”代表树枝。当时,有的教师惊讶不已,在心里直呼:这是教学错误!不久,在一次中师教研会上,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也讲到识字教学要尽可能形象,使学生能很快记准字形。他举了个例子,如“婆”字,因为“婆婆”都是女性,所以“婆”字与“女”有关。为什么“婆”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波”字呢?因为,老婆婆额头上的皱纹与水波很相似。听了这一条解释,我们都觉得很形象,但又觉得纳闷:“婆”…  相似文献   

18.
郑慧谋 《英语沙龙》2009,(10):64-64
据我有限的理解,中文里的“男”字,本来就足以表示人类中的雄性。但不知道谁又发明了“男性”这个词让后人翻译,真是居心叵测啊!图中是南京市江宁区一间厕所,您光顾过吗?  相似文献   

19.
学生考试粗心大意、审题不仔细是令教师头疼的一件事。去年期中考试完了以后,大家在办公室里对此议论纷纷:“题目要求写大写字母,而有的学生却写成小写。“”人家要求把字按笔画数从少到多排列,有的学生却从多到少排列。”“我班有好几个学生没有做阅读题的第一小题。”(即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是的,尽管每次考试前,教师都会严肃地告诫学生要认真审题,看仔细后再做,然而,每次考试总有许多学生因马虎而失分。这也使我想起了另一个有关考试的小故事:某公司要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经过认真挑选,50人有幸被通知参加笔试,他们个个胸有成竹。考官…  相似文献   

20.
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到教师厕所方便。我发现有一个男生,不停地到教师厕所,每次把头埋得很低,没有其他表情。我有一丝的奇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