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当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具有严格的社会责任意识时,他们就能够将听众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高度保证广播新闻内容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正面效果,为了保证广播新闻的价值,新闻编辑只有具备完善的个人素质和责任意识,才能真正奠定广播新闻应有的社会地位。本文从文字编辑应具备的素质、文字编辑的社会意识、职业责任意识等三个层面,对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今是发达的信息时代,为媒体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广播编辑对本地新闻的筛选变得十分重要。广播新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像报纸新闻那样作长篇幅的深入报道。所以对广播而言,什么新闻可体现地方经济发展,百姓幸福指数,民生变化等等,就需要采编人员对新闻进行鉴别、选择,在大量稿件里筛选出优质的新闻,以保证广播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报道有别于其他类新闻,经济新闻编辑人员为了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对经济新闻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生动丰富描述其内容。通常在新闻报道前应对新闻进行相关的策划和研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报道,因此,对于经济新闻如何利用,成为新闻编辑人员一道难题,本文针对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研究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从事经济新闻报道人员提供有益意见。  相似文献   

4.
编辑民生意识的培养,要注重发现能力的培养。做好民生新闻报道,我们就要以民本思想为基础,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编辑具备对民生新闻的认知和理解,才能发现新闻事件所包含的民生性。2004年8月,乐清遭受14号强台风"云娜"的袭击,3个乡镇发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新闻产品的制作中,如果后期编辑的编辑意识强烈,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多种编辑手法的话,往往会使一条新闻增色不少,如果后期编辑缺乏编辑意识,编辑手法机械呆板,一条本来可以出彩的新闻也可能会陷入平淡,引不起观众的收视兴趣。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后期(制作)编辑,除了能够深刻理解责任编辑的编辑意识外,还应具备有别于文字编辑的独特编辑意识,也就是对于电视新闻符号——画面和声音两者如何配置应有自己的独特意识。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金 《新闻前哨》2005,(11):57-57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编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电视媒介的个性。因此,编辑人员负有比其它新闻工作者更加重大更加直接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对编辑人员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百姓愿意关注,喜欢关注的一种新闻报道。但是多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由于把握不好报道方式,很多好的新闻线索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也造成了地方民生新闻只报道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报道的现状。民生新闻容易触及到矛盾一方利益,所以把握不好就会出岔子,致使一些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量不足,群众对这些媒体失去信心。一、要注重民生新闻的挖掘地方电视台应该以民生新闻报道为主,因为地方电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民生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民生新闻的报道和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民生"话题成为了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点。如何高质量地做好"民生新闻",使民生新闻体现其新闻报道的价值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文就结合本人对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些经验,谈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趣味性作为新闻一个最基本的属性,也是提升新闻质量和培养新闻独特优势、提升新闻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民生新闻作为当前新闻报道中较多的新闻类型,提升民生新闻的趣味性是做好民生新闻的关键。而新闻趣味性也主要体现为新闻事件本身的趣味性和新闻报道形式的趣味性。但是如何准确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强化民生新闻的传播效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价值提升是民生新闻的下一级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新闻不同,也不是一种新闻体裁或新闻报道方式。我们倾向于认为民生新闻的界定,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新闻媒介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包涵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广播记者要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听性就要从报道的指导思想、写作内容和创作手法上下工夫. 一、报道的指导思想要从民生、民意、民情出发.广播听众对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往往是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和事,而一些电台的时政新闻报道多为会议新闻报道,内容停留在程序上、会场上,造成百姓对时政新闻的厌倦和反感.其实,各级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都有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民生"内容.如果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记者、编辑多留意会议上什么是老百姓关注的,哪些是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将关注点放在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内容上,你想不让老百姓听,他还和你急呢!  相似文献   

12.
方妍 《今传媒》2015,(4):96-98
现场报道能给广播受众较强的现场感,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做好现场报道是对每一位广播记者的工作要求,也是自身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本文讨论的民生新闻、会议新闻是较常见的两种现场报道类型,笔者就这两种类型的现场报道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达到增强新闻报道效果,更好服务于广播受众.  相似文献   

13.
组稿的艺术     
组稿的艺术徐兆淮据悉,外国的出版界曾有人把编辑工作分解为制定、实施选题计划和案头文字编辑两个部分,把编辑人员分为组稿编辑和文字编辑两种,并且组稿编辑的待遇往往高于文字编辑。看来,这样的安排并非全无道理。就我近20年的编辑经验而言,我觉得,编辑的组稿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人民群众对于媒体新闻报道的兴趣也有所增加,因此当前的时政新闻体现出民生关怀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为当前的时政新闻的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优惠条件,同样这也是新闻发展的一种需求,因此当前需要对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设置不断地进行创新,逐渐地促进民生因素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这样可以不断地促进当前广播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和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百姓的生活幸福。作为一名基层电视台的记者,我在深感民生新闻重要性的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责任与使命的重大,但是由于基层电视台设备落后、采访人员少且经验不足,许多记者在民生新闻采访中还存在公式化、就事论事、内涵挖掘不深等问题,导致民生新闻报道出现节目形式单一,过多拘泥于生活琐事、有意拔高感情基调等现象,给基层电视台的收视率以及今后工作的开展造成困扰。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关注民生,关注百姓疾苦,站在民众的角度,从普通市民的需求出发来报道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民生新闻隶属于社会新闻范畴,但较之一般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报道更加注重理顺受众情绪、解决实际问题、保障普通群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因此,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春艳 《新闻窗》2014,(4):81-82
电视民生新闻运作多年来,除了出现节目平庸化、娱乐化、同质化等弊端外,目前最突出的问题还是题材的琐碎化。这是由于部分记者编辑曲解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低估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欣赏品位,把马路新闻当作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把短、平、快当成民生新闻报道的独有风格。  相似文献   

18.
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从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从电视媒体横跨平面媒体,党报的民生新闻的传播实践,对于其它传媒有着更强的示范作用。不可否认,党报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做好民生新闻报道,还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将从党报民生新闻的缺憾入手,探讨活跃党报民生新闻报道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传统新闻带来了挑战,新闻编辑室已经不在局限于单一的文字编辑,其变化不仅仅体现在新增音频、视频等新媒体的编辑,而且新闻产品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重要的是新媒体的运用对新闻编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BBC新闻网和SKY新闻网新闻编辑结构的变化与对比,探讨新媒体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龚宇 《新闻窗》2009,(2):70-71
民生新闻报道是近年来各媒体努力贯彻“三贴近”思想,体现人本价值回归,探索报道创新的有益实践。作为一种新闻报道类型,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关于新闻体裁的概念,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其内涵对于媒体自身社会功能的认知,新闻记者增强人本观念,开启思路、拓宽报道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