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记载着人物。在推动历史的伟大进程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闻工作者担负着记录历史、传播文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就此而言,新闻工作者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百作方法和特点,是担负起这种神圣使命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上,新闻前辈穆青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载体众多,人物通讯则为其中的一种.文笔较佳的人物通讯不仅能够加深读者印象,还能够弘扬正气,激发社会正能量.本文首先对何为人物通讯进行简单介绍,接着就人物通讯中的采访与写作过程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新闻工作者提升人物通讯方面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禄秦剑 《报刊之友》2012,(11):116-117
人物是文学作品写作的核心,写好人物是代表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文学功底最集中的表现,而写人物对于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一篇通讯报道中,只要人物写好了,通篇报道就活了,读者喜欢去看,笔者通过对典型通讯的分析,分析新闻事件人物描写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通讯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它是一种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在报道人、事的基础上着眼于作出给人以启迪的分析。人物通讯则是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通讯形式。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往往有让人过目不忘的典型事例或情节,新闻工作者大量地挖掘突出人物特点的典型事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4)
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文/候三省人物通讯的采写技巧写好人物通讯这一体裁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而要写好人物通讯,采访是第一关键。如何“挖回”你所需要的材料一是迂回式采访。在确定了采访线索与采访对象之后,采访者一般急于想“挖到”第一手资料,因此,大都跟被采访...  相似文献   

6.
著名历史学家郭沬若曾推重新闻记者是“当代的太史公”。的确,我们新闻工作者都在采写“当代的历史”,是时代的见证人和记录者。《史记》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人物列传。记者采写人物通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釆写当代历史的人物列传,为推动时代前进的人民中许许多多优秀分子和代表人物写下“历史的一页”。有人不是常说新闻作品是所谓“易碎品”,只有“一天的生命”吗?但优秀的人物通讯,是有一定的时间保留价值的。人物通讯也最有可读性,对读者有吸引力。精采的真正典型的人物通讯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也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有一位是新闻工作者,他就是《经济日报》记者部主任庹震。本刊特约《经济日报》记者郑波写了一篇人物通讯《新闻脑子》,介绍庹震其人其事。  相似文献   

8.
从穆青作品看新闻人物写作(上)解放军报社杨子才编者按穆青同志是我国杰出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擅长人物通讯的写作。穆青的优秀作品,已成为新闻写作的典范。杨子才同志致力于研究穆青的新闻作品,探索穆青人物通讯写作带规律性的问题,写出了甚具深度的长篇论文。感...  相似文献   

9.
郑莉民 《新闻世界》2010,(11):47-48
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战线上的优秀人物,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执著追求、奋力拼搏、勇攀高峰,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努力写出科技人物通讯的精品,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经济报道实践中,我采写了大量的经济人物通讯。在此,我想谈谈我写经济人物通讯的一点心得体会。经济人物通讯主要写经济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年代,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和单位,每天都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有的开拓创新,发明创造,有的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作为一个战斗在经济报道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地把大量涌现的先进  相似文献   

11.
漫谈人物通讯中的语言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通讯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常常面对的题材,特别在地方党报这样的主流媒体上,几乎每年都要推出几个重大人物典型。在这些人物通讯中,需要多处引用当事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的原话,以此增强现场感和亲切感,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所以,人物通讯中的语言运用得当与否,将使这个典型人物的宣传效果、社会认知度受到很大的影响。记得在一出话剧中有这么四个人物:财主、粮店老板、伪保长、樵夫。登台亮相的背景是在旧社会里一个大雪飞舞的早晨。财主上台就来了个开场白:“大雪纷纷我穿棉袄。”跟着亮相的粮店老板开口便说:“我且把米价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事新闻工作10年来,消息、通讯、言论、图片等新闻体裁均有涉足,但写着写着,对人物通讯产生了浓厚兴趣。众所周知.芸芸众生,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人物,都可以写成新闻稿件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笔下的新闻当事人呢?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战线上的优秀人物,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执著追求、奋力拼搏、勇攀高峰,为科技进步和国家强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努力写出科技人物通讯的精品,展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色,为优秀知识分子树碑立传,展示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辉煌,为青年人成才树立榜样,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职责。科技人物通讯的写作需要掌握的几条要领如下。一、从科技人物最具新闻价值的事实中,提炼反映时代精神的写作主题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梦想。科技战线上的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科研活动,所作出的科技成就,…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代表它的形象,体现它的风貌。作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通过手中的笔把这些人物的精神境界、思想风貌,即作为民族脊梁的那种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以采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通讯而著称的穆青同志,宝刀不老,又同孟宪俊同志合作推出了一篇人物通讯的力作——《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新华社6月16日电)  相似文献   

15.
在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上经常刊登记者写的通讯,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像李庄写的一系列朝鲜战地通讯,纪希晨写的旅行通讯《从宝鸡到成都》,田流写的人物通讯《金星奖章获得者——任国栋》,陈勇进写的地方通讯《在白山黑水间》,引人入胜,都曾在读者中产生过轰动效应。当时胡乔木对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很感兴趣,他说“我大部分是要读的。”正因为如此,他在颐园的报纸评读会上,或是在同新闻工作者谈话的时候,经常提到通讯的问题,他说“通讯这种文体不可缺,那种概括性强,鸟瞰式的通讯,  相似文献   

16.
通讯应该具备新闻性、政论性和形象性,这似乎没有异议。然而也不尽然,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通讯的新闻性,以报道事实为主。那么,为副或为辅的是什么呢?我以为,那就应该是政论性和形象性。关于形象性,自从穆青同志提出新闻也应向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之后,很多新闻工作者已经注意在通讯中通过情节和细节来刻划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但通讯的政论性,似乎还没有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本文想就此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杨烨 《新闻世界》2011,(7):44-45
一踏上记者之路,前辈新闻工作者就教育我:要深入采访,"七分采,三分写"。而十几年的新闻实践告诉我,采访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不仅要用体力脑力,用智慧与汗水采访,还要用真心真情。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没什么捷径。特别表现在人物通讯采访工作方面,人物通讯应当比消息等其他新闻报道形式更注重"情"的开掘,记者要与受访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有可能打开受访者心灵的宝库,最终发掘到人物面对命运、经历的感情起伏,才能最终感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填充题(14分) (1)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2)导语是消息的开头。(3)新闻背景一般可分为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事物背景四类。(4)通讯按报道的内容分,大体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四种。(5)最近,徒步采访长征路的记者罗开富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6)通讯《黄金梦的破灭》是人民日报的名记者金凤写的。(7)《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的作者是范长江。(8)以陕北革命根据地为题材的斯诺名著是西行漫记。二、问答题(16分)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最近召集省、市、地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和部分新闻理论工作者,就如何提高消息采写质量,进行了专题研讨。在讨论中,大家剖析了不重视消息写作的原因:一是对消息的“主角”地位和作用认识模糊,认为消息短没写头,是雕虫小技;二是习惯认识作祟,认为写重大题材和人物非通讯莫属,消息不能担当大任;三是部分新闻工作者趋利淡名的思想严重,不重视业务学习;四是在评职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有的人通过研究,提出“新闻学是事学”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是实践的常理:无论是写事或写人的新闻报道,或者是思想评论,都离不开对人和人群的采访.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总要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感情风貌,又都是为人——读者服务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生活,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文学和新闻报道. 关心人,热爱人,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在各类采访中,报道人物,历来为中外新闻工作者所重视.人物采访做得好,又写出好的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是非凡的.优秀的人物报道具有示范性强、亲近感浓、思想感染力强等特点.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