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指明了方向,更为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明了方向。当前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及新闻事业发展的实际,切实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典型人物报道是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长期实践证明,典型人物报道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发挥示范、激励、引导作用和动员、组织、宣传方面具有极大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典型人物报道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新闻党性原则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揭开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华章。由战争年代迈进和平环境的党的报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党性原则的新取向。从战争年代过渡到和平建设时代,环境变化了,人的意识改变了,新闻党性原则也面临着向新的历史条件的过渡。共和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继承和发扬了延安时期党报党性原则的传统,刻意追求党报的每则新闻、评论,甚至一字一句都要能体现党的意志。这种重宣传而不重新闻的观念,在解放后最初几年依然如故地被遵循,甚至党报上的文字几与党的文件等而视之,于是有人把党报戏称为“红头…  相似文献   

4.
牟丰京 《新闻导刊》2004,(3):4-7,19
我国的新闻事业,我们集团的新闻事业,正在发生着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新的形势要求我仃J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新闻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准则,同时又要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求变求新,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一步增强新闻的核心竞争能力。而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我们努力创新,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中,吹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新闻事业蓬勃发展,随着世界传播格局的大变革,新闻评论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时代的发展对新闻评论提出新的要求,新闻传播功能的转变对新闻评论观产生一定影响,传播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催促着新闻评论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一项重要指导方针。本文从"正面宣传为主"这一方针的历史语境出发,分析了我国坚持这一方针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在当前形势下这一方针的基本特征,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新传播格局的形成,尽管这一方针受到了来自经济、技术和观念的冲击,但它作为中国特色的新闻报道原则,将继续发挥着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并将进一步引领新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业的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变革,既有力地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又使新闻事业面临着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要克服这些“新的东西”,自然要靠改革的不断深化,但光这样还不行。要解决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凝聚  相似文献   

9.
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理论的新成果,以舆论导向为轴心框架而展开全方位延伸论述的新闻思想,成为目前指导着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但是,信息网络化给舆论导向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本文旨在通过舆论导向观在现代网络传播中的指导作用,提出充分发挥"守门人"功能,主动介入"议题设置",从而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7,(1)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缺乏"范式",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宜的历史观,系统的研究方法、恰当的研究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闻事业落后于同期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现实;二是长期以来倾向于片面学习某些国家新闻经验,忽视自身特殊性;三是将外国新闻史与中国新闻史分而治之,忽视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都是以世界新闻事业、世界新闻理论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社会学、新闻文化史等研究方法的传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大多操持"社会史中的专门史"的立场,使得外新史中的国别史研究、专题史研究蔚为壮观。但这些变化依然未能解决"范式"的问题。本文认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书在研究"范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人类文明进程"为指导史观,以媒介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研究思路,以样本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家、事件、人物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给世界带来重大的变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都受到这一技术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也许只有工业革命和印刷术可以与之媲美。新闻事业迅速、敏锐地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同时,其自身重要支撑之一──新闻教育,也因为网络的冲击而发生深刻的改变。 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能否清楚、及时地认识新技术对新闻教育的影响并找寻到有效对策,对21世纪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态势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21世纪的新闻教育必须人文与科技并重 《中国记者》1997年初曾发表了《部分新闻院、系(专业)…  相似文献   

12.
新闻播报形态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它直接影响着、预示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走向。近几十年,民生新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益于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通过对新闻播报形态的三阶段划分,揭示出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对民生新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毛泽东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开拓者,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亚的奠基人.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不渝地关怀和指导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在各个革命时期,他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对新闻工作作过许多精辟的谈话和重要的指示,并为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撰写了大量的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社论、评论和消息,精心组织和修改过许多重要稿件,创造了极其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我国的新闻事业留下极为宝贵的财富。为了使新闻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毛泽东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我们从本期起辟《毛泽东与新闻》专栏,陆续登载成一同志有关毛泽东新闻史话的文章,以便从中吸取教益,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开拓繁荣我们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4.
新闻播报形态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风向标,它直接影响着、预示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走向。近几十年,民生新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益于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通过对新闻播报形态的三阶段划分,揭示出新闻播报形态的变化对民生新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培林 《新闻知识》2005,(12):34-35
新闻事业在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在传播内容、模式、规模和效率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读图时代”的到来,又给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报刊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新闻图片的运用逐步加强。进入新世纪以来,图片传播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各家报纸都把加强图片使用作为改版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英国现代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所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视觉的时代,我们从早到晚都受到图片的侵袭。”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世界一起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时代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展示着新的特点.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是促进当今世界向着科学、民主、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时代车轮,自然也是中国新闻评论繁荣和发展的基础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杜鑫 《东南传播》2011,(8):41-4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出现了“二元化”差异现象,社会的四个子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科技系统、文化系统都出现了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新变化,影响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与政治系统联系密切的党报。本文尝试从定位、功能、形态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当代“二元化”社会背景下党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苟日新,日日新。"新闻事业是创新的事业,其生命力就在于"新"。故此,在全球一体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纸媒副刊更需常办常新。副刊编辑应该向"点子"要题目,要办法,要质量,要水平,要特色。其实,"点子"策划在新闻工作中比比皆是,只要稍微留心,你就会发现有报纸或展示创新版面,或设立新栏目,或开展征文活动,其中,无不体现着编采人员自觉而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  相似文献   

19.
传馨 《今传媒》2016,(6):1-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新媒体、新技术融入创新教学,教育理念翻新重塑,教育模式多位一体,在新的教育时代,这从根本上提升了中国新闻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新中国天津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的摇篮,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开展素质教育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新时代教育的理解,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新闻传播优秀人才。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本院院长孙瑞祥教授。孙教授从事新闻教育工作30余年,爱生如子,待生如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肩负着新闻教育的责任,推动着他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勇敢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孙瑞祥教授和广大学子共同行动,一同思考,为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而不断努力着……  相似文献   

20.
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晖 《新闻记者》2001,(9):26-29
中 国广播电视业已经结束了以数量增长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阶段 ,目前正在经历着以外部结构调整、资源重组为核心内容的大范围整合期。当前 ,为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受众市场需求 ,融入一体化的全球性媒介市场竞争 ,在媒介资源整合的同时 ,我国广播电视业必须借助媒介新技术的推动力 ,走向以频道专业化、节目栏目化、经营地方化为特征的类型化发展道路。在类型化时代 ,没有特色的频道和没有特色的节目等于死亡。对于中国广播电视业 ,类型化发展是新世纪改革的必由之路。20年改革 :从单一走向多样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新闻事业最突出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