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始办于I992年10月,至今已有近10年的历史了。它是上海地区第一,、直播的新闻类谈话节目。每次选择一个市民关注的话题.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到电台直播室当嘉宾,同打进电话来的市民,以及收音机旁的广大听众,相互对话、共同讨论。在市民与政府之间、市民与社会之间、市民与市民之间,架  相似文献   

2.
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广播栏目,搭建百姓与政府对话沟通的平台,2003年10月1日,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市长与市民》栏目。栏目每周日8:00至9:00首播,15:00至16:00重播,节目形态为热线直播,由“市长走进直播间”、“节目反馈”、“专家点评”、“节目综述”四部分组成。每一期节目都有市民代表与市长面对面交流沟通,相关部门参与解答。根据节目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城市电视台推出了电视问政节目。这对于政府来说,是改变形象、提升效能、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市民来说,则是一个参政议政、进行监督的平台;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更是一种创新型的节目形态。但与此同时,电视问政节目也对政府官员、市民和电视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共同面对着考验。  相似文献   

4.
《在市民与市长之间架桥》,介绍上海的市长们到“市民与社会”节目直播室与市民直接对话的情况,这一举措,被认为是新闻改革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温州市“市民监督团”的产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是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渠道,是人民大众实现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有效平台。“市民监督团”在舆论监督节目中的运用具有“双面性”:运用不力,犹如背石过河,反遭其累;运用得当,如虎添翼,捭阖自如。  相似文献   

6.
正《民心桥》是深圳广电集团与深圳市纪委、市监察局共同举办的广播行风热线节目,至今已经播出整整10年。该节目深受深圳市民的喜爱,各方面高度肯定,认为这个节目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是深圳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项成果。《民心桥》节目开播伊始就提出"打造阳光政府",但我们很快发现,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只是现  相似文献   

7.
开办广播民生热线类节目——《市民热线》的栏目宗旨是“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自1999年辽阳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十年间,在古城辽阳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每期节目,听众都是踊跃参与,他们通过热线向主持人反映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在第二天的《热线回音》中得到解决或答复。  相似文献   

8.
黄纬  胡晓丽 《新闻记者》2007,(12):93-94
2007年10月26日,正值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开播15周年纪念。SMG广播新闻中心举办了"市民社会·媒体责任"论坛,特邀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学者李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者喻国明和同济大学的文化批评学者张闳,与媒体从业人员及受众共同探讨媒体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9.
被喻为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历经十五年而长盛不衰、在珠海市民中有很大影响力和很高美誉度的珠海电台《市民热线》节目,在新形势下对自己的要求是:发挥三大作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0.
何婕  路军 《新闻大学》2000,(2):77-79
近年来,有这样一些节目,每天吸引着上百万人的倾听。这里有权威论述,有官民对话,更有百姓评点,共话生活。它从多侧面分析事实,全方位透视新闻,让参与者在交流中完善自我,倾听时分享喜悦。这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的节目就是广播新闻谈话节目。以上海广播界为例,新闻谈话节目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生活新观察》、《新闻访谈》;东方广播电台的《今日新话题》等。其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的收听率一直高居上海广播新闻节目的前5位。这些节目还培养了2位获得“金话筒”称号的主持人。那么,这些节目为什么能够繁荣起来?它的背后有怎样的成功因素?目前的发展又有怎样的误区?将来的发展还会有什么危机?它的趋势将会怎样?这些问题伴随着广播新闻谈话节目的方兴未艾,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说山西好风光》作为全国首档官员真人秀旅游推介节目,自开播以来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节目选取官员作为一大表现对象,通过其形象的"反差萌"极大地丰富了节目的表意效果,同时实现官员形象的"祛魅"。而节目的内涵也体现出政府、媒体、民众三者关系的"思变"及营销策略的拓展。节目热烈的反响与可观的成效,不仅在客观上促进山西经济转型,更通过"共情"增强凝聚力,搭建起了官民间良性互动的平台。通过对这一节目现象的分析与反思,对把握当下电视节目新路径以及政治传播新形态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读对自己钟爱的新闻媒体都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忠诚和信任。如何让报纸最有效地服务于读,让读忠诚于自己的报纸?《三峡商报》的做法是,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读的需求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吸引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在市民与政府的连接上寻找办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蒋岚 《声屏世界》2008,(5):46-46
2007年,对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市民与社会》节目来说,真可谓是双喜临门:继新闻访谈作品《质疑上海二期课改》获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后,主持人胡晓丽又获第八届长江韬奋奖。  相似文献   

14.
大川 《今传媒》2003,(1):19-20
党的十六大以来,打开每天的《西安晚报》,常会被一篇篇报道所吸引,被一个个喜讯所鼓舞。这期间,《西安晚报》紧紧围绕全面实现小康这个目标,以把古城装扮得更美丽,让市民生活得更幸福,使游人客商感到更满意为出发点,精心策划,改革创新,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报道。这些报道,在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内容实了,面孔亲了,离市民百姓的心近了。就在十六大闭幕后的第二天,晚报即在头版位置登出了图文并茂的《两万军民上街“擦亮西安”》、《市长现场办公 钟楼周边广告一律拆除》的消息和《让市民与亮丽约会》的评论文章。从此,喜讯频传,好事不断,让市民们兴奋不已。  相似文献   

15.
高长宽 《视听界》2014,(3):99-100
2011年,太仓广播电视总台首档问政与帮忙相结合的节目《连心桥》开播。连线政府百姓、实施舆论监督是节目的宗旨,搭建问政平台解决百姓诉求是节目的定位,以问政促民生是节目的理念。开播3年来,共接到热线3000多个,解决实际问题800多件,受到太仓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16.
徐丽玲 《视听界》2011,(3):64-66
官方与民间的价值取向始终存在差异,官方媒体的意见传播与草根社会的话语表达水乳交融是一项难以达成的目标,而在江苏扬州,就有这样一档同时受到官方和民间热捧的节目——《市民论谈》。  相似文献   

17.
市民报情感倾诉专栏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玲 《新闻前哨》2006,(4):25-26
在目前热销的市民生活报上,流行着一个口述实录文体的副刊专栏——由普通百姓倾诉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遭遇,记者聆听记录而成。它们被统称为情感倾诉栏目。情感倾诉最早出现在电台晚间节目中,像几年前广为人知的《夜渡心河》、《心灵之约》等节目。1997年《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第10版记者安顿主持的“口述实录”专栏首开报纸先河。由于读者青睐、市场效益看好,于是各报纷纷开辟情感专栏。短短几年,情感专栏迅速风靡了大江南北的市民生活报。如大打情感牌的《楚天金报》的《真情倾诉》专栏,湖北发行量最  相似文献   

18.
朱红生 《新闻通讯》2013,(10):49-50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区县台重要的节目种类,在电视节目中,往往占有重要的分量。但是,在社教类节目中,由于这个“教”,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不能吸引人,让观众产生隔阂感,电视媒体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收视率却不高。那么,社教类电视节目能否办好让观众喜闻乐见?回答是肯定的,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本文以笔者主创的《市民大学堂》电视社教类栏目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第一、主题新颖与适用的关系2013年3月,南京溧水县撤县设区,农民变居民,居民变市民,如何融入南京主城,提升市民素质?溧水电视台围绕文明礼仪、健康教育、社会公德、交通法规、清正清廉等主题,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精心策划开播了每期半小时的大型社教类栏目《市民大学堂》,  相似文献   

19.
李刚 《记者摇篮》2012,(2):63-64
各地电台以主流媒体的姿态大力推行的新闻谈话类节目方兴未艾。它以城市发展和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新闻热点作为话题,邀请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或相关人士担任节目嘉宾,由节目主持人现场直播主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CNNiReport看市民报道之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CNN电视网推出iReport节目,再次带动全球市民报道热潮.式微的报业如百年历史的《纽约时报》都因此开辟了社区市民版,、传统的阅听人已在时代的颠覆下更积极地参与传播行为.挑战权威.勇于散播自己的所见所闻.甚至所想,加上新闻媒介竞争激烈,往往以奖励方式鼓动市民扮演报料人的角色。到底这样的现象该任其发展.或应有所过滤或管理?已引起社会普遍的重视。美国市民媒介组织(ctiJ)正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认为必须提高市民素养,从教育着手.才能善对此项新兴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